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8篇 |
免费 | 271篇 |
国内免费 | 2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8篇 |
大气科学 | 174篇 |
地球物理 | 284篇 |
地质学 | 871篇 |
海洋学 | 163篇 |
天文学 | 46篇 |
综合类 | 121篇 |
自然地理 | 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4篇 |
194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我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中主要阴、阳离子的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海盐示踪法、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两处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海 螺沟1 号冰川和白水1 号冰川) 积累区雪坑主要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两冰川区除Na+ 是海洋源外,其他离子主要是非海洋源;Cl-、NO3 -、SO4 2- 、K+、Ca2+、Mg2+ 非 海洋源所占的比重,在海螺沟1 号冰川依次为52%、99%、100%、98%、99.9%、83%,白水 1 号冰川依次为68%、99%、100%、98%、99%、59%;分析认为,海螺沟1 号冰川离子的非 海洋源主要是大气环流远源物质和高原面物质输入,而白水1 号冰川除上述来源外,冰川区 近源物质输入对离子浓度贡献很大。两冰川区各离子具体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且阴、阳 离子来源的共源性较低,其主要原因是:(1) 冰川区内局地环境的差异,比如岩性、山谷风系 统、地形地貌等;(2) 两冰川区离子淋溶作用强度的差异,分析认为,海螺沟1 号冰川离子淋 溶作用较强;(3) 不同离子的来源方式、沉降方式、自身化学特征以及沉积后过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22.
利用1960-2010年江西省81个台站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OAA全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ERSST-V3),分析了江西省冬季气温异常与海温异常的相互联系,并运用超前-滞后相关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初步探讨了关键区海温异常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①影响江西省冬季气温异常的海温关键区和关键时段分别为同期印度洋(10°S~20°N,54°~90°E)、同期西北太平洋(20°~40°N,120°~180°E)和前期8-9月北大西洋中部(24°~44°N,20°~60°W)海域;②西北太平洋关键区暖水年预示暖冬年好于印度洋区,而印度洋区冷水年预示冷冬年稍好于西北太平洋区,冬季西北太平洋与印度洋海温异常可以修正前期8-9月北大西洋中部海温异常对江西省冬季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124.
地磁垂直分量与地下介质的关系密切,地震发生之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易于发生畸变使日均值发生改变,但是地磁受高空磁场扰动的影响很大,在磁暴和地磁扰动时日变化发生的畸变会掩盖地磁垂直分量日均值地震前的微小变化.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地磁数据处理方法-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处理日均值,减少外空磁场对地磁垂直分量的影响,提取其地震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125.
表土颜色和气候定性至半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中国现代土壤的颜色测定, 发现土壤颜色与成土过程和现代气候因子之间有良好的函数关系, 土壤红度和黄度主要与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密切相关, 与气候的关系在热带-暖温带湿润区表现最好, 而明度与有机质积累、腐殖质过程和碳酸盐化过程等密切相关, 与气候的关系仅存在于温带湿润-干旱区. 土壤的湿度和表面糙度对土壤颜色有较大影响, 野外土壤颜色的直接测定有较大误差. 同时, 对经典黄土剖面进行的千年尺度和万年尺度颜色气候记录的分析表明, 颜色气候记录在这两个尺度上均可很好地再现亚洲季风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 并表现出了磁化率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所不能指示出的成土过程和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亚类及其物质来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评述和总结了国内外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指出目前被划归为这类的岩石至少包括非造山和造山两种环境的7种类型(或组合),即:①环状杂岩体中的碱性及准碱准铝质岩类;②斜长岩微纹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和钾质(环斑)岩花岗岩类;③层状杂岩体中的酸性岩类;④正长岩花岗岩类;⑤二长正长花岗岩类;⑥碱长碱性花岗岩类;⑦碱钙性花岗岩类。认为这些岩石的差异本质上反映出它们物质来源的多样性,亏损地幔、原始地幔、富集地幔、壳幔和地壳物质是这些岩石的潜在源岩。 相似文献
129.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发育着西藏最晚期的海相沉积,对这套海相沉积的研究,可提供关于西藏特提斯演化晚期的良好信息,本文对岗巴-定日地区始新世遮普惹组的化石碳酸盐岩微相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参考Wilson(1975)的标准微相,初步识别出10种微相和5种生物相类型。同时对遮普惹组中的砾状灰岩的成因机制作了有益的探讨,它完全是由沉积作用而成;胶结物不是源于物质的重新分配,而是台地边缘斜坡的等深流沉积。以此为基础,对西藏特提斯晚期沉积环境的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笔者认为:岗巴-定日盆地在始新世Ypresian-Lutetian早期接受海侵;自Lutetian晚期开始,区内总体处于一种海退环境,但由于受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岗巴地区在Lutetian晚期-Bartonian晚期成为-深水坳陷盆地;至Priabonian早期,海水完全退出本区。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