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论长江流域河湖体系演化与洪灾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剥蚀沉积物通量是影响长江流域河湖体系平衡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不适人为的地质作用已严重影响并打破了原有的长江流域河湖体系的沉积-搬运平衡系统,主要表现在:①上游自然环境的破坏,使河湖沉积体系沉积物通量大量增加;②中下游围湖造田和不适当的人为河湖治理工程(如裁弯取直、送沙出湖等),改变了长江流域洪沙的自然分配平衡。研究表明,洞庭湖及鄱阳湖为现代构造沉降型补偿平衡盆地,沉降速率等于或略大于目前盆地范围内的沉积物平均淤积速率,具备为长江分洪滞淤的潜在沉积可容空间。长江流域河湖体系沉积平衡的恢复治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整治上游,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或抑制整个河湖体系沉积物通量,减缓河湖淤积压力;②顺应长江流域河湖自然分洪分沙规律,开辟荆江南北二岸分洪分沙河道,同时开垸扩湖或湖垸置换;③疏通河道与加固垸堤并举;④上游(主、支流)建坝分洪分沙。  相似文献   
272.
富县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对储层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陆相层序地层与储层的关系研究得出,富县地区延长组储集岩石的发育与分布受到层序地层的控制,储层的物性特征也与层序界面及其内部不同体系域单元的关系密切,表明富县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对储层发育与分布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3.
西藏羌塘盆地——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在油气资源的许多方面可与中东特提斯油气集聚区相类比,因而成为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之一。羌塘盆地的构造部位相当于中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北亚带和中亚带,羌塘盆地晚古生代是一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是一个复合式前陆盆地,新生代叠置成为第三纪走滑断陷盆地;羌塘盆地内发育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生油岩主要为三叠 系-株罗系的尼岩、灰岩和油页岩,烃源层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油高峰期为晚侏罗世-古近纪,局部发现厚达70余米的油 页岩,初步估计油气资源总量为50亿吨左右;盆地内发育有孔渗极佳的碎屑岩、白云岩以及生物礁(滩)岩等储集层,其次生孔隙的形成期与烃岩的生油高峰期一致;盆地内发育泥岩、泥灰岩和石膏等多套盖层,累计厚度可达3000多米,尤其是发育中东油田最好的石膏储层,累计厚度达177m,其中,仅中株罗统布曲组最大单层厚度达93m;盆地内发育数十个形态好、保存完整的大中型背斜和穹隆圈闭构造,它们均定型于株罗纪末期,为油气运移和圈套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盆地内共发现油气 显示190余处,其中包括5处液态油苗,数处见厚达数厘米的板状沥青,并发现面积约10km^2的古油气藏一个;藏北高原 抬升属整体的均一抬升,剥蚀强度不大,岩浆活动广泛,但除盆地东部外,规模小,对油气的破坏性不大。因此,盆地内具有一定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274.
本文为笔者根据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的200余篇与沉积学相关的论文摘要综合编写而成。评述了当代沉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主要,主要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混合沉积的环境变化及其演变;沉积盆地分析与大地构造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冰川事件沉积学;全球变化沉积学;环境沉积学;资源沉积学;生物礁及白云岩成因;碳酸盐成岩作用等。重点阐述了现代沉积学研究应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多种高新技术的引用和多领域应用的方向发展。未来沉积学研究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依托的环境、气候和资源为服务对象,才会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75.
核酸、蛋白质、糖类是生命系统中的主要大分子物质。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核酸和蛋白质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其在决定生命规律方面的作用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相比之下对生物多糖的研究较滞后,尽管糖类的生理意义同样至关重要。在生物体中生物多糖(polysaccharide)多是以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s,即多糖与非糖物质如脂类或蛋白质共价结合而成的糖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糖蛋白(glycoproteins),糖脂(glycolipids)和蛋白聚糖(proteoglycan,即由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相连的化合物)。许多糖缀合物中由比较少数分子的单糖(2~14个)缩合形成的寡糖(oligosaccharide)部分具有惊人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微不均一性,而使它与许多重要生理过程紧密相关并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已知的一些重要功能有:糖蛋白的寡糖组分影响多肽链的正确折叠,防止蛋白水解,提高蛋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决定它们在血液中的清除速率,在细胞中作为信息分子调节它们的分泌。糖缀合物中的糖链作为信息分子涉及多细胞生物生命的许多识别过程,如细胞-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的生长分化荷尔蒙-受体和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等(Schachter1992;Paulson,1989)。糖缀合物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前沿。糖的生物学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糖链结构的阐明对深入理解糖缀合物的功能和结构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6.
卓皆文  汪正江  王剑  谢渊  杨平 《地质论评》2009,55(5):639-646
对于元古宙—显生宙的沉积—构造转换,前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一直以来未能获得较为一致的认识。野外调查发现,在处于上扬子东南缘台地与盆地相区的过渡带上的贵州铜仁坝黄长坪附近震旦系老堡组顶部硅质岩中,发育有一层10~20cm厚的凝灰岩夹层,岩石学研究也证实其为一层晶屑凝灰岩,并对其进行了SHRIMP锆石 UPb年龄测定,获得556±5Ma沉积年龄。结合前人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等研究成果,显示处于深水陆棚相区的老堡组顶部硅质岩与页岩互层段为扬子克拉通元古宙—显生宙之交沉积—构造转换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沉积事件,该沉积事件始于556Ma左右,可与扬子克拉通上的广泛的火山事件相对应,且可能与约550Ma时Rodinia超大陆最后裂解和Iapetus洋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77.
胜利河油页岩位于北羌塘盆地南部, 走向长超过34 km, 宽9 km。笔者对该油页岩各岩系干酪根进行了分离、镜鉴、元素分析和碳同位素分析, 结果表明, 该油页岩干酪根为Ⅱ型干酪根, 油页岩中干酪根含量较高, 介于15.79%~20.37%, 具有富氢少氧的特征, 其H/C和O/C比率分别为1.11~1.19和0.08~0.25, 为胜利河地区非常好的烃源岩。油页岩层干酪根13C相对富集, 具有相对较高的δ13CPDB值(-20.79‰~ -21.78‰), 与胜利河地区油页岩母源为较单一的藻类有关。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了该类生物死亡埋藏速率远大于氧化速率, 在还原环境下大部分藻类还未被氧化就被埋藏, 从而保留了原始藻类略富13C的特征。胜利河油页岩的空间展布以及规模明显受古泻湖环境的控制。  相似文献   
278.
王力  王剑 《山东地质》2009,(11):16-17
农民宅基地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牵涉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基层工作的热点、难点、焦点,农村宅基地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保护土地资源政策的落实。为探索更加科学、更适合全县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新机制。邹平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了专门的调查队伍,采取了县、镇、村三级联合的方式,就全县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279.
本文采用沉积学与水文地质学交叉研究的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含水层储水岩石特征与含水介质结构进行了研究。下白垩统是由宜君-洛河、华池-环河、罗汉洞-泾川三套含水岩组组成的一个厚达1300m、具多层结构的巨型碎屑岩地下水系统,发育以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的多类型储水砂岩,其沉积形成于以河流、沙漠为主的多种陆相沉积环境。由于受沉积、成岩及后期剥蚀等作用的控制,各含水岩组储水岩石的类型、厚度及分布,以及储水空间的类型和发育程度、储水孔隙介质结构均有明显变化;在与其它水文地质条件的共同影响下,下白垩统地下水赋存和富集条件总体呈现"盆地北好南差、北部上好下差、南部下好上差"的宏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80.
藏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中硅化木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晚侏罗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的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其属南洋杉型木,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硅化木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简要分析认为,羌塘地区晚侏罗世具干热气候,属全球四大植物分区中的欧洲-中国亚区。显然,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认识青藏高原晚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