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74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地震损毁建筑物的高分辨率SAR图像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汶川地震震后高分辨率合成孔径(SAR)图像的城区建筑物特征,基于实际获取的机载X波段SAR图像,采用电磁模拟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城区的完整建筑和毁损建筑进行三维建模,采用射线跟踪的电磁计算方法和图像域积分的成像模拟方法得到不同受灾程度的建筑物SAR模拟图像.与真实SAR图像对比分析,提出的算法能够分析建筑物结构变化对SAR图像的影响,模拟主要的强散射点,能有效辅助SAR图像进行城区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22.
连续降温对大菱鲆成鱼代谢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连续降温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成鱼血清、肝脏及肌肉能量代谢等指标的影响,作者将大菱鲆从正常养殖水温18℃快速、连续降温至1℃,并在18℃、13℃、8℃、5℃、3℃和1℃共计6个温度点取血采样,分别测定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以及肝脏中的糖原和肌肉中的乳酸等指标。结果发现,随着温度降低,大菱鲆的血清TP浓度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3℃和3℃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B浓度则呈现升高趋势,在3℃时显著高于1℃(P0.05);血清TC浓度呈现升高趋势,且3℃时显著高于18℃(P0.05);GLU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8℃、5℃、3℃实验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P0.05);尿素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且8℃时显著高于1℃(P0.05);肝糖原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8、5、3℃实验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P0.05);肌肉中乳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5℃时显著高于18℃(P0.05);其余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当温度在18~8℃时,降温对大菱鲆体内代谢影响不大;当温度降到8~3℃时,大菱鲆体内开始出现应激反应;当温度继续降低至1℃时,大菱鲆体内的各种代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综合分析各温度下的代谢指标得出结论,3~1℃温度区间与大菱鲆的生态冰温点比较接近,可以在此温度区间附近进一步进行无水保活的探索,在保证大菱鲆无水运输可行性的基础上优化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23.
在我国南海的西沙、南沙群岛等海域,生长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盛产的棘皮类动物海参,更是令世人瞩目。由于西沙、南沙群岛等海域处于长夏且基本无冬季气候,加上阳光充足,海水温度适中,海底生长着茂盛的海藻和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给海参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丰富的饵料,因而盛产的海参种类就特别多,其中梅花参产量较高且最为名贵。据老渔民讲,我国南海产的梅花参是食用海参中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24.
海坛海峡二维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坛海峡为南北狭长型海峡,海峡内潮波属于前进波.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浅水波数学方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差分方法得到数值解,模型采用随时间变化的动边界技术,成功地模拟了海坛海峡的前进波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不同时刻的潮流场和潮流平均流速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北部湾口M2分潮高潮时间比南部湾口早约5~6min,等振幅线范围约为2.12~2.15m.海峡内流速分布呈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最大流速1m/s左右.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的影响。本试验将花鲈幼鱼放置于低溶解氧水平下((1.56±0.24)mg/L)胁迫3、6、12和24h,然后在正常溶氧水平下((7.72±0.18)mg/L)恢复3和12h,分别测定了血细胞、血清代谢物以及不同组织中抗氧化酶与能量供应物质。研究表明:低氧胁迫能够使花鲈幼鱼的白细胞数目(WBC)、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和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上升(P0.05),恢复正常溶氧后与对照组无差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甘油三脂(TG)的变化与血细胞变化规律较一致,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含量先显著下降(P0.05)后逐渐上升到正常水平。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GST变化在肝组织中较敏感,可作为花鲈在应对氧化应激时的酶学指标;而肝脏中糖原和乳酸含量则在低氧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丙二醛(MDA)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肌组织中SOD和CAT活力在低氧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和糖原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显示,低氧胁迫能够对花鲈幼鱼机体造成显著的氧化损伤,使血液生化指标、不同组织的相关酶活力及能量供应发生显著变化,而在恢复正常溶氧水平后又可通过自身生理调节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6.
为探究急性温度胁迫下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的生理适应性,在低温5℃、常温16℃和高温27℃胁迫12h后,对其肝脏的组织结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肝脏中相关酶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27℃时,肝脏损伤较明显,肝细胞排列杂乱、较多肝细胞均出现空泡化、细胞间界限杂乱模糊、细胞核溶解;5℃时,肝脏组织损伤不明显。27℃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数目(RBC)和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上升(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5℃时,WB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显著下降,MCHC显著上升(P0.05)。血清中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血糖(GLU)水平显著上升,谷草转氨酶基因(GOT1)、谷丙转氨酶基因(GPT1)和乳酸脱氢酶基因(LDH)表达水平有所变化,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时血清中AST和ALT活性升高,是由于高温胁迫导致许氏平鲉肝脏组织受损,AST和ALT进入血液导致的,而非由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导致。高温对各项血液指标影响显著,而低温对肝脏和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这表明许氏平鲉对高温胁迫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7.
【目的】揭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糠虾期健康和发病育苗池水体菌群结构差异。【方法】从健康和发病育苗池各采集3份水样,提取水样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 Seq测序技术对其进行16S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并筛选指示健康状态的水体菌群。【结果】健康苗池水体菌群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显著高于发病苗池(P0.05)。健康苗池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其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及其圆杆菌科(Cyclobacteri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及其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庞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及其分类未定科(OTU9),均优势存在,且序列丰度显著高于发病池(P0.01);相反,发病池中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及其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和Stappia_f科、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及其交替单胞菌科(Alteromonadaceae)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池(P0.01)。属水平上,发病池红杆菌科4个分类未定属(OTU1、OTU6、OTU64、OTU123)、亚硫酸杆菌属(Sulfitobacter),以及交替单胞菌科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池(P0.01),而微杆菌科Limnoluna与Rhodoluna属和红杆菌科一个分类未定属(OTU4)丰度均显著低于健康池(P0.01)。【结论】健康和发病糠虾期育苗池水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属水平上丰度差异显著的优势菌群可作为苗池健康状态指示菌群。  相似文献   
28.
绿鳍马面鲀重复发育雄性生殖腺结构与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法研究了性成熟绿鳍马面鲀雄性生殖腺结构和发育组织学。结果表明,性成熟绿鳍马面鲀精巢从外形上明显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生精部,下段为贮精囊。生精部分为2支,呈黄色、长条状;生精部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小叶间有间质(Leydig)细胞。其生精部的发育历程可分为重复发育Ⅲ期、精子形成Ⅳ期、精子成熟Ⅴ期和退化吸收Ⅵ期。贮精囊位于精巢的后方并通过壶腹与生精部相连,贮精囊为椭圆形,白色不分支,其组织结构与贮存精子功能相适应,由许多被结缔组织分开的管状囊腔组成;贮精囊组织学变化与生精部周期性的变化相关,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周期发育,可分为恢复期、生殖期和退化期。  相似文献   
29.
首次用17β-雌二醇(E_2)及其受体(ERα)、睾酮受体(AR)的多克隆抗体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u|¨)nther)性腺分化发育过程中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半滑舌鳎原始性腺中已有E_2、ERα和AR的分布和表达;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对E_2及ERα、AR抗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在精细胞和精子中对E_2和ERα呈免疫阴性反应,而AR则一直保持较强表达,揭示了半滑舌鳎性腺中类固醇激素可能通过旁分泌调控机制刺激卵子和精子发育和成熟。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免疫阳性物定位在生殖细胞的胞质、胞膜和核膜等广泛部位并有表达,在性腺分化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强度有所不同,表明其在性腺分化发育过程各阶段所起生理功能不同。这些结果为证明性类固醇激素及受体参与调节半滑舌鳎性腺分化发育提供了重要形态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30.
国家地下水占饮用的比重(o/o)旧旧7 3 2 0 5 9 0 229 9 5 5 77创搜扮2:2:奥地利丹麦意大利瑞士联邦德国兰国兰一国荷法芬英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巡_,.威…1.......-一旦一-一~(白晓君摘)欧州国家饮用水中地下水所占比重@白晓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