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地震子波非因果、混合相位的假设下,本文应用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对地震子波进行参数化建模,并提出利用线性(矩阵方程法)和非线性(ARMA拟合方法)相结合的参数估计方式对该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在利用矩阵方程法确定模型参数范围的基础上,利用累积量拟合法精确估计参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式有较好的适应性:一方面提高了子波估计精度,避免单独使用矩阵方程法在短数据地震记录情况下可能带来的估计误差;另一方面提高了子波提取运算效率,降低了ARMA模型拟合方法参数范围确定的复杂性,避免了单纯使用滑动平均(MA)模型拟合法估计过多参数所导致的运算规模过大问题.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长江水系不同水体鳜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长江水系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4个鳜群体共42尾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获得了长度785 bp的同源序列.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36个,占全部序列4.6%.42个体中共检测到19种单倍型,根据碱基组成特征,19种单倍型可分为两大类型:Ⅰ型和Ⅱ型.两大类型的主要区别在第6、8、17、25、35变异位点上,Ⅰ型的核苷酸分别为G、C、G、A、C,Ⅱ型为A、T、A、G、T.除太湖群体全部表现为Ⅱ型单倍型外,不同水体鳜两大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并无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内的核苷酸序列差异分别为0.5%、1.0%、0.6%、0.5%,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为0.6%-0.9%.利用控制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NJ分子树中,各群体内的个体均未单独成群,而是互有交叉.由于遗传分化低,初步认为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可能同属一个种群--长江种群.  相似文献   
23.
为了查清辽宁省海岸的蚀淤等级和分布,从1990年和2007年遥感图像中提取了17年的岸线变化信息,结合辽宁省908专项海岸带海岸侵蚀特征的调查资料,对全省海岸蚀淤情况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砂质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绥中和熊岳一带,黄海岸段的砂质海岸基本稳定,基岩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老铁山一带,粉沙淤泥质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分布在庄河一带。摸清辽宁省海岸蚀淤等级分布,对海岸整治与修复、海岸侵蚀灾害的防治与防护以及海岸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长山群岛位于黄海北部、辽东半岛东南,是我国八大群岛之一.长山群岛自然条件优越,景观资源丰富.近期,长山群岛被批准对外开放并建设旅游度假区,在此形式下,合理开发景观资源就成为长山群岛未来旅游业发展中必然的战略选择.在全面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长山群岛景观资源特征,建立了长山群岛景观资源分类体系,并基于此分析了长山群岛景观资源的储量、分布特征、资源优势和资源劣势,并提出了今后旅游开发过程中合理利用景观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5.
1855年黄河改道事件在渤海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渤海柱状沉积物中粒度特征及常、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系统分析,揭示了1855年黄河改道事件在渤海中部的沉积记录,探讨了改道前后渤海沉积环境的变化。研究表明,2个沉积物柱样上部的粒度、元素含量特征均明显异于下部,可把两柱样分别划分为Ⅰ类、Ⅱ类两种类型,分别代表了黄河改道后和之前的物质类型。Ⅰ类沉积物平均粒径更细、分选更好,物质组成更接近于黄河沉积物;Ⅱ类沉积物平均粒径更粗、分选较差,物质组成更接近于渤海周边陆域物质;Ⅰ、Ⅱ类沉积物中Ni、Zn、Sr、Ba、Zr等5种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可作为区别黄河物质和渤海周边陆源物质的指标。黄河改道后研究区水动力环境趋弱,同时还使初级生产力下降,并且研究区的沉积环境由滨-浅海的氧化环境,转变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的弱氧化-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26.
利用全国海域使用现状调查获取的基础数据,综合考虑海域使用程度、海域使用综合效益、海域使用可持续水平和海域综合管理水平4 个控制因素,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海域使用综合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海域使用现状综合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南省、广东省、天津市、上海市、福建省、浙江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江苏省和河北省。  相似文献   
27.
海南岛西南海底沙波活动及底床冲淤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研究沙波迁移对底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2004—2006年连续3年的多波束海底地貌扫描数据,得出研究区域海底沙波的波长为5.8~91.8 m,波高0.1~4.3 m,陡峭度0.013~0.12,对称指数0.32~6.52。沙波的移动速率最大48.8 m/a,移动方向在研究区域西部为SE向,中部呈往复迁移,东部为NW向;沙波不同部位的迁移速率不同,一般的沙波尾翼迁移速率较大;同一组沙波存在反向扭转迁移的现象,反向扭转迁移的轴线位于研究区域沙脊的脊线附近,这种反向迁移不仅与底层流作用有关,还与海底地形关系密切;西部海底底床处于侵蚀状态,局部最大侵蚀量可达1.3 m,东部处于堆积状态,最大堆积量达2.8 m。  相似文献   
28.
为正确评价海岸带开发活动对锦州湾海域产生的影响,从围填海活动和临海工业对海岸带开发活动产生的环境效应影响做了分析,并根据搜集的2004~200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对锦州湾海域进行了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表明,2000~2009年,锦州湾海域面积减少了约2234ha,自然岸线减少了约2.2km;临海工业的发展及沿岸工厂排放的污染物使锦州湾海域的水质质量下降,主要的污染物为COD和油类,超标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镉、铅、砷。  相似文献   
29.
土壤和沉积物中天然有机质(NOM)稳定性问题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NOM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大气中CO2的平衡与全球气候变化。此外,天然有机质还影响着土壤和沉积物中矿物的表面反应性、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物有效性。因此,本综述在详细介绍土壤和沉积物中NOM稳定性矿物学机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也简略介绍了NOM的组成结构与反应性,并着重强调NOM/矿物微界面过程作用机制的重要性。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和沉积物中NOM稳定性的矿物学机制主要包括矿物表面吸附和物理包裹。本综述目的是,介绍矿物保护的稳定NOM的分离、特性及其分析测定方法与技术,并且强调NOM稳定性矿物学保护机制系统性研究的重要性,以搞清矿物学保护机制在土壤和沉积物中NOM稳定保持中的贡献与重要性以及矿物学保护机制对天然有机质稳定性的调控作用,从而提高对土壤和沉积物环境生态的地球化学、矿物学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30.
为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常态的要求,本文从“顶层设计”理念出发,对甘肃省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的设计与建设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甘肃省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总体架构,构建了综合监管指标体系,开展了综合监管平台的初步设计,对监管平台各组成系统的功能作了阐述,并对建设提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