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政府经济行为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时空差异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政府经济行为密切相关。时间轴上,政府经济行为由强制控制到市场与政府协调控制的转化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由缓慢停滞向加速推进的转变;空间上,政府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导致了区域城市化由南北差异转向东西差异,东中西等不同地带间城市化水平分化严重,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加速发展,区域差异开始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扩展的交通脉动规律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交通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空间扩展呈现新的特点.以济南市为案例,总结城市规模及空间形态与交通模式的脉动变化规律.在不同的交通模式下,济南先后呈现点状、飞地状、轴状和组团状发展形态,而区位优势提升、产业的拉动和乘数效应、机动可达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效应则是交通脉动规律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南京都市圈城市为例,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提出了南京都市圈中城市在水运时期的单侧带状和散点状布局、陆路时期的星状或块状布局以及综合高速交通时期的都市连绵带三种空间布局形式,并分析了交通模式对城市空间布局的作用机制,即交通产业的自身推动力、产业连锁循环动力、辐射集聚动力以及环境动力。笔者认为,今后交通模式仍将是影响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继续通过其各种关联效应形成城市的发展轴线。对南京都市圈而言,强化其内外交通,扩大其集聚和辐射的腹地范围是健康发展的先行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动脉,也是城市群形成演变的基本前提。在中国高速公路从线到网的发展进程中,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产生着日益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城市群体系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3个层面剖析了高速公路对城市群的影响。高速公路促使城市群体系结构不断演化,它促使形成了城市空间扩张的新模式——合并重组;高速公路推动城市群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由于有效缩短了各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城市群内的相互影响更为深刻;城市流强度大大增强,城市之间的空间引力增大,由此产生的袭夺效应不仅导致了城市之间控制边界的不断变化,而且提升了城市群的空间紧凑度。高速公路同时成为城市群职能结构转化的快速通道,在大城市产业更替、腾笼换业的过程中,依托高速公路这条快速通道,产业资本的选择余地更大、范围更广,各城市间的资金流、物质流、人流联系日益加强,山东半岛城市群逐步融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城市用地功能识别,有助于把握城市空间结构,推动城市内部空间合理布局。POI数据是大数据时代一种较易获得且极具代表性的空间点状数据,能够有效地确定城市用地的实际功能。以济南市内五区的185126条POI数据为基础,对所得数据进行去重、纠偏、重分类,构建城市用地功能分类体系,运用频数密度、类型比例及核密度估计,识别济南市内五区城市用地功能并利用误差矩阵对识别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混合功能用地与单一功能用地呈现圈层化地域分布特征,“核心-外围”分异明显;②由内向外单一功能用地集聚趋势减弱,混合功能用地多样性降低,不同用地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③通过误差矩阵及与用地规划图中规划用地及电子地图的实际用地对比,识别总体精度为75.67%,识别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市化阶段济南城市空间扩展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新  窦旺胜  程钰  刘凯 《地理科学》2020,40(9):1513-1521
基于济南市1992年、2000年、2010年、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ArcGIS、ENVI等图像分析工具,提取济南城市建成区,从扩展速度、强度、分形维数、紧凑度、重心转移等方面探究济南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过程、特征,运用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方法对济南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济南城市空间扩展经历"中强低速""高强中速""低强高速"3个阶段,城市形态趋于稳定,城市形状呈现东西向条带状分布格局,紧凑度较差;②1992—2018年济南城市空间向E、NEE、NE方向扩展最为显著,扩展方式以外延扩张与内部填充为主,城市空间分布重心东移态势明显;③济南城市空间扩展受多重驱动因子影响,主驱动因子为距城市建成区距离、距主要公路距离、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人口密度等。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设施,高速公路缩短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迅速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动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充分研究高速公路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态势与差异性,构建了"指标遴选-权重确定与修正-评价运算"的评价体系流程,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建立指标体系,设计DAEF评价模型。为检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将这一体系应用于山东省实证研究。经实证检验:①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反映高速公路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态势。高速公路对山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正向影响、对区域环境变化呈现负向影响,影响力逐渐增强;各种指标对高速公路反应灵敏度随时间推移呈现一定规律: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灵敏度波动下降,而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效益在稳步上升;区域现代化进程灵敏度最高,区域外向联系次之,区域教育医疗卫生最低;高速公路环境负外部性增强。②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反映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社会影响的空间差异。高速公路对山东省现状区的影响强于潜在区,影响力在各区具有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在中部又有北侧高于南侧的现象,即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济南都市圈"部分影响最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部分次之,"鲁南经济带"部分最低,分指标评价结果差异性明显。但高速公路对区域环境影响差异评价不够理想,认为高速公路环境外部性的货币化将是评价体系改进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李连刚  张平宇  王成新  程钰 《地理科学》2021,41(10):1742-1750
区域经济韧性为分析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过程和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论文构建区域经济韧性视角下经济转型分析框架,对2003—2018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过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辽宁经济转型演变过程与阶段特征。结果发现:① 辽宁经济转型效果呈现出波动上升态势,压力抵抗水平最高但呈现下滑趋势,突破潜力水平最低。② 辽宁经济转型过程表现出周期性规律特征,2013年后处于重组?开发期,下一阶段将步入维持?释放期。③ 辽宁老工业基地压力抵抗水平东西空间分异现象明显,动力适应水平中部地区集聚特征显著,东部地区潜力突破水平低。④ 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效果呈现出中部高两翼低的空间格局,经济转型效果相似地区集聚显著。根据研究结果,针对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的规律特征,提出了未来转型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在过去一阶段,虽然城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但在某个时期或一些地区,城镇化过速发展阶段,出现了无序的发展状态,大中城市边缘盲目扩展,水土资源日渐退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特别是有些政府决策人对城镇化的许多制约因素认识不足,甚至决策失误,导致了城市环境出现许多不安全、不舒适的问题。着重从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保护的角度,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3个理论与实践问题:① 如何认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与新的路径;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如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创新模式;③ 在新型城镇化实施过程中,如何认识中国城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使用洛伦茨曲线和偏移份额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2006年~2015年城市用地结构的时空差异及变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山东半岛城市群五类功能性用地呈扩张趋势,且分布相对均匀,同时存在结构性差异。研究期内,居住用地分布最均衡且稳定,工业用地次之,公共设施用地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分布相对集中,但向均衡分布发展,绿地分布由集中向均衡发展。从区域来看,鲁西北分布最均衡,鲁中南次之,鲁东区域相对较为集中;(2)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为增长性结构,工业用地为衰退性结构;空间分布上看,青岛、济宁、莱芜、德州、聊城和滨州市建设用地扩张迅速,且青岛市和济宁市竞争力较强,济南市较弱。泰安和菏泽市建设用地呈减少趋势。其余地市补给挤出效应互有强弱,其中潍坊市竞争力较弱;(3)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的变化受经济、人口、产业、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