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古村落场理论及景观安全格局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村落是个特殊的场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要素,有其特有的景观解释和认识图式。以场论为基础,提出古村落场理论,基于该理论建立了古村落景观安全格局判别模式。从古村落角度看,古村落之外的其他现代建筑景观均被视为干扰场源。场可以用物理量“势”来计算,古村落场的势由聚落场的势和基质场的势构成。将场源周围势相等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等势面,不同场源的等势面在空间相遇形成切点,通过该点的面称为阻隔面。在基质场中存在若干敏感点,敏感点与阻隔面通过聚落场与基质场的叠加,形成一定的空间关系,成为景观安全格局判别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旅游者流、旅游物流、旅游信息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的确定模型.对长江三角洲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进行分析及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是划分城市旅游经济区的基本依据.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与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的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区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3.
南京江心洲旅游景观健康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佳雪  沙润  周年兴 《地理研究》2010,29(4):748-756
在对景观健康理论和旅游景观特征分析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主线的旅游景观健康评价体系。参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生态城市以及旅游景区评定标准等确定了相对健康的目标值。设计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模糊评价法,依据评价对象与目标值序列的相似程度,将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整合遥感和统计调查数据,对南京江心洲2001~2007年旅游景观健康进行了跟踪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02年旅游集中开发建设时期,研究区旅游景观综合健康指数下降;随着响应的健康指数持续上升,2002年后下降速度减缓,2005年后开始逐渐上升,但一直处于亚健康水平(≤0.7),压力健康指数持续下降限制了旅游景观健康综合水平的提高;旅游景观状态的健康指数在短暂下降后呈上升态势;设施用地的无序扩张、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林地减少和破碎化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余向洋  沙润  胡善风 《地理研究》2013,32(1):191-200
季节性是旅游明显而又重要的特征,要实现旅游业的高效管理,对于旅游季节性的充分理解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以同一旅游目的地区域内的近邻景区为案例(西递、宏村和黄山),利用“十一五”期间的连续月度数据,采用季节调整方法对近邻景区客流的季节性进行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动性分析方法,进行近邻景区客流季节性和非季节性因素的动态关联分析,借助动态关联分析结果,探究景区客流季节性的形成根源,反映近邻景区相互作用等非季节性因素在季节性上的表现。研究表明,结合景区间相互作用等非季节性因素进行景区客流季节性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景区客流的季节性,从而增强景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师人文地理课程体系改革设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高师地理系传统的课程设置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理性,必须进行较大的改革。本文探讨人文地理课程群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案。该方案涉及课程的层次、各课程的功能定位、教学方法等,强调了人文地理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器、象、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由《易》提出后,经孔子、老子等多位先哲发扬,逐渐成为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哲学思想.本研究从辨析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本质、内涵入手,利用中国哲学动态的辩证思维方法,剖析了文化旅游吸引物与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吸引力、旅游者出游需要的关系,指出了文化旅游吸引物由“器”向“道”的转变,即是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意象(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TDI)研究中对旅游目的地意象内涵的争论仍未休止.造成当前研究中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目的地意象这一抽象概念的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方法不尽合理.现有研究普遍采纳的一维连续体理论虽有助于对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的理解,但在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的操作化使用方面仍显不足.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基本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文脉属性、地脉属性及功能属性的旅游目的地意象结构,这一耦合结构更加清晰地界定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属性维度,从而为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应用提供更合理的操作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的实现过程包括实现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构建、社区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旅游规划、社区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旅游影响评价等3个过程。文章对这3个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实现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及如何构建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周永博  沙润  卢晓旭  侯兵  丁正山 《地理科学》2012,(11):1311-1320
遗产旅游地意象是遗产旅游中主体与客体互动的桥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现场环境中的旅游者不同,身处惯常环境中的潜在旅游者往往是在信息传播帮助下形成其旅游地意象,在此过程中,时空距离和文化认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苏州园林为例开展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索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基本规律,为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提供理论导向。研究根据近万个江苏省内样本数据,分析苏州园林旅游地意象扩散的空间格局,提出遗产旅游地意象圈层模式和引力模型,为当代信息技术与遗产旅游发展双重背景下的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市场开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秦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的特征,运用环境地貌、波谱分析、历史地理等方法分析了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指出该流域的旱灾是大面积的黄土岗地区蓄水不足和提水能力有限所致;涝灾则是排水系统不畅所致。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该流域水旱灾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