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泥炭沼泽是重要的湿地类型之一,对全球变化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对比不同地物类型在不同极化方式下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差异的基础上,以ENVISAT ASAR、Landsat TM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利用面向对象与决策树分类相结合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实现对小兴安岭西部泥炭沼泽典型分布区不同泥炭沼泽类型的空间分布信息提取,总体分类精度93.54%,Kappa系数0.92。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泥炭沼泽信息提取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相对于先前的研究,在分类精度上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32.
东北松嫩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的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IntroductionEcosystems around the globe create and maintain an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human life. Ecosystems supply goods such as timber, pharmaceuticals, and seafood, and so provide services including purification of air and water,…  相似文献   
33.
吉林省德惠市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基于区变量理论,通过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定量研究吉林省中部德惠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表明土壤有机质的理论模型属于球状模型、全氮和速效钾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速效磷则属于有基台值的线状模型。空间结构上,有机质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全氮和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属于中等程度,而速效磷则具有弱相关性。四种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明显的差异,有机质和全氮的有效变程最大,速效钾次之,速效磷的有效变程最小。受研究区形状、地形及土壤母质区域性差异的影响,速效磷各向同性显著,其他养分各向带状性比较明显。根据空间分异的分析结果,在GIS支持下,采用Kriging和IDW两种插值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均自东北向西南有规律地分布;速效磷分布的随机性较强,较前三者结构性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34.
应用Landsat7 ETM+遥感数据与同期野外实测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基于多季相遥感影像,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分布数据,建立芦苇LAI最优估算模型,并进行其遥感反演及空间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芦苇总面积为38 200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9.5%,其中,缓冲区的芦苇面积为16 200 hm2,实验区的芦苇面积为11 900 hm2,核心区芦苇面积为10 100 hm2;以遥感影像缨帽变换(TC)后的绿度(GREEN)分量、ETM+第5波段(B5)和第3波段(B3)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模型为芦苇LAI反演的最优估算模型(p0.01,R2=0.741)。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LAI介于0.12~5.85之间,呈现东高、西低和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保护区核心区的芦苇LAI最均一,实验区的芦苇LAI空间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35.
三江平原挠力河上游流域水文过程及其驱动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江平原挠力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年均流量和洪峰流量两个水文参变量,对流域降水、耕地面积和各水文参变量的统计回归分析,分别建立水文过程的单因素模型,用于分析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在定量区分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的水文效应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基于降雨量和耕地面积两种因素的流域水文过程驱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1956-1975年间降雨量对水文过程的影响非常显著,之后影响逐渐降低,总体上为气候模型对年均流量的模拟能力高于洪峰流量;(2)流域耕地面积,自1954年以来不断扩张,但未对水文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对洪峰流量的影响高于对年均径流的影响;(3)研究区的水文过程驱动力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相比单因素模型,年均流量和洪峰流量的模拟精度均得到较大提高,RMSE分别为0.5和1.04;对年均流量的模拟精度更高一些,决定性系数为0.933;(4)总体上,研究区水文过程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高于土地利用变化,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对洪峰流量的影响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36.
1982~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植被NPP时空格局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逐像元线性回归模型方法,整合应用MODIS和AVHRR NDVI数据集,构建1982~2010年覆盖东北地区的8 km空间分辨率的NDVI数据集,进而应用CASA模型估算得到东北地区29 a NPP数据集,模拟精度在75%以上。29 a平均的东北地区植被NPP总量为6.5×108tC/a。植被NPP的分布受植被类型、气候、地形因素的综合影响。NPP地域差异明显,山地区植被>平原区植被>高原区植被,变化最大的植被类型为草地植被。过去29 a间,植被NPP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均是影响植被时空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
Based on regionalized variable theory, semivariograms of geo-statistics were used to research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properties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mivariogram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s best described by spherical model, the best model for semivariograms of soil total N and available K is exponential models and that of available P belongs to linear with sill model. Those soil properties have different spatial correlations respectively, the lag of organic matter is the highest and that of available P is the lowest,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N and available K belongs to moderate degree. Spatial heterogeneities are different too, the degree of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 are higher, the degree of available K is in the next place and that of available P is the lowest. Influenced by the shape, topography and soil of the study area, all isotropies of available P are obvious in all directions while anisotropies of others are manifest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upported by GIS, Kriging and IDW methods are applied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 and available K are distributed regularly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while available P is distributed randomly.  相似文献   
38.
基于WebGIS的中国湿地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中国湿地面积约占全球湿地面积的10%,但近年来湿地面积逐渐萎缩,已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态恶果。因此总结以往湿地研究成果,确立包括遥感在内的各种湿地信息提取方法,形成包含各种湿地信息的湿地数据子库和管理操作这些数据的湿地信息系统,并确立湿地信息的共享与发布机制,从而加快湿地科研步伐,成为湿地与遥感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WebGIS技术是GIS融合Internet技术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对大批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管理和快速的查询检索功能。基于WebGIS技术的中国沼泽信息系统的建立有效地满足了湿地科研和开发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39.
1954~2005年三江平原自然湿地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rcGIS9.1为数据处理平台,从三江平原1954年、1976年、1986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中提取自然湿地空间分布信息,分别将其与三江平原的地貌、地形、水系等环境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6个时期三江平原自然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2 a来,三江平原自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由1954年的353×104 hm2减少至2005年的81×104 hm2;低河漫滩上的自然湿地面积占三江平原自然湿地总面积的比例由1954年的42.5%增加至2005年的64.7%,6个时期平均,有57.2%的自然湿地分布在低河漫滩上,21.3%分布在高河漫滩上;自然湿地主要分布在30~60 m高程上;0°~1°的坡度范围内,几乎分布了三江平原所有的自然湿地;坡向对自然湿地分布的影响不大;近年来自然湿地主要分布在距离河流0~1 km的河漫滩上;湖泊周围的自然湿地分布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40.
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模型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6种统计模型对吉林省石头口门水库、松花湖CDOM吸收光谱曲线(350-650nm)进行拟合,从统计F值大小和归一化残差两个角度均证明双曲线模型效果最好;采用15个波段范围拟合CDOM吸收均值光谱斜率S,单指数模型S值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变异系数为12.41%;而双曲线模型S值相对稳定,变异系数为5.85%.将双曲线模型应用于生物光学模型,研究表明双曲线模型可以反映CDOM时空变化规律和物质组成;且双曲线模型拟合光谱斜率S值与CDOM特征波长吸收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呈幂指数递减,决定系数达0.81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