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南极海洋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2216E和MMC液体培养基结合的方法,从菌种库里筛选南极低温降解菌,进行石油烃降解率测定、表型特征确定和16SrRNA分子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的低温降解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株南极海洋细菌NJ41、NJ49和NJ289可以在以柴油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被视为南极低温降解菌;16SrR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南极低温降解菌NJ41、NJ49和NJ289分别属于Planococcus、Shewanella和Pseudoalteromonas属;NJ49通过改变脂肪酸组分的膜修饰方式适应低温降解。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9年6–9月,2014年5月,2014年7–8月在乳山湾外邻近海域的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开放海域水体与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的组成和分布,并在潮汐潮流数值模式计算水通量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岸开放区域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的循环与收支的主要过程,量化了潮汐潮流、初级生产的消耗与转化、底界面过程与内部循环等过程对氮和磷营养盐循环与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乳山湾外邻近海域水体DIN和DIP的浓度与分布受陆源输入和潮汐潮流的共同影响,高值均出现在湾口区域;沉积物-水界面存在DIN和DIP从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的现象,使得底层水体的氮、磷营养盐浓度高于表层水体。氮的收支表明,研究海域水体内部循环过程是初级生产所需DIN的主要来源,占初级生产总消耗量的86%,其次是水交换作用(11%),底界面扩散对初级生产的贡献相对较小(3%);水体DIN的移出主要是通过埋藏、向外海的输送和水体反硝化作用,其比例分别为80%、16%和4%。磷的收支显示,研究海域水体内部循环过程贡献了初级生产所需DIP的91%,其次是水交换作用(9%),底界面扩散对初级生产的贡献小于1%;水体DIP支出主要是通过沉积埋藏和向外海的输送,其比例分别为67%和33%。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循环过程是近海水体氮和磷获得补充的主要途径,不过外部来源的氮、磷营养盐结构与系统内部具有显著的差异,且系统内磷的埋藏效率要高于氮,其必将对乳山湾外邻近海域营养盐结构和初级生产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低温废水处理效果,筛选:和鉴定具有显著低温生活污水降解作用的南极微生物,并对其低温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0~5℃时。南极低温酋群对有机物的降解率显著高于中温菌的去除率,南极耐冷菌对NH3-N及TP均有一定的去除率。从南极低温茼群中筛选到5株蛋白质降解功能菌,4株脂肪降解功能菌,1株淀粉降解功能菌,2株烷烃降解功能菌和1株芳香烃降解菌,并通过16SrDNA序列对它们进行了鉴定,明确其菌属。这为寻求解决低温环境中废水处理的有效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发展,国际间人流和物流日益增加,生物入侵问题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我国对陆地生物的入侵已展开逐步深入的研究,但对海洋生物入侵却关注很少,而且都停留在一般性资料的分析和推测上,实地调查和试验数据更少,对其危害的程度和如何防治也没有基础数据。针对此类问题,就我国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现状作一概述,希望引起社会各界重视,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预防重大海洋生物入侵灾害的发生,并为我国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广泛深入的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海洋中营养盐陆源补充机制及其对浮游藻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动态,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海洋营养盐的浓度和组成,并导致近海浮游生态系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海域富营养化加剧,非硅藻类赤潮爆发次数明显增加.然而,筑坝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