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选用华山气象站1980-2008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将其转换为标准冰厚,并与每日4次温度、湿度、水汽压、风速、降水量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标准冰厚为O~20mm。积冰主要为5mm以下,出现频率达87.56%。风速为2.1~8m/s,积冰出现频率达75.72%。15mm以上积冰只出现在日平均风速为1.1~16m/s时,并以4.1~8m/s出现频率最大,为0.45%,占该厚度的60%。出现积冰时的水汽压(日4次水汽压中的最大值)多为3.1~7hPa,15mm以上积冰只出现在水汽压为4.1~8hPa时。出现积冰的湿度多为81%~100%;15mm以上积冰也出现在该湿度范围内。当20—08时降水量为5mm以下,华山积冰出现频率达91.03%;15mm以上积冰出现在降水量为0.1~20mm时,并以5.1~20mm频率最大。华山积冰时,14时气温主要为-9.9~5℃,积冰频率达88.24%。15mm以上的积冰也出现在该温度范围内,并以-4.9~0℃间频率最大,为0.45%。华山14时气温为-4.9~0℃、日平均湿度为90%~100%时,积冰出现频率最大,为25.41%.大于四分之一.其中出现5mm以下积冰的频率为21.19%。15mm以上积冰主要出现条件为-4.9~0℃、湿度90%以上,出现频率为0.45%,占该厚度的66%。  相似文献   
142.
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对三维地震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设计思路、采集方法、处理和解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采用数字检波器接收,观测方式为全方位、高密度、大偏移距,获得更接近理想波场的信息;采用宽频带处理,获得宽频带、高保真度的数据体,为解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以淮北矿区近年施工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工程为例,从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处理解释思路及方法、工程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一套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新模式,对进一步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精度以及为煤矿采区设计、工作面开采提供详实的地质保障基础资料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3.
相山地区河元背深钻CUSD2孔设计直孔孔深1800 m,于2014年11月28日开钻,至2015年3月26日钻进孔深1535.02 m,达到地质目的层位,顺利终孔,历时119天。该工程选用国内首台XY-8DB型电传动立轴式岩心钻机,成功施工P口径(φ122 mm)绳索取心钻进至1535.02 m。主要介绍了该孔的钻探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4.
取喂食东海海参60d的ICR小鼠肝脏,制备微阵列基因表达芯片,并与模式小鼠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功能基因和差异表达蛋白.从食用海参的鼠肝中共筛选出了4180个基因,其中差异表达基因184个,上调基因107个,下调基因77个.利用MAS.2.0系统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子功能上有催化活性的基因占39.86%,结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5.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部为“双断-双向滑脱-背倾半地堑”结构,南部为“多断-单向滑脱-复式半地堑”结构;冀中坳陷南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大致分为基底演化(中生代)、初始裂陷演化(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强裂陷演化(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弱裂陷演化(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及后裂陷演化(馆陶组沉积时期以来)5个阶段;冀中坳陷南部经历了基底NNE向构造体系向新生代NE向构造体系的转换,区域中—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变化是冀中坳陷多方位复杂构造形成的原因;冀中坳陷南部构造转换作用通过影响洼槽迁移进而影响有效烃源岩分布,通过控制砂体入盆通道影响储层砂体展布,构造变换过程中主干断层位移梯度变化导致横向背斜形成指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构造体制转换形成的不同规模变换构造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6.
Sea cucumber A postichopus japonicus stock enhancement by releasing hatchery-produced seeds is a management tool used to recover its population und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 releasing sites, we examined the microbiota of the gut contents of A. japonicus from two populations(one in sandy-muddy seagrass beds and one in rocky intertidal reefs) and the microbiota in their surrounding sediments. The activities of digestive and immune-related enzymes in the A. japonicus were also exa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er bacterial richness and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were observed in all the seagrass-bed sampl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estinal and sediment microorganisms between the two habitats, with a 2.87 times higher abundance of Firmicutes in the seagrass bed sediments than that in the reefs. Meanwhile, Bacteroidetes and Actinobacteri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bundant in the gut content of A. japonicus from seagrass bed than those from the reefs. In addition, the seagrass-bed samples exhibited a relatively higher abundance of potential probiotics. 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and heatmap showed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were classifi ed into two groups corresponding to the two habitat types. Moreover, compared to A. japonicus obtained from rocky intertidal habitat,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seagrass bed showed higher lysozyme,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protease activiti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bacterial communities present in seagrass beds might enhance the digestive function and immunity of A. japonicus. Therefore, compared with the rocky intertidal reef, seagrass bed seems to be more beneficial for the survival of A. japonicus.  相似文献   
147.
三维管线的显示问题已取得了不少进展,直线部分已经成熟,但弯管的显示还不够光滑。从三维管线衔接处的光滑出发,借助OpenGL中的几何转换技术及剪切变换技术,巧妙地利用四串同直线上的圆台衔接两直线管。该方法不仅实现起来比较简单,而且视觉效果较好,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衔接处都很光滑。  相似文献   
148.
丁霞  王琦  孙楠 《探矿工程》2015,42(10):69-75
在对泥石流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密云县前火石岭泥石流灾害设计浆砌石拦挡坝进行治理,并对拦挡坝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得到了坝体相关参数及3种设计工况下的抗滑稳定系数、抗倾覆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该方案的设计实施,将有效削弱泥石流的致灾能力,降低泥石流对前火石岭村村民生命财产及村内公共设施的威胁,对于维护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9.
近年来,加拿大已经开始授予200 海里以外大陆架的勘探许可,由此推动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外大陆架收益分享制度实施的进程,同时也使加拿大外大陆架管理面临新的问题。从国际方面看,该项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还存在诸多不明确之处,导致国内层面上加拿大如何在现有外大陆架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基础上执行该项制度也存在不确定性。鉴于外大陆架收益分享制度的实施已提到议事日程,而我国还没有相关立法与此衔接,因此对加拿大在这方面的考量加以研究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0.
李术才  王洪涛  王琦 《岩土力学》2014,299(2):466-473
针对预应力锚索锚固体的破坏形式,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及其相关联的流动法则,分别考虑锚固体界面产生滑脱破坏与锚固体周围岩体发生整体破坏两种工况,根据塑性力学中的上限分析定理,推导出了锚索极限抗拔力的计算公式与锚固体的破裂机制,并分别讨论了锚固段灌浆压力、锚固段长度与岩体强度参数等对极限抗拔力与破裂面形状的影响。计算表明:一定范围内增大锚固段长度和采用压力灌浆是提高锚索极限抗拔力的有效措施;当锚固段周围岩体发生整体破坏时,随着岩体经验参数A、岩体抗拉强度、抗压强度与重度的增加,锚索极限抗拔力不断增大,而随着经验参数B的增加,锚索极限抗拔力则不断减小;锚固段周围岩体破裂面形状呈现出对称的"喇叭形",这与现有文献中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而且岩体经验参数B是影响岩体破裂面形状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岩体破裂面的曲率大小,当B=1时,岩体破裂曲面退化为圆锥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