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高宇  赵如意  王刚  聂利 《地质与资源》2017,26(5):505-514
辉绿岩脉在南方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芨岭钠交代型铀矿床周边也有产出.通过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芨岭铀矿床外围的辉绿岩是由碱性玄武岩浆上侵形成的,具有富铝(15.97%~19.21%)、高碱(4.36%~6.89%)、中钛(1.18%~2.02%)的特征,弱铕负异常(δEu=0.65~0.86),轻稀土元素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元素较弱.相对富集LILE (Rb、Ba)和不相容元素(Th、U),亏损HFSE (Nb、Ta、Hf、Ti).辉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85 Ma,形成于奥陶纪早期.MgO含量(3.79%~8.22%)和Mg#值(42.4~66.5)均有较大的变化.岩浆经历了橄榄石、辉石和少量斜长石分离结晶后上侵定位.辉绿岩脉的产出标志着祁连山-龙首山早古生代造山带后碰撞伸展背景的开始,上涌地幔对酸性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碱性岩和钠交代型铀矿化出现带来了大量的热能.  相似文献   
102.
郑州市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李莹  黄烜  于丽 《探矿工程》2018,45(4):82-86
根据区域地质条件,郑州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基岩标建标场地选择在淮河西路与西三环交叉口东南600 m的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内,建标深度为732 m。地质鉴别孔孔深780 m,孔径108 mm,全孔取心钻进,施工的重点是保证岩心采取率,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根据钻进层位的岩性不同配置不同特性的泥浆;基岩标标孔孔深780 m,孔径311 mm,施工的控制目标是孔身质量和垂直度。采用三牙轮钻头宝塔式钻具组合不取心钻进施工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施工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3.
华北克拉通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特征与预测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蕊  陈建平  王刚 《岩石学报》2013,29(7):2606-2616
华北克拉通是我国面积最大、时代最古老的陆块,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复杂,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资源分布区.本文在系统总结该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利用GIS平台提取了多元成矿有利信息(变质建造、控矿构造、矿致磁异常、氧化铁异常、自然重砂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找矿预测模型,并采用MRAS系统中的证据权模块进行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按照后验概率的大小划分了两级区域有利成矿远景区,分别是冀东、辽东、五台-吕梁三个A级成矿远景区和大青山-色尔能腾山、鲁山-舞阳、鲁西三个B级成矿远景区.这些远景区与已知矿床(点)重叠或比邻,显示远景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较大的成矿潜力,应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4.
2003年,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ASPRS)协会下的LiDAR委员会于2003年发布了标准LiDAR数据格式LAS,至今已发布了6个版本。由于LAS文件为二进制文件,具有规定的文件头结构和数据组织,直接读取数据相对困难,需要对文件格式进行分析。本文解析了各版本的LAS文件格式,并采用C++语言和OpenGL对该格式的LiDAR数据进行读取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5.
王刚  金峰  徐艳杰 《岩土力学》2001,22(3):343-346
建立适用于离散元方法的岩体构造面流变模型,在传统的离散元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引入积分型流变本构方程和粘性等效接触力增量并嵌入到离散元的计算流程中,成功地模拟了离散介质结构面的流变性质,通过对一个简单算例计算值和理论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模型有良好的精度,具有应用于岩质高边坡和离散块体系系统流变分析的重要前景。  相似文献   
106.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dispersion relation for linear internal wav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 the horizontal Coriolis terms included in motion equat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compressibility of seawater on Brunt-Visl frequency considered, a numerical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for linear internal waves, which is an improvement of Cai and Gan (1995), and hence Fliegel and Hunkins (1975), had been set up. For different models (Pacific model, Atlantic model and Arctic model), simulations using the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reached:(1) the influence of horizontal Coriolis terms on dispersion relation cannot be neglected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wave celerity, the latitude, and the modes of the wave;(2) the effect of compressibility of seawater in stratification is not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of linear internal wave, at least for those three models. With the improved method, the wavefunction curves for the Pacific model had also been built.  相似文献   
107.
提到有毒捕鱼,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其对环境的极大破坏,会联想到水面上成片被毒杀的生物。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有毒捕鱼是一种应被禁止的捕鱼方法。但这里介绍的有毒捕鱼,是在特定的水域对捕获物进行有选择的毒杀和捕获。因此,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对资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8.
马锦  王刚  邱月  蓝图 《测绘通报》2020,(S1):283-287
黄土沟谷发育一直都是黄土地貌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溯源侵蚀是黄土高原最活跃的侵蚀方式之一,对其发育演化过程的研究是探究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的基础。本文以沟头为研究对象,基于黄土九期小流域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和迭代反演算法,采用坡度,坡向、粗糙度、汇流累积量、沟沿线到流域边界的距离五种地形因子,构建小流域沟头发育过程的反演模型,并对结果精度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沟头的溯源侵蚀强度受地形因子的影响,随着沟头发育的不断成熟,地形因子对黄土小流域沟头活跃期的形态特征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09.
贵州黔北分区属扬子地层区,北与黔东北分区和黔北分区接壤,西与黔南分区毗邻,东南与江南地层区—三都分区紧靠。该区从未发现过中奥陶世宝塔期的地层,奥陶系最高层位普遍只达到大湾组。1983年6月,笔者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于施秉齐家坝发现了中奥陶统宝塔组,并详测了剖面,从而对此区奥陶系重新进行了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110.
地下采矿活动诱发的山区崩滑地质灾害已经对人类活动带来了重大影响。针对采动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并分别从现场监测、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3个方面对采动滑坡失稳机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出如下认识:(1)已有的研究对小规模不充分开采引起的山体移动规律研究不清楚。认为地下开采作用仅是影响坡体稳定的一个因素,忽略了地下采矿活动本身各因素如开采方式、采空区处理技术等不同的影响; (2)现场监测方面多为地表的监测数据,缺少矿井上下的对照监测资料,即地下采空区的扩展过程与岩层移动监测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3)已有的模拟研究基于地质背景、本构及参数等因素的假设,对地质模型的刻画过于简化,得出的也多是一些趋向性的基本认识。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应将重点着眼于地下开采作用的细化研究,加强对地下采空区的调查和对采空区上覆不同埋深处岩体变形的监测,并建立更能反映真实地质条件的大规模精细三维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