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冀北坳陷中元古界地层分布有广泛的沥青、油苗显示,说明该地区曾发生过大规模的生烃成藏历史。文章运用显微岩相学观察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冀北坳陷芦家庄古油藏和双洞古油藏进行了油气成藏期次研究。通过显微岩相学及包裹体测温显示,芦家庄古油藏在中元古代经历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油气成藏后,在燕山期经历了第二期次的油气成藏过程;双洞古油藏则在燕山期经历了两个期次的油气成藏过程。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显示,两个古油藏在燕山期的油气成藏时间集中于185~150 Ma。研究表明,冀北坳陷古油藏的成藏关键期与燕山期区域性火山活动异常活跃所致的古地温高温期有关。  相似文献   
212.
羌塘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唯一未大规模勘探的含油气盆地。研究其地质结构,将为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油气地质条件评价奠立重要基础。本文针对羌塘盆地“古生代南、北基底有别,中生代周缘板块构造边界限制,新生代陆内构造变形强烈”这一典型的缝合带上的多旋回复合、叠合盆地,利用盆地内部的钻井与高精度反射地震剖面对其分层地质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羌塘盆地发育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中侏罗统布曲组与中侏罗统夏里组泥岩、膏岩、膏泥岩等4套区域性滑脱层;此外,还发育下侏罗统曲色组泥质岩,上侏罗统索瓦组的泥灰岩、泥岩,始新统唢呐湖组的膏盐、泥岩,二叠系煤层等4套局部性滑脱层;基底内部发育韧性剪切层。它们在垂向上将羌塘盆地分划为软弱层与能干层相间的多套组合。受区域性滑脱层控制,羌塘盆地发育分层变形系统;滑脱层上、下构造几何学样式差异较大,运动学指向也不一致;整体表现为大型多重滑脱构造变形系统。分层滑脱变形系统约束了油气保存单元的分布。分层滑脱变形将为进一步认识羌塘盆地,评价羌塘盆地的油气保存单元提供新的学术思路。  相似文献   
213.
冷湖地区侏罗系地层油源丰富,储层致密化程度高,为查明低孔低渗储层成因机制,剖析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X衍射矿物分析、物性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研究区侏罗系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与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侏罗系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原生孔隙残留少,微孔隙占比高,孔隙度平均为9.96%,渗透率平均为2.26×10-3μm2,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2)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成岩演化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成岩序列可概括为:机械压实改造-少量早期方解石胶结-长石、岩屑轻微溶蚀-石英I期加大-有机酸流体侵入、长石岩屑强烈溶蚀-黏土矿物广泛出现-石英Ⅱ期加大-长石、岩屑、黏土矿物伊利石化-少量含铁碳酸盐胶结。(3)多种成岩作用综合制约着致密砂岩储层的发展进程。煤系地层富含水生、陆生动植物遗体,沉积后至成岩早期有机质分解产生腐殖酸并形成酸性环境,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不甚发育,碎屑颗粒间欠缺方解石胶结物支撑,压实...  相似文献   
214.
<正>1引言在能源需求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页岩气的开发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水平钻进和水力压裂两项新技术的应用,打开了页岩气新能源的大门,它改变了美国能源的格局,也将改变世界能源应用的方向。非常规页岩气的开发已经扩展到加拿大,很快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在南美、北非和南非、欧洲和中国以及澳大利亚都拥有大量的页岩气资  相似文献   
215.
开口管桩因为土塞效应的存在,其施工力学机理比实心桩要复杂。传统的测量方法无法测得整个桩周土体的位移场以及土塞的具体情况。利用透明土技术,模拟不同桩径,壁厚的开口管桩的沉桩过程,得到管桩外侧土体的全部位移场,并观测到土塞高度的变化、土塞中土颗粒的位移向量场和土塞土颗粒位移中性面。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不同截面尺寸的管桩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区域的横向范围与管桩内径与壁厚的比值(r/w)成反比,且每施工2倍管桩外径R深度,横向影响范围扩大67%;当外径相等时,r/w值相差150%时,土塞高度相差186%;土塞效应和桩径无关,和r/w有关;当壁厚保持一定的同时,土塞高度变化量约为管桩内外径比(R/r)的改变量的2倍;土塞达到完全闭塞状态时还会发生桩端土体的剪切破坏,从而管桩内腔涌入新土形成新的土塞。  相似文献   
216.
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形成受构造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共同控制,通过划分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分区阐述哈密盆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水化学成因及控制因素,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阐明盆地系统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哈密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呈明显分带性,沿地下水流动方向,水化学类型逐渐由HCO3型演化为SO4型、最终演化为Cl型;水体TDS含量不断升高,地下水由淡水逐渐演化为微咸水、咸水。地下水离子来源主要为硅酸盐岩与蒸发岩盐溶解,水化学过程受蒸发浓缩作用控制,岩石风化作用与季节变化共同影响。沿地下水径流方向,地下水经盐分溶滤、盐分迁移并在排泄区附近形成盐分聚集带;盐分迁移沿程溶滤作用逐渐减弱,蒸发浓缩作用逐渐增强。哈密盆地地下水化学空间演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驱动,时间演化驱动因素主要为气候变化和工矿活动农业灌溉等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217.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具有与自然语言相类似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往的地图语言研究主要关注地图符号的语言学机制,但缺乏从地理学语言视角分析地图语言的内涵与特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泛地图的概念被提出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泛地图背景下,地图在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演化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首先基于语言学理论分析了地理学语言的语言学内涵,指出在地理学视角下地图语言的概念应当从地图符号转向整个地图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图的语言学内涵,阐述了现代地图语言的概念泛化特征,即“内容”泛化和“形式”泛化。其次,本文以地理学语言的视角分析了地图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结构,以及地图演化进程中语言结构的演变特征。最后,本文类比语言学中元功能的概念,对地图的语言元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地图演化过程中语言功能发展的新特点,涉及地图的信息载负、信息传播、认知和模拟功能。本文基于语言学视角,对作为地理学语言的地图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剖析,深化了对地图语言机制的理解,为地理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218.
天涯海角风景名胜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郊20km的马岭山下,景区沿弧形海湾展布,长约4km,景区东部较宽约500m,西郊较窄约100m. 景观包括四大类:第一类最突出的是早白垩世燕山期花岗岩球状风化后的巨石,大小不等,最大的直径有10m多(见图1),小的直径1m左右,高度悬殊,最高的10m,低的1~2m,为数近千块,呈不均匀自西向东沿岸边的沙滩断续分布.  相似文献   
219.
文中介绍了Langmiur探针的观测原理,并利用电子浓度(Ne)和电子温度(Te)数据研究了2006年5月3日MW7.9汤加地震和2006年12月16日MW7.1台湾地震。结果发现汤加地震前2~5d电子浓度连续4d降低,电子温度变化不明显。台湾地震前后电子浓度的变化不明显,但电子温度在地震当天及后续3d出现了低值。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这些变化是由地震活动引发的,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选择了当地22时至次日3时的观测数据,并且剔除了Dst≤-30nT,Kp≥3,AE≥200nT时的记录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太阳、地磁等因素引起的电离层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220.
本文利用前兆通用异常分析方法,通过提取2009年11月8日辽宁凌海ML4.1地震前锦州台形变短临异常信息,探讨了震前震源区附近的应力状态及异常形态特征,同时对异常演化形态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异常特征表现形式为应变固体潮曲线的畸变,日均值曲线经过处理后出现的张性或压性的超出2倍均方差的脉冲异常;倾斜为分量曲线打破正常变化趋势、转向加速、矢量曲线打结等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