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篇 |
大气科学 | 19篇 |
地球物理 | 31篇 |
地质学 | 205篇 |
海洋学 | 14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6篇 |
自然地理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212.
2010年3月20日至3月28日,利用大气细粒子谱分析仪对合肥地区大气细粒子谱进行连续在线观测.观测过程涵盖整个沙尘暴降尘期、间歇性降雨期及晴好天气粒子浓度增长期.颗粒物数浓度分析表明,沙尘暴降尘期内核模态(Nucleation mode, 5~20 nm)、爱根核模态(Aitken mode, 20~100 nm)和积聚模态(Accumulation mode, 100~1000 nm)粒子浓度分别为898 cm-3、3424 cm-3、1587 cm-3,并未明显高于间歇性降雨期(粒子浓度分别为255 cm-3、1509 cm-3、1213 cm-3)和晴好天气粒子浓度增长期(粒子浓度分别为706 cm-3、4891 cm-3、2468 cm-3);沙尘暴降尘期粗粒子模态(Coarse mode, 1~10 μm) 粒子值达到 48 cm-3,浓度远高于其他观测期.粒谱分析表明:合肥地区大气细粒子谱呈典型双峰结构,第一峰值出现在10~20 nm之间,第二峰值出现在100 nm左右,而且不同天气条件下细粒子谱峰值位置略有不同;沙尘暴降尘期,粒径10 nm以下和400 nm以上粒子浓度值高于间歇性降雨期和晴好天气粒子浓度增长期,而并非只有粗粒子模态粒子浓度高于其他时段. 相似文献
213.
214.
突泉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碎屑岩中砾石、岩屑及重矿物组合研究显示,母岩主要为流纹岩、安山岩、花岗岩、砂泥质岩石和少量中低变质岩;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源区形成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在万宝组砂岩样品中,利用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100个单颗粒碎屑锆石U-Pb年龄介于171Ma±7Ma~1221Ma±23Ma之间,其中1个年轻的年龄为171Ma±7Ma,可近似代表其沉积时的最新年龄,2个较老年龄(1221Ma±23Ma,504Ma±10Ma)可能来自于较古老结晶基底。其余年龄在214Ma±5Ma~359Ma±9Ma之间,为三叠纪—石炭纪的岩石年龄。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盆地东缘和南缘古隆起在万宝组沉积时已经存在,下伏的大石寨组、哲斯组和古生代侵入岩为盆地提供了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216.
选用昆明市日气象资料、松华坝水源区降水资料,结合水源区土壤及土地利用数据,建立松华坝水源区SWAT模型。分别用水源区牧羊河流域中和站及冷水河流域白邑站的月径流资料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结合IPCC的A1F1、B1气候变化情景以及15种假定气候情景,以19931999年为基准期,用率定好的SWAT模型预估未来变化情景下松华坝水源区两流域径流变化。结果表明,在A1F1和B1情景下牧羊河流域径流相对基准期分别减少6.7%和5.3%,而冷水河流域径流变化不大;另外,水源区温度升高1℃,牧羊河和冷水河径流分别减少9.6%和1.53%;若降水增加10%,则牧羊河和冷水河径流分别增加22.55%和13.9%。这一结果为未来变化情景下水源区水资源调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17.
乍得共和国Mayokebbi省Pala地区是该国最重要的砂金矿区,多家公司先后致力于在该区域寻找岩金,然而经过大量的槽探工程施工与钻孔验证,均未发现好的矿体。为了解释地表Au异常的形成过程及原因,笔者在Pala地区针对金矿开展了地球化学勘查,对热带草原景观区Au的次生晕特征进行了讨论与总结,通过土壤垂直剖面测量分析了Au在准平原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并最终解释了该区域金异常的成因。本次研究对国内企业赴非洲相同景观条件下进行金矿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8.
以“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为目的,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非震物探剖面测量、地质井钻探等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阐述了松辽盆地外围大面积火山岩覆盖区龙江、突泉、扎鲁特、林西、乌兰盖等油气新区的发育状况及中、下侏罗统和上二叠统等主要生烃层系的发育;认为突泉盆地中、下侏罗统泥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盆地生、储、盖系列完整,有望成为松辽盆地外围侏罗统油气、新层系勘探突破的远景盆地。依据暗色泥页岩分布范围、沉积厚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研究区晚二叠世林西组的页岩气资源前景。松辽盆地西缘地区的中、下侏罗统和上二叠统将成为油气新区、新层系调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19.
220.
全球土地覆盖制图在过去的10年中取得重要进展,空间分辨率从300 m增加至30 m,分类详细程度也有所提高,从10余个一级类到包含29类的二级分类体系。然而,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在大空间范围制图方面仍有诸多挑战。本文主要介绍在农田、居住区、水体和湿地制图方面的挑战,讨论在使用多时相和多传感器遥感数据上的困难,这将是未来遥感应用的趋势。由于各种地表覆盖数据产品有自己定义的地表覆盖类型体系和处理流程,通过调和以及集成各种全球土地覆盖制图产品能够满足新的应用目的,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已有的土地覆盖数据。然而,未来全球土地覆盖制图需要能够按照新应用需求动态生成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能力。过去的研究表明有效地提高局部尺度制图的分类精度,更好的算法、更多种特征变量(新类型的数据或特征)以及更具代表性的训练样本都非常重要。我们却认为特征变量的使用更重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全球土地覆盖制图的新范式。在这个新范式中,地表覆盖类型的定义被分解为定性指标的类、定量指标的植被郁闭度和高度。非植被类型通过它们的光谱和纹理信息提取。复合考虑类、郁闭度和高度3种指标来定义和区别包含植被的地表覆盖类型。郁闭度和高度不能在分类算法中提取,需要借助其他直接测量或间接反演方法。新的范式还表明,一个普遍适用的训练样本集有效地提高了在非洲大陆尺度土地覆盖分类。为了确保更加容易地实现从传统的土地覆盖制图到全球土地覆盖制图新范式的转变,建议构建一体化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通过集成相关的观测数据、样本数据和分析算法,逐步建成全球土地覆盖制图在线系统,构建全球地表覆盖制图门户网站,为数据生产者、数据用户、专业研究人员、决策人员搭建合作互助的平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