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贝新宇 《铀矿地质》2016,(3):180-185
文章阐述了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及其环境影响特点、主要工程子项退役治理方案。深入分析了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环境影响关注重点,包括废石堆稳定性、坑口废水等。结合实施的项目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此类项目治理的环境效果、减轻环境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符圣聪  江静贝 《地震学报》1982,4(3):294-300
本文将水平土层简化为剪切型多自由度线性体系,根据对土层地震反应的振型迭加法所得结果的统计分析,确定体系的传递函数。参考概率理论中有关求极值的办法,给出与功率谱密度相应的反应谱。同时,根据振型均方根的办法,给出土层的加速度、相对位移、剪应变和剪应力的最大反应值沿深度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供的方法与精确法所得的结果有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3.
实用地震学     
过去10年的回顾“俗语说,需要乃发明之母,如果人们没有其它理由怀疑这一古老名言的正确性,那么简单回顾一下地震学的发展史,至少足够使人们确信地震学的发展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地震学这门科学象许多其它学科一样,已经成为其仪器的产物。在第一台现代化地震仪发明以后的一个世纪的3/4时间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15.
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入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CAD图形文件转入GIS系统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开发了基于AutoCAD的GIS工具箱,提高了GIS系统空间数据输入的效率。基于SuperMapObject开发了GIS系统属性数据批量输入模块,为GIS系统的大数据量数据输入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风暴潮灾害常年对我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国内许多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开展了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随着该工作的陆续完成,考虑全局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的需要,即将面临相邻地区成果衔接或集成的问题。为此,文章开展了相邻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集成方法的初步研究,提出潮位、增水、淹没水深、危险性、脆弱性、风险等级和风险区划等模型计算或评估结果的分类集成方法,并以上海市沿海5区的3个区域风暴潮模型的计算和评估结果为基础进行了方法应用,成功获得了上海全市的集成成果。文章提出的成果集成方法旨在为全国其他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的成果集成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利用NEC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1951~2010年夏季青藏高原主体大气热源分布、对东亚地区的环流影响及其与同期中国降水的关系.针对高原加热局地特征明显的特点,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等方法探讨不同类型的热源分布以及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中心位于高原东南侧时,青藏高原夏季风加强,南亚高压偏南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而东亚中高纬地区两脊一槽的经向环流分布形势明显,有利于中国长江流域的降水而不利于华南华北的降水发展.当加热中心位于高原中北部与西南地区时,青藏高原夏季风减弱,南亚高压偏西,西太副高明显偏东偏弱,中高纬环流的纬向特征明显,有利于中国地区北方降水而不利于南方地区的降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失踪人口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失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问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尊重生命与保障人权的现实背景下,对失踪人口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数据,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管窥了2015-2019年中国失踪人口的基本特征、时空格局演变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失踪人口中男...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阻率测深法寻找水泥用灰岩,通过对测深数据进行定量反演,确定灰岩的分布范围和覆盖层厚度。  相似文献   
20.
河口三角洲是人类活动最为剧烈的区域, 陆海作用复杂, 生态环境脆弱。2021年6月以潮汕韩江三角洲河口群为研究区, 开展了河-海交互区沉积环境和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 中值粒径为6.66~1 301.34 μm; 盐度为15.91~35.11, 具有典型的河-海交互区特征; 有机碳(TOC)、叶绿素a (chl a)、脱镁叶绿酸含量(Phaeo)均呈现由陆向海减少趋势。重金属Cu和Zn、Phaeo、透明度和砂含量是造成沉积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共鉴定出13个小型底栖动物主要类群, 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均为最优势类群(90%和38%), 桡足类和多毛类居次。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95±195) inds./10 cm2和(277.8±202.8) μg/10 cm2,整体上从陆向海呈增加趋势, 在不同河口断面间差异显著。盐度和河口也是控制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真盐区(盐度>30)的群落相似性较高。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和物种数与Phaeo和重金属(Cu、Zn、Pb、Cd)呈负相关关系; 解释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最佳环境组合是盐度和重金属Cd含量。基于重金属、有机污染指数及海洋线虫与桡足类比值三种环境评价方法, 其结果均显示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位于河口入海口门处。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资源保护、生态监测以及基于生态系统实施综合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