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塔里木盆地南缘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西昆仑北缘冲断带与阿尔金北缘冲断带的典型剖面与区域动力学分析, 揭示了两个冲断带不同的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和含油气性. 西昆仑北缘冲断带以丰富的断层相关褶皱和三角带等构造类型明显不同于阿尔金北缘冲断带, 其形成过程主要与西昆仑造山带向北的推挤作用有关. 阿尔金北缘冲断带的形成过程受到了阿尔金断裂系左行走滑活动的影响, 压扭作用强烈, 冲断规模较小, 构造类型相对不丰富. 与西昆仑北缘冲断带总体垂直的阿其克构造是这两个不同冲断带相互转换的产物. 西昆仑北缘冲断带的油气藏主要赋存于与断层相关的背斜圈闭之中, 阿尔金北缘冲断带的油气藏主要赋存于与古隆起有关的低背斜—断块圈闭之中. 针对这两个构造带应该采取不同的勘探对策.  相似文献   
32.
库车坳陷白垩纪沉积层序构成及充填响应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库车坳陷白垩系是由平行或微角度不整合面所限定的一个区域性(二级)的沉积层序, 其内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组、11个三级层序和数十个四级和五级的层序单元. 总体上显示出从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 可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以及辫状河-三角洲等三套沉积相组合, 它们代表了二级沉积层序中相对低位、水进和高位的3个沉积相域. 构造沉降过程等分析揭示出坳陷经历过早期加速沉降、中期强烈沉降和晚期缓慢沉降的演化过程, 坳陷北缘相应的构造沉降速率分别为30~35, 40~45和5~10 m/Ma. 这与前陆逆冲挠曲均衡沉降至应力松弛、剥蚀回弹隆起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总体的沉积演化和3个沉积相域的发育是这一过程的充填响应. 早白垩世晚期构造缓慢沉降的前陆斜坡有利于区内重要的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储层的广泛发育. 在白垩系内发现有短暂的海侵沉积记录, 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应的高海平面期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33.
下古生界是塔里木盆地内最有潜力找到大油气田的层位。通过盆地内48口钻至下古生界钻井的沉积层序与沉积相分析、9800km地震剖面的地震相分析、大量Sr、C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并结合相关资料,开展了寒武纪—奥陶纪的以世或期为单位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定性探讨海平面变迁。在此基础上,运用沉积地球化学定量探讨海平面的波动。分析表明,早古生代塔里木地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海侵与海退过程,寒武纪和奥陶纪各经历了一次。每个海侵与海退过程内各包含了两个较高频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即早寒武世早期海侵—早寒武世中期至中寒武世晚期海退、中寒武世末期海侵—晚寒武世晚期海退、早奥陶世早期至中奥陶世中期海侵—中奥陶世晚期海退、晚奥陶世早期海侵—晚奥陶世中至晚期海退。在上述2次大规模的海侵与海退以及4个较高频的海平面升降旋回中,两次大的海侵分别发育于早寒武世早期以及晚奥陶世早中期,三次较大的海退出现于中寒武世晚期、晚寒武世末期、晚奥陶世早期。岩溶在地层格架中的发育支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4.
给出了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的线路图、纵断面图及距离中山站 68~ 4 64km路段的表面年积雪状况图 ,分析了海拔高度的测定精度。同时 ,就考察剖面的雪貌及常规气象 (包括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 )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5.
和田河气田位于巴楚凸起南侧,晚加里东期以来始终处于构造高部位。主要烃源岩为寒武系、奥陶系及石炭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古油藏的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凝析油来源干石炭系烃源岩。主要储集层为石炭系生屑灰岩段、奥陶系古潜山碳酸盐岩、石炭系砂泥岩段和砂砾岩段碎屑岩,发育三套区域性盖层和多套区带性盖层,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成藏控制因素包括六个方面:①发育寒武系优质烃源岩,二叠纪火山活动使寒武系油源的古油藏裂解为干气,成为气田的主要气源。②构造运动使该区长期成为油气指向区并造成两侧的断裂发育,有利于形成断背斜圈闭;伴随断裂发育了裂缝系统,改善了储集物性。③断裂构成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奥陶系潜山不整合面成为油气横向长距离运移的通道。④三套区域性盖层和若干区带性盖层是和田河气田保存的关键因素之一。⑤溶蚀作用使缝洞系统发育,大大改善了碳酸盐岩的储集物性。⑥气田的构造形成期为早—中喜马拉雅期,晚期抬升运动只造成气田内山体出露,对主体构造没有造成影响,使气田得以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36.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系统主要形成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内部断裂走向以北北西向为主,北侧与之相邻的柯坪冲断带走向近东西向,属于南天山构造体系。两个断裂系统在平面上呈近于正交的关系。巴楚隆起大面积缺失中-新生界,其内部断裂体系起始活动时间的确定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于巴楚和柯坪地区新生代地层序列特征对比研究及其接触关系分析,指出中新世巴楚隆起南北向断裂体系开始形成,向北一直延伸到柯坪构造带之中。同时对两个构造单元的南北向断裂的对应性进行了研究,指出柯坪东西向断裂系统的主要活动期是上新世(N2)以后,现今柯坪构造带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体系是不同时期构造的叠加。以此给出了巴楚和柯坪断裂体系形成的构造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37.
中国西部地区发育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别形成于280Ma左右和258~260Ma。对比两个大火成岩省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塔里木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Fe 2O3=15.29%~17.97%,大于10%,比MORB富铁,指示其深源以及地幔柱源特征,为典型的溢流玄武岩。稀土元素比值显示其落在由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组成的原始地幔熔融线上,表明该玄武岩是在厚的岩石圈下由异常热的地幔经低部分熔融形成的。微量元素特征比值分析,揭示了塔里木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一样,可能起源同一个来自于核幔边界的超级地幔柱,它们很可能是塔里木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二叠纪北向漂移过程中先后穿越同一个超级地幔柱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周缘的滑脱构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坳陷主要发育两套滑脱层序,一套是中寒武统和田河组膏盐岩,另一套是古近系底部阿尔塔什组和齐姆根组的夹灰岩、白云岩的膏泥岩;前者厚度500 m左右,后者厚度在100 ~700 m左右.和田河组膏盐岩主要影响中生代及中新世末的构造变形,古近系底部的膏泥岩主要影响上新世末及第四纪的构造变形,构造变形样式均以顺层滑脱构造为主...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选用采自辽宁某矿的天然钠基蒙脱石与两株异化铁还原菌模式菌株Shewanella putrefaciensCN32和She-wanellaoneidensisMR-1,研究了蒙脱石与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这两株菌均能还原蒙脱石晶格中的三价铁,使微生物作用于蒙脱石之后的反应体系中二价铁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反应悬浊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晶格条纹像显示微生物作用后的粘土矿物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其层间距d001值从1.29 nm分别减小为1.06 nm(CN32)和1.02nm(MR-1)。上述结果综合指示这两株异化铁还原菌能够通过还原天然蒙脱石结构中的三价铁促进矿物发生物相转变。  相似文献   
40.
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地区超深层是塔里木油田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评价天然气资源量超万亿方。基于岩心、薄片、分析化验、测井及生产资料,对博孜—大北地区的油气源、储层、盖层特征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油气输导与充注特征,深入分析了博孜—大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聚集过程,明确了博孜—大北万亿方大气区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油气成藏具有“早期聚油,晚期聚气,超压充注,垂向输导、高效聚集”的总体特征。“早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使烃源岩具备持续生烃能力;良好的储、盖配置关系和断裂体系的垂向输导为油气的运聚提供了先决条件。成熟-过成熟的烃源岩,平面成排成带、垂向叠置分布的圈闭群,优质储层相带以及巨厚膏盐岩盖层在博孜—大北地区有效叠合,形成高丰度、超高压的大气藏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