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20篇 |
地质学 | 173篇 |
海洋学 | 2篇 |
综合类 | 3篇 |
自然地理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月球的地形地貌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重要内容,它对光学成像、热红外、微波辐射等遥感探测以及月面探测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地球不同,月球上没有大气、海洋,也未发现生命迹象,对月球的探测直接面对着高低起伏变化的月球表面。而且,特殊的地形地貌,在矿物组成、含量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介绍了光学成像、热红外遥感以及微波辐射遥感等月面探测技术的原理,通过分析其主要影响机理,认为月球地形地貌对各种月面探测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地貌的岩石类型和组成差异影响、地形起伏和热环境差异影响以及崎岖月面安全威胁三个方面,这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2.
微扰法是测量微波频率下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尤其对低ε′和低tanδ介质的测量很灵敏, 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但大部分岩矿样品的ε′和tanδ超出了微扰法的量程范围, 无法用该方法直接测量.本文提出了基于微扰法测量干燥岩矿样品复介电常数的新方法.先将干燥岩矿研磨成粉, 并与ε′和tanδ较小且介电性质稳定的聚乙烯粉末以一定体积百分比混合, 热压成型制样; 用微扰法测量岩塑混合物的复介电常数.两相混合体系的介电性质与其中每相的关系可以用Lichtenecker混合公式描述, 由于聚乙烯的复介电常数已知, 因此, 岩矿样品的复介电常数可由岩塑混合物的复介电常数计算得到.测量结果表明, 9370MHz时, 同一试样用矩形谐振腔微扰法、圆形谐振腔微扰法和传输反射法的测量结果一致, 并提供了部分干燥岩石和矿物的复介电常数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193.
粒度分析在风化壳物源示踪方面是一种新的尝试,具有指示直接的特点。尤其当常规的地球化学、矿物学等方法难以直观反映母岩的不均一性对风化壳的影响时,粒度分布特征却可以建立两者的对应关系,从而更为合理地指示风化壳和下伏基岩的关系。黔北新蒲剖面的下伏基岩为局部夹碎屑岩薄层的连续型碳酸盐岩,本文通过对其酸不溶物及上覆红色风化壳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基岩的垂向不均一,导致上覆风化壳粒度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同时存在与下伏不同基岩酸不溶物粒度分布特征相对应的风化壳,指示了碳酸盐岩为其上覆风化壳的成土母岩。化学风化指标在剖面的变化也支持了粒度分析结果,即风化壳母岩的不均一性。从碎屑岩夹层和碳酸盐岩对风化壳提供物源的相对份额中指出碳酸盐岩的酸不溶物对上覆风化壳的优势贡献。从粒度参数角度进一步诠释了连续型碳酸盐岩风化残积成土的现实性,为正确理解中国西南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成因提供了新的探索手段。综合资料显示,碳酸盐岩特别是连续型碳酸盐岩酸不溶物构成中国西南岩溶区上覆红色风化壳的主要物质来源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4.
为在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治理中科学选择抗旱植物材料提供依据,本文以贵阳花溪区附近石漠化区为例,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了干旱和复水对石生反叶扭口藓(Barbula fallax Hedw. )叶绿素含量和荧光特性变化的影响,探讨了石漠化干旱环境与石生藓类光合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反叶扭口藓随干旱胁迫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总体呈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Fo、qN上升,Fm、Fv/Fm、Yield、ETR、qP都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下降;在胁迫时间较短复水后(24 h)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Yield、qP、qN)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超过24 h造成胁迫程度的加重则无法恢复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95.
196.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photosynthetic pathways.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δ^13C values between C3 and C4 plants,In terms of this characteristic,we analyzed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forestlands:1.81%-16.00%;farmland:0.45%-2.22%) and δ^13C values(forestlands:-23.86‰--27.12‰;farmland:-19.66‰--23.26‰)of three profile-soil samples either in farmland or in forestland near the Maolan Karst virgin forest,where there were developed plant C3 plants previously and now are C4 plant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forestation has accelerated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i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hus soil fertility. 相似文献
197.
稀土元素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稀土元素在农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土壤、水体和植物中的分布、迁移与归宿特征作一系统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说明。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增加,进而产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是生态环境效应和生物利用性的的重要参量。目前的实验结果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剖面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不尽相同,推测主要与其母质的组成及所处气候等环境条件相关。最近国际上已对稀土元素的水化学过程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水体中稀土分布受水体的化学参量(如pH, 有机质等)和水化学过程影响,含量高低与人为活动有直接关系。植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通常与土壤中稀土的含量多少相一致,在外施稀土的条件下,在施用后短期内稀土在各器官分布与施用部位密切相关,目前对植物体内稀土元素存在位置和赋存状态的实验结果差别明显,对植物中稀土元素的超富集机理不清等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98.
199.
水土流失是指在陆地表面,由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的现象,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1],是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0.
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南方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的形成一直存在热水成因、生物成因或化学成因的争议。通过对贵州松桃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的碳、硫同位素和藻类化石的研究,认为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是在700-695Ma全球性Sturtian冰期后形成,由于大气中含有很高的CO2与海洋中的Ca^2 、Mn^2 反应,造成大量CaCO3和MnCO3快速沉淀,形成“碳酸盐岩帽”(碳酸锰)所致。对大塘坡组藻类化石研究还表明,在含锰矿的层次,藻类化石很少,而锰矿层上下,微体藻类化石都很丰富,这说明锰矿成矿与藻类关系并不那么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