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97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561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2008年初南方冰雪天气逆温层特征 及其维持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美艳  徐海明 《气象科学》2010,30(6):814-821
对2008年初的冻雨天气过程中大气层结特征做了研究,并集中对贵阳、南昌和南京三站的层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冻雨产生时对流层中低层有逆温层和暖层存在,且近地面温度须小于0 ℃; 利用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IPRC-RegCM,对2008年1月18—2月2日期间的降水进行模拟并分3时段予以分析,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分析3时段逆温层的维持机制。分析指出,模拟结果能较好的再现此次持续性过程的降水带分布;第一阶段逆温层上部的增温是由温度平流和凝结潜热加热共同作用,而后两个阶段则主要是温度的暖平流所致;对于逆温层底部的降温主要是由近地面的西北冷平流及空气的上升绝热冷却所致。  相似文献   
862.
导航卫星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航卫星自身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是利用GNSS解算用户速度和加速度的前提和关键,其计算精度也直接影响解算结果。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基于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的导航卫星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包括:(1)基于广播星历的公式法;(2)基于导航卫星位置序列的数值差分法;(3)基于导航卫星位置序列的解析差分法。首先在基于广播星历的公式法中,推导了Kepler根数型、GEO型、位置-速度型等三类广播星历计算卫星速度和加速度的解析计算公式,通过比较表明:(1)广播星历解析公式总体计算精度较低;(2)位置-速度型广播星历的加速度计算精度高,而Kepler型广播星历的速度计算精度高;(3)高轨道卫星的速度、加速度计算精度优于中轨卫星。进一步分析了基于精密星历的数值差分法和解析差分法的卫星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解析差分法虽然在计算效率上具有优势,但利用短期位置序列建立的解析模型难以表达卫星的真实轨道特征,导致计算的卫星速度较数值差分法低,但两者的加速度计算精度相当。最后通过来自于连续运行参考系统(Continue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 CORS)站点上的实测数据对上述各方法的计算精度进行了评估和比较,表明数值差分法具有最高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精度,在高精度应用中应尽量采用。  相似文献   
863.
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桌子山地区岩溶形态主要为裂隙及溶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水主要受近南北向推覆构造的控制,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为富水地段。根据控水构造将研究区内岩溶水划分为岗德尔山、桌子山南段、桌子山北段及千里山四个子系统。根据水动力场、水化学及同位素场特征分析了各子系统补径排条件,其主要受降雨补给,其次为沟谷第四系潜流补给、东部白垩系地下水及上覆碎屑岩裂隙水的补给。岩溶水主径流方向由东向西,通过山前地带,最终排入黄河。通过对动态长观资料的分析确定了本区岩溶水动态类型。采用补给量法计算了岩溶水的天然资源量为0.23×108m3/a,可开采资源量为4.02×104m3/d,并论证了其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864.
长江源区新生代地堑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长江源地区近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是该区现今最为显著的构造现象,也是青藏高原迄今发现的同类构造发育的最北部地区.长江源地区地堑构造包括温泉、常错、当拉错纳玛和沱沱河4个规模较大的近南北向地堑.断层年代学和断陷盆地沉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伸展变形至少自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就已开始,对长江源地区现今的地貌格局、水系型式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长江源区主要水系是沿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和正断层侵蚀发育而成的.青藏高原新生代伸展地堑构造是高原经历早期地壳强烈缩短变形之后,在深部动力学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产物.  相似文献   
865.
漳州盆地及其邻区地壳深部结构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漳州盆地及其邻区地处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通过该地区高分辨率折射及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剖面,获得了该区地壳几何结构与速度结构、地壳深浅部断裂的几何形态和构造关系等。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的厚度为16.5~18.8km,下地壳厚度为12.0~13.0km。上地壳分为上下两部分。在上地壳下部有一个低速层,速度约为6.00km/s,低速层顶面深度为12.0km左右,厚度约为5.0km。下地壳也分为上下两部分。Moho界面的深度为29.0~31.8km。该区6条地壳浅部正断层大部分向地下延伸深度不超过4km,最大延伸深度达5km左右。据推测,浅部正断层下方有一条高倾角地壳深断裂带,该断裂带向下断至Moho面,向上断至上地壳下部低速层中。深浅部断裂构造不相连接。漳州盆地深浅部构造组合特征表明,九龙江断裂带是该区内一条特征明显、具有复杂深浅构造背景的深断裂带。这一深地震探测成果的获得,使得该地区深部资料解释的可靠性和探测精度比以往显著提高;对深浅部构造的组合可作统一解释,地壳的分层和结构特征更为确切和精细;首次发现上地壳的拉张性构造及铲式正断层组合特征,不仅有助于对漳州及其邻区地震危险性的综合判定,而且对深化东南沿海地震带深部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6.
几种不同坐标变换方法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丁士俊  张忠明 《四川测绘》2005,28(1):16-19,26
三维或二维坐标转换常采用相似变换,然而相似变换只能解决不同坐标系统之间定义上的差异,坐标系统局部形变系统性误差往往未能反应到转换模型中,因此本文试图从多种变换方法展开讨论,提出了采用相似变换与正形变换的理论解决坐标系统局部形变系统性误差,同时对选择模型参数提出了统计假设检验方法。最后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67.
福州盆地及其邻区地处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震带北端. 通过在该地区开展了中国第一条高分辨率地震折射、宽角反射/折射和深地震反射联合剖面探测, 获得了该地区近地表至Moho面的精细速度结构和几何结构及其深浅构造关系图像. 结果表明, 该地区地壳厚约32 km, 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特征, 可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2个组成部分. 上地壳介质速度为5.9~6.2 km/s, 在埋深10~15 km之间存在厚3~4 km的弱低速层(体); 下地壳介质速度介于6.3~7.2 7 km/s之间, Moho面上部厚约3 km范围内为一个强速度梯度层, 速度从6.5 km/s增加到Moho面上界面的7.27 km/s; 福州盆地及其邻区近地表至浅部高角度正断层发育, 但规模较小, 延深浅, 是缓倾正断层上盘发育的次级反向正断层, 发震能力有限; 而长乐—诏安断裂带至滨海断裂带下部存在着切割上、下地壳分界面和Moho面的高倾角深断裂, 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 是未来产生对福州市有影响地震的震源区. 这一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深部构造的探测精度, 在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发现上地壳的张性构造及铲式正断层组合特征, 并在深浅部构造组合方面首次取得了统一的解释结果, 深化了东南沿海地震带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的认识, 同时在深部地震探测方法综合应用方面对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68.
河北省廊坊市地面沉降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首次系统调查了河北省廊坊市区地面沉降灾害。结果显示,廊坊市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灾害程度大体可以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主要表现为井台相对抬升、拉裂,井房地面鼓起,抽水管变形弯曲。沉降灾害点集中分布在市区西北和东北两个区域,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相吻合,证明地面沉降是由于开采地下水所致。根据大地水准测量资料分析,自1966年以来廊坊市区地面累积沉降量近800mm,沉降发展分为4个阶段,1966~1978年地壳自然垂直波动阶段、1979~1983年地壳波动下降阶段、1984~1992年地壳持续下降阶段以及1992年以后的地壳加速下降阶段。根据沉降灾害形迹推算,1990~2004年期同累积沉降量120mm,并在近年有加速发展趋势。廊坊地面沉降还处于灾害发展的初期发展阶段。建议制定包括地下水源取代、井位优化分布、采水方案优化、节约用水等措施的综合防治对策,为廊坊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869.
辽宁省锦州地震台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南山果树农场长岭沟(见图1)。锦州市位于华北断块区北部的辽西断块隆起带上,北部为松辽断陷,东部为下辽河-辽东湾断陷。锦州地震台址位于其次一级构造,耳陴新-锦州凹陷和阊山隆起的交接部位的间山隆起带一侧。  相似文献   
870.
地质微生物作用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万春  陶明信 《地质通报》2005,24(10):1022-1026
地质微生物作用与油气资源的生成、保存、破坏、开采和勘探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微生物(细菌)本身不仅是艮好的成烃母质,还是促使有机物转化为石油烃的主要营力。微生物作用使沉积有机质向更有利于生烃的物质转化,并使有机质中表征成熟度的一些指标在尚未受热成熟作用前就显示成熟特征。沉积环境中微生物的发育对有机质的贡献与保存有积极作用,细菌对有机质的降解也有利于有机质中成烃组分的保存与富集。微生物作用生成的天然气、煤层气和甲烷水合物在世界各地已成为有商业开采价值的资源。然而,微生物对已成藏的油气资源又具有破坏作用。储层中喜氧与厌氧菌的存在,不仅破坏石油储量,还使原油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