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41篇 |
免费 | 2998篇 |
国内免费 | 18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43篇 |
大气科学 | 1868篇 |
地球物理 | 1883篇 |
地质学 | 5795篇 |
海洋学 | 1284篇 |
天文学 | 120篇 |
综合类 | 640篇 |
自然地理 | 9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4篇 |
2023年 | 329篇 |
2022年 | 350篇 |
2021年 | 368篇 |
2020年 | 359篇 |
2019年 | 399篇 |
2018年 | 423篇 |
2017年 | 267篇 |
2016年 | 329篇 |
2015年 | 354篇 |
2014年 | 560篇 |
2013年 | 453篇 |
2012年 | 474篇 |
2011年 | 427篇 |
2010年 | 441篇 |
2009年 | 426篇 |
2008年 | 429篇 |
2007年 | 412篇 |
2006年 | 439篇 |
2005年 | 401篇 |
2004年 | 373篇 |
2003年 | 327篇 |
2002年 | 334篇 |
2001年 | 305篇 |
2000年 | 311篇 |
1999年 | 288篇 |
1998年 | 315篇 |
1997年 | 378篇 |
1996年 | 363篇 |
1995年 | 300篇 |
1994年 | 298篇 |
1993年 | 249篇 |
1992年 | 264篇 |
1991年 | 247篇 |
1990年 | 231篇 |
1989年 | 203篇 |
1988年 | 114篇 |
1987年 | 117篇 |
1986年 | 106篇 |
1985年 | 104篇 |
1984年 | 103篇 |
1983年 | 75篇 |
1982年 | 81篇 |
1981年 | 56篇 |
1980年 | 38篇 |
1979年 | 26篇 |
1978年 | 12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31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原生晕找盲矿法理论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方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具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提出的原生晕叠加理论,将原生晕找盲矿法发展为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而提出的构造叠加晕理论,将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文章介绍了从原生晕到原生叠加晕又到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理论、研究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2.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多年来,马家沟组白云岩的成因一直是地质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话题.对苏里格地区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的微量元素及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表明,微量元素表现为高铁、低锰、低锶、低钠;白云石、白云质角砾和孔洞充填白云岩的δ13C和δ18O值较为近似,且白云岩的δ1...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利用“慧眼”(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Insight-HXMT)卫星在2017年9月对黑洞候选体MAXI J1535-571的观测数据,研究了该源在爆发期内的时变现象.当源处于不同的爆发谱态时,功率密度谱的谱型存在明显差异.在硬中间态,有明显的限带噪声(band-limited noise)成分和QPO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低频限带噪声的特征频率随能量的变化呈现正相关,即软能段光子的特征频率小于硬能段光子的特征频率. 0.1–0.5 Hz频率区间的限带噪声RMS (Root Mean Square)谱在硬中间态和软中间态均出现峰值,且在高能端存在差异,可能是主导噪声RMS的能谱成分占比不同.当谱态由硬中间态过渡到软中间态时, C型QPO的RMS谱保持相似趋势,但限带噪声RMS谱存在谱态依赖现象,暗示着噪声和QPO有不同的起源机制. 相似文献
87.
英东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近几年发现并高效勘探开发的典型长井段多油层断块油藏,针对油藏开发矛盾,利用岩心、扫描电镜、岩石薄片等分析资料,对工区3个含油层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英东油田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残余粒间孔是重要储集空间,由上至下粒度逐渐变细,储集及渗流能力逐渐变差;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浅水湖平面频繁变化,砂体具有浅水低分异特征,目的层垂向上发育多个相互叠置的间断正韵律,总体上沉积微相、岩矿组分及胶结物含量的不同是影响本区域先天储层物性分布差异的内在条件,而压实作用则是后期储层物性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储层孔渗损失作用强于胶结作用,后续油藏综合治理应结合储层分类评价优选水下分流河道、滩坝砂、席状砂等Ⅰ、Ⅱ类有利储层砂体进行措施增产. 相似文献
88.
地壳浅表存在不同形式和结构的底辟,膏盐底辟和泥岩底辟的生长导致上覆层系发生构造变形、破裂,常伴随油气等流体运移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或矿藏而备受关注.主要基于以自然底辟相关构造为研究对象的砂箱物理模型研究结果,系统阐述了地壳浅表底辟构造“实验-实例”互证相似性机理,综述了砂箱物理模型模拟所揭示的底辟构造形成过程与特征,并以巴西Santos和中国南海莺歌海含油气盆地底辟构造为例对比探讨了砂箱模型实验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实例”间具相似流变学特征的砂箱物理模拟研究,揭示出底辟形态与其成熟度、围岩与底辟物质黏度有关,被动底辟构造形态受控于底辟上升速率与沉积加积速率相对比值;底辟构造平面上具典型环带结构,其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随构造走向或倾向发生变化,伴随底辟上升和侵位,其围岩发育各类伴生构造;膏盐底辟和泥岩底辟的物质流动特性、驱动机制及流动单元的差异导致其底辟形态、构造样式、地貌特征明显不同;底辟构造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是与重力、侧向应力及热作用相关的差异载荷作用,而浮力为次要因素,同时基底盐层起伏及地形坡度对盐流和盐上变形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砂箱物理模拟能为底辟构造运动学和内部结构的解释提供较好的模型,能够有效再现从拉张被动大陆边缘体系到挤压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体系中底辟构造
形成演化的四维过程,在与膏盐、泥岩(流体)底辟构造相关的深层、深水油气勘探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形成演化的四维过程,在与膏盐、泥岩(流体)底辟构造相关的深层、深水油气勘探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