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建立松辽盆地等时地层格架,深入认识松辽盆地地质特征和结构以及油气聚集规律,本文开展了松辽盆地不同工区、不同时期采集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叠前连片处理技术研究.本文针对叠前连片处理过程中不同区块的非一致性,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手段,使得连片处理后数据的相位达到一致,区块间拼接带的频率、能量(或振幅)变化自然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发育有三套富含有机碳的泥页岩地层,即中-上元古界渣尔泰山群和白云鄂博群的海相含炭页岩系:晚古生界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的海陆交互相含炭页岩系;中新生界的陆相含炭页岩系,页岩气主要赋存在陆相含炭页岩系中.根据煤、油气勘查成果以及页岩气评价资料,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含页岩气地层厚度大,有机质碳含量高,为好的烃源岩;在阿拉善盆地、二连-海拉尔盆地、通辽地区中生界炭质页岩、煤层及油页岩发育且厚度大,河套盆地中渐新统临河组和中新统五原组形成于潟湖相,富含有机质,为生油气的有利层位,推断这些盆地页岩气资源前景良好.依据页岩气形成条件和含页岩气地层的相关分析,提出页岩气勘查工作首先在鄂尔多斯盆地和二连-海拉尔盆地群展开,在获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再对阿拉善盆地和河套盆地进行勘查,对通辽盆地页岩气进行野外调查.  相似文献   
13.
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群特点密切相关,其发生与流行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针对目前在疾病空间聚集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中,缺少两者关联关系的探讨,以及空间尺度多集中于省、市和县域,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面向疾病空间聚集性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以武汉市的历史肺结核数据为例,进行基于乡镇尺度的肺结核发病率数据及影响因素数据的处理与整合,基于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11年、2013年和2015年肺结核空间聚集情况;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测肺结核发病率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探究肺结核空间聚集的成因。结果表明:肺结核热点聚集乡镇主要分布在新洲区、江夏区和蔡甸区,冷点聚集乡镇主要分布在洪山区;植被指数、人口密度、人均GDP及五类兴趣点密度(医疗保健类、生活服务类、餐饮类、住宅类和农林牧渔类)为肺结核发病率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交互作用对肺结核发病率影响显著增强。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市肺结核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监测数据,分析2014年1—12月不同土层的地温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进而阐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地温及气温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时刻相对巴丹吉林沙漠提前2 h,相对东部地区滞后1 h;地温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一致,各季节地温最值出现时刻相对气温滞后1 h;(2)地温变化速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土壤深度达到70 cm以后,地温全年在0℃以上;低于0℃的5 cm地温持续时间约为4个月;(3)地温与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变化趋势一致,地温相对太阳辐射及气温明显滞后。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表明,对地温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境因子为空气温度、蒸发量、太阳总辐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降水。  相似文献   
15.
面域拓扑图是一种利用区域面积大小定量表达区域属性信息的可视化方法。由于其区域面积本身已经表示某一变量,因此这更有利于双/多变量的制图表达。针对目前基于面域拓扑图的双/多变量表达方法中存在的难以表达相邻区域之间基本状况和不利于不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差异表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双/多变量的连续面域拓扑图可视化方法。首先通过格网密度补偿和积分步长逐步试探的方法对基于扩散模型的连续面域拓扑图生成算法进行部分优化,完成基本变量的表达,然后分别通过空间内插和符号扩展完成第2和第3变量在连续面域拓扑图中的表达。最后以慕尼黑市人口密度和银行/ATM分布(双变量)数据以及奥格斯堡市人口密度数据、幼儿园分布以及规模数据(多变量)为试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人工防雹决策指挥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大连历史气象资料,系统地分析并建立了防雹作业预警和决策判别指标体系,归纳了防雹概念模型,借鉴最新防雹技术理论、科研成果和作业实践对防雹作业技术方案进行了科学设计和研究。在MICAPS平台基础上,采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先进的开发技术,综合集成了雷达探测、卫星遥感、气象探空、地理信息、闪电定位,以及人工防雹最新研究等综合技术,研发出适合大连地区特点的具有防雹作业预警、雹云识别、作业决策判别、作业方案确定、实时效果分析等功能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科学实用的市级人工防雹决策指挥系统。该系统建成后可投入防雹作业业务使用,且标准化的软件编程也便于系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大连地区冰雹气候特征及防雹天气预警概念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20年大连地区7个测站的降雹观测记录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大连地区冰雹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对大连地区产生降雹的天气背景条件及相关气象要素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了大连地区防雹作业的天气预警指标;并根据各项防雹预警指标着重研究了3种主要的大连市防雹作业天气概念模型,为更好地科学组织防雹作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45年大连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大连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的气温日较差进行了趋势分析,并根据各因子趋势值,应用相关统计法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的因子.得到结论如下:①大连地区四季气温日较差呈现显著减小趋势,其中以秋季和冬季减小趋势最显著,夏季最弱.各季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最低气温较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显著.②大连地区与月平均日较差相关性最强的因子是风速,其次是最低气温、水汽压和云量,都呈负相关,与最高气温呈正相关.②春夏季,日较差下降主要受最高气温的变化驱动,而秋冬季节则主要受最低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漫溃堤洪水联算全二维水动力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应对河道洪峰流量增大和漫溃堤长历时相伴发生的洪灾现象,借鉴全二维气相色谱理论提出全二维水动力模型概念,建立了模拟河道和灌区洪水演进的漫溃堤洪水联算全二维水动力模型,并采用Roe格式的近似Riemann解对界面通量进行数值求解。模型内通过漫溃堤堰流公式成功实现河道与灌区的耦联,考虑溃口展宽变化,加密处理河道网格,采用热启动与干湿水深理论对模型进行优化,并利用加大糙率法对村庄较为密集的地形进行优化处理,尽可能反应地面真实情况。将该模型应用于黄河宁蒙段河道与左右岸灌区的漫溃堤洪水演进模拟,计算结果合理可靠,流场分布均匀光滑,初步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及可靠性,研究成果对河道溃决洪水的精细仿真模拟和该地区洪水风险分析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叶绿素荧光仪分别测定转基因和野生型三角褐指藻的最大光能转化率,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它们的细胞大小和叶绿素含量,通过血球计数板计数绘制其生长曲线并计算比生长速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培养周期内,野生型和转基因三角褐指藻的最大细胞密度有显著差别,野生型藻株的比生长速率显著高于转基因藻株,说明转基因影响了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野生型与转基因藻株的F_v/F_m在第2天差别不显著,但到第8天时,转基因藻株的F_v/F_m却显著高于野生型的;特基因藻株的叶绿素含量和细胞大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藻株。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对藻细胞的生理特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结果为微藻转基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