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石永红  王娟  康涛  徐旭峰 《岩石学报》2013,29(5):1540-1558
大别山东南缘高压-超高压地块一直为研究的热点地区,人们普遍认同其是由2个具有不同变质级别的单元构成,并以此为基点探讨大别造山带的俯冲、折返机制.然而,由于工作程度所限,对于大别山腹地店前-寺前-罗溪地区一直缺乏详细的资料,对其确实的变质属性及年龄并不清晰,限制了人们对该地区客观的结构单元划分的准确理解.本次通过区域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详实地分析了该地块的结构构成.研究显示,大别山东南缘高压-超高压地块由2个超高压单元和1高压单元构成,并呈岩石-构造岩片形式相互叠置,其变质P-T条件分别为:(1)单元-Ⅰ:-T=723±22℃和-P=3.90±0.43GPa(金刚石稳定域);(2)单元-Ⅱ:-T=630 ±45℃和P=3.10 ±0.23GPa(柯石英稳定域);(3)单元-Ⅲ:-T=545±24℃和-P=2.48±0.11GPa(石英稳定域).锆石U-Pb年龄表明这三个单元具有穿时性,形成于不同的时间段,自单元-Ⅰ、单元-Ⅱ至单元-Ⅲ,年龄分别为226.4±2.6Ma→230.1±3.5Ma→235.2±4.2Ma年龄(徐旭峰等,2013).在空间分布上自北向南,总体的峰期变质P-T条件逐渐降低,年龄则逐渐变老.但由于风化剥蚀作用,在马龙-石马一线的单元-Ⅰ以构造窗形式产出,致使P-T条件呈现跳跃性的变化.石永红等:大别地块东南缘变质P-T条件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相似文献   
72.
郯庐断裂东侧肥东地块变质属性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康涛  刘晓燕  王娟  聂峰  石永红 《岩石学报》2013,29(9):3142-3158
肥东地块是郯庐断裂带中段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质地块,其变质属性和构造归属的精确标定对探究郯庐断裂的形成与演化极为关键。然而,直至目前对于该地块的区域性的变质岩石学研究极为匮乏,制约了人们对于该断裂的深入理解。为此,本研究对肥东地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变质岩石学、岩相学、热力学和年代学的分析。研究显示,肥东地块自西向东主要由单元-I、II和III构成,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其间含少量的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P-T条件评价显示,肥东地块的变质高峰期温压条件为610~690℃、0.61~0.81GPa,平均P-T条件分别656±25℃、0.71±0.06GPa,变质峰期属于角闪岩相。锆石U-Pb定年则显示肥东地块的原岩形成年龄为809.2±6.7Ma,表明该地块属于扬子板块。结合前人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及相关年龄数据,推测肥东地块与宿松变质杂岩应为相当层,它们目前的P-T差异可能是由于郯庐断裂的同俯冲平移错断所致。  相似文献   
73.
针对大量来之不易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设计开发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库建设及可视化管理系统。文章对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设计进行了论述,实现了监测数据库的导入、导出,监测数据查询及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等功能,满足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  相似文献   
74.
矿业是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的产业,是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提供重要物质基础的产业~([1]).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取得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  相似文献   
75.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段是典型的盐湖相沉积,也是本区重要的烃源灶和天然气产层。为了研究不同盐类物质与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的相互作用,采用高压釜封闭体系模拟了东营凹陷盐湖相烃源岩的天然气生成过程。结果表明: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盐对烃源岩热解生成天然气有强催化作用,同烃源岩热解相比,550℃时气态烃产率分别增加了35%、77%和46%。在4组热模拟气的气态烃组成及热模拟气与民丰地区天然气的轻烃组分比较中发现,上述蒸发盐类不仅改变了气态烃产物中各单组分化合物的生成路径,影响了气态烃产物的组成,而且在盐类物质参与作用下,烃源岩热解的气态烃组成与民丰地区天然气更接近。  相似文献   
76.
金红石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金红石电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一般以人工合成的氧化物来作为监测标样,尚较缺乏对金红石标样进行系统地测试分析。本文运用CAMECA SXFive电子探针对金红石标样R10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根据金红石中主要微量元素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本次共分析了Al、Si、Ti、Fe、Cr、Zr、V、Nb、Ta等9个元素,Ti、Si元素作为本次分析的监测元素。本文通过调整加速电压和电流、背景和峰值测试时长以及干扰谱峰处理等来提高微量元素分析精度和准确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Zr(780±29×10~(-6))(1SD,n=25)、Nb(2799±66×10~(-6))、V(1276±33×10~(-6))、Fe(4309±34×10~(-6))、Cr(718±31×10~(-6))的分析结果与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的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大部分元素数据波动范围在10%以内,V、Fe元素的数据波动范围仅在5%以内。V、Nb和Fe测试精度比前人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有较大提高。金红石Zr测试误差传递给金红石Zr温度计给出的温度误差一般22℃。本文还对金红石Zr温度计应用、提高Ta元素分析精度和准确度、金红石Fe~(3+)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7.
运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成像测试技术,对南华北盆地偃龙地区ZK1614井二叠系海陆交互相—陆相的泥页岩样品进行观察并获取二次电子及背散射信息。结合X射线能谱信息和JMicro Vision软件灰度识别功能,对样品矿物组成及微观孔隙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并探讨了孔隙发育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品主要发育的孔隙以无机矿物孔为主,孔隙类型有粒内孔、粒间孔、少量有机质孔及微裂隙;样品面孔率介于0.92%~5.53%之间,整体来看,面孔率大小与孔隙数量正相关;孔径大小介于50~2000 nm间,不同区段的孔面积对数指标与单位面积孔数量对数指标呈两段式线性关系,孔径较小时两者负相关,孔径较大时两者正相关。不同矿物对孔隙的发育有不同的控制作用,脆性矿物主要影响裂隙的发育,对孔隙的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粘土矿物因构造应力、矿物相变及脱水等作用形成大量孔隙,对孔隙的发育起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区燕山期、喜山期因构造活动形成了大量尺度较大的裂隙,裂隙的发育使岩层的渗流性能增加,促进了有机酸和地层水对矿物的溶蚀作用,相应的促进了孔隙的发育。此外,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体积随着压实作用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8.
介绍王娟教授运用柔肝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经验。王教授临证发现DPN以气虚血瘀证和阴虚血瘀证最为多见,其中阴虚血瘀证患者除具有肢体麻木、疼痛等典型临床表现外,部分患者还具有腿足挛急、抽搐的症状。王教授认为该证候的病机关键为肝血亏虚。津血同源,阴虚则血亏,肝血亏虚,血不荣筋则麻木,血虚风动则抽搐,血行艰涩则脉络瘀痹,证属本虚标实。其提出养血柔肝、活血通络的总治则,自拟柔肝通络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9.
利用美国蒙大拿大学运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式(Biome-BGC)估算出的净初级生产力产品(MOD17A3),研究吴起县2000—2013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ety,NP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吴起县2000—2013年年均NPP变化范围在156.92~275.37gC·m-2·a-1,平均值为218.27gC·m-2·a-1,14a植被NPP在波动中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全县85.93%面积的NPP变化百分率在10%~50%,年均NPP变化百分率-1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吴起县县城周边,年均NPP变化百分率为-1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吴起县西北部地区铁边城镇及王坬子乡等地,年均NPP变化百分率为0%~1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吴起县城以北及以西地区,植被NPP变化百分率50%的区域分布在吴起县南部白豹乡、楼坊坪乡及长官庙乡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80.
王娟 《贵州气象》2014,38(4):60-6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嫩江县的气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嫩江县域内8个气象站近30 a(1981—2010年)气候资料分析,嫩江县气温升高,热量增加,降水减少,无霜期延长,相对湿度减小,蒸散量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局地气象灾害频发且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