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篇 |
大气科学 | 19篇 |
地球物理 | 31篇 |
地质学 | 205篇 |
海洋学 | 14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6篇 |
自然地理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考虑地下开挖区与断层相对位置关系,采用简化数值模型对陡倾断层上下盘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断层位于地下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压缩区且开挖区位于下盘时,地表出现不连续变形的可能性小;当断层位于地下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压缩区且开挖区位于上盘时,随下向开挖进行地表断层处裂缝有减小趋势;而当断层位于地下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拉张区时,断层出露处水平拉张明显,表现为拉张裂缝,随下向开挖深度增加、规模增大,不论开挖区位于上盘还是下盘,极可能导致地表出现正断层式的错动. 相似文献
222.
匹克铬铁矿是津巴布韦少有的大型透镜状铬铁矿床之一。文章总结了匹克铬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认为该矿床的初始组分与初始科马提岩型铬铁矿相似,主量元素表明铬铁矿的氧逸度比较低,保留了岩浆初始的还原环境,并表现出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特征。尽管矿床形成之后受到交代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影响,但初始组分没有被显著破坏。矿床所在地区铬铁矿Re-Os同位素分析表明,津巴布韦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同位素比值显著低于硅酸盐地球的平均值,并没有受到上地幔对流的影响。归纳了前人对匹克铬铁矿成因的几种观点,提出矿床的成矿模式和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23.
库车前陆盆地东部下侏罗统为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分布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单井产能.裂缝连通性是影响致密储层孔渗性能、产能以及盖层完整性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裂缝连通性定量表征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缺少系统研究.以库车前陆盆地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分析了其裂缝发育特征,利用基于裂缝节点类型及比例的方法对裂缝连通性进行定量表征,并利用数值模拟对裂缝连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区发育粒缘缝、粒内缝和穿粒缝3种微观裂缝类型.从西向东,裂缝连通性逐渐变差,与裂缝发育强度具有一致性.裂缝方位分散度、裂缝长度、裂缝密度以及组间夹角是影响裂缝连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裂缝方位分散度、裂缝长度、裂缝密度以及组间夹角的增加,裂缝连通性变好. 相似文献
224.
225.
红树林潮滩地貌高程的变化直接影响红树林生长发育。精确快速获取潮滩地貌高程动态变化过程,对实施红树林培育与造林意义重大。然而,受限于潮水涨落、潮滩易陷及红树林区难以深入等因素,红树林潮滩地貌的高程获取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难点。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北部湾北部北仑河口为例,利用DJI Phantom 4 RTK无人机对区域进行多高度、多架次航测,以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算法为核心反演该区域的红树林潮滩地貌高程,探讨影响高程反演精度的因素,进而拟合出一套误差修正关系式,并以钦江与南流江河口红树林潮滩为应用对象验证该关系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无人机飞行高度直接影响高程提取精度,其中飞行高度越高,提取的地貌高程误差越大,飞行高度约在110 m时更能兼顾航测用时和高程提取精度;(2)无人机航测提取的潮滩地貌高程值与RTK测量值存在较为显著的垂向平移偏差关系,提取值普遍高于RTK测量值,基于此提出了修正关系式,实现了对不同飞行高度的高程提取值的修正,显著提高了其精度,且关系式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普适性;(3)植被覆盖度是无人机提取潮滩地貌高程的重要影响因子,植被覆盖度越高,... 相似文献
226.
滩槽系统是河口普遍存在的地貌单元,其演变过程直接关乎航槽稳定与滩涂资源利用。利用1992年—2022年长江口北支上段实测地形资料、Landsat遥感影像及长江入海水沙、南北支分流比等数据,分析北支上段滩槽演变过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崇头边滩淤涨速率为0.32 km2/a,新跃沙为0.25 km2/a,其中超过50%的研究区边滩淤涨发生在2000年—2003年。同时,崇头河槽在2000年—2008年发生明显侵蚀,容积扩大超过50%。崇头边滩与新跃沙淤涨泥沙来源主要由潮流带入,受上游来沙影响较小。由于北支青龙港河道弯曲及涌潮现象,引起新跃沙快速淤涨。崇头边滩在洪季受径潮流顶托造成泥沙落淤;在枯季因科氏力与淤涨滩涂扩展,形成涨潮冲刷槽,构成北支“槽冲滩淤”的特点。
相似文献227.
228.
以通过1∶2 000缩编1∶10 000地形数据更新试验为例,详细探讨了该方法的技术路线,工作流程,质量检查过程。对各要素层缩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制图综合的具体指标,为采用缩编方法更新1∶10 000基础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9.
230.
采用水压传感器、流速传感器、 STC89C58RD MCU等器件的明渠流量测量仪表能自动完成流态判别、流量公式和流量参数选择,实时获得明渠流量.具有成本低、精度高、安装使用简便、可广泛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