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62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309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本文研究了Zn(Ⅱ)与PAN和PVA在NH4Cl-NH4OH缓冲介质中的显色反应,提出在520nm处用β修正新光度法测定微量锌。该法可准确消除剩余显色剂的干扰,分析精密度、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均比单波长高,修正吸光度(Aβ)与Zn(Ⅱ)浓度在0-1.4μg/ml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0.02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93-96,方法适合环境水样中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602.
本文选择阜新盆地海洲矿野外露头砂体研究为例,对四个主砂体及一些辅助砂体进行了大比例尺实测及密集取样。根据储层建模的四项基本原则,以沉积序列、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物性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为基础,建立了60m、20m、10m、3m、1m(A型及B型)一维储层地质模型;再结合结构单元分析、沉积模式、成岩模式和物性模式,建立了扇上、扇端、扇前辫状河二维储层地质模型。所建立的模型是岩性与物性的统一,是原型地质模型或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603.
604.
富毓德 《矿物学报》1989,9(2):97-103
在加热条件下,利用EPR方法研究了碱性长石中不同四面体位置间的Fe~(3+)、Al~(3+)交换。低温钠长石和透长石晶体分别在水热,1 kbar,500—900℃和干加热,1050℃条件下加热。在低温钠长石中,加热后Fe~(3+)线被加宽,当温度为800℃时,除T_1(o)位置外,没有出现其余四面体位置Fe~(3+)产生的谱线。透长石在1050℃加热1300h后,T_1和T_2线的相对强度发生了变化。实验表明,在碱性长石中不同四面体间Fe~(3+)、Ak~(3+)和Fe~(3+)、Si~(4+)交换与Al~(3+)、Si~(4+)交换比较,前者速度要缓慢得多。  相似文献   
605.
606.
测量地壳应力的深度分布对推测地震发生的危险性极为重要.应力测量结果表明,在某一深度。即使地壳应力值高,只要应力随深度的增加率低.在地震发生的深度应力值达到破坏极限就差得远.另一方面.破坏的危险性由差应力的大小决定.改变深度进行三维应力测量.用应力解除法或水压致裂法都有困难.  相似文献   
607.
近年,干热岩能量的提取,核废弃物的地下保管,超导能的地下贮藏等地下空间利用的巨大计划,正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和开展,这些地下空间利用的中心课题,是建立工程学的设计法,因此,迫切希望开发野外高精度测量地壳应力(主要设计因素之一)的技术。  相似文献   
608.
王树青  封德春 《内陆地震》1992,6(2):184-187
0 前言 随着国家地震局及各省局无线数传网、地震数据库和现代化会商室的建立,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正逐步走向现代化、自动化。但目前各省局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入库到图形、图表的输出,仍需分析预报人员手工抄录、手工入库,即现代化数据收集系统和分析处理会商系统是两个脱节的系统。这一人工干预节点,直接影响了两个现代化系统效率的充分发挥。为使地震分析预报工作真正做到自动化、计算机化,我们研制了数传网传输通讯、分报整编及数据入库系统软件,实现了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到数据入库以及会商图形显示等工作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609.
6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