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王位德  欧艺 《广西气象》2005,26(A02):69-70
通过对1961~2000年4~6月份贵港三县(市)暴雨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出现暴雨前的一些主要特征,探讨用本地气象要素变化指标与天气系统、数值预报产品及指标站资料作暴雨预报的方法,并建立贵港市暴雨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72.
2000年夏季用"基石"网络观测到东京地区的地壳变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96年以来,在东京都地区的4个台站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进行了地壳变形观测.这个项目称为"基石"计划(Keystone Project,KSP).2000年6月底,东京以南的伊豆岛开始发生火山与地震活动.此后,不仅在伊豆岛,而且在"基石"网络,都观测到异常的地壳变形,该网络最近的台站距伊豆岛一百多公里.8月底,火山与地震活动达到高潮,鹿岛台站与馆山台站之间的基线长度变化超过2cm/月,是"基石"台站中变化最大的.通过互联网,有关的国家研究所和公众都能获得实时VLBI的观测数据.这是首次结合GPS和SLR用VLBI系统对地壳变形全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认为,地壳变形是由伊豆岛的岩脉侵入引起的.根据观测数据提出了火山模型.  相似文献   
73.
王位德 《广西气象》2007,28(A01):20-22
通过统计分析1991年至2005年本站剖面图资料,发现某些气象要素的特殊变化、一些图形的出现或转换与前汛期降水关系密切,特别是对大雨以上降水预报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4.
通过统计分析1991年至2005年本站剖面图资料,发现某些气象要素的特殊变化、一些图形的出现或转换与前汛期降水关系密切,特别是对大雨以上降水预报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5.
通过分析庆阳市地理气候特点,地质灾害的类别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地质灾害与降水的规律,依据地质灾害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采用判别和经验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庆阳市地质灾害的气象监测、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76.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评定标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熊允泰 《北京测绘》1991,(2):41-44,F004
  相似文献   
77.
78.
通过对玉林、贵港两市 2 0 0 0年夏季到秋季严重干旱的成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 ,得出 2 0 0 0年夏秋由于欧亚中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 ,不利于冷空气南侵广西 ,造成锋面降水减少 ;副高持续偏弱 ,主体位置偏东偏北 ,导致台风 (热带气旋 )路径偏东 ,对桂东南未造成直接影响 ,使桂东南的雨量减少。  相似文献   
79.
王位德 《广西气象》2002,23(3):11-13
2001年4月23-25日,受锋面、西南低压、切变线及南支槽的共同影响,贵港各县市普降暴雨,开始进入雨季。分析得知,850hPa持续较长时间的西南风急流将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贵港上空输送,与南下的冷空气交绥,并在挂中维持,因而产生较长时间的强降水。  相似文献   
80.
华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若干古地磁研究结果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华北陆块、秦岭陆块以及扬子陆块内的70个采样点,474个标本进行了古地磁研究,利用16个采样点,112个标本中所获得的原生剩磁,重点分析了三陆块自寒武纪以来的古地磁极位置、古地磁偏角以及古纬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三陆块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寒武纪以来,华北陆块、秦岭陆块以及扬子陆块自北到南顺序排列;寒武纪时,秦岭陆块北侧和南侧分别存在一古洋盆,此时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相距约1060km,三陆块向北漂移的过程中伴随着旋转运动,其中华北陆块和秦岭陆块以反时针旋转占优势,扬子陆块以顺时针旋转占优势;三陆块完全拼合时间在早三叠世至晚白垩世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