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涡动相关法计算水热、CO2通量的国内外进展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涡动相关法被认为是国内外测定CO2、水热通量的最可靠方法。国外应用此方法解决了均匀下垫面假设下森林和农田等生态系统的CO2、水热通量的计算问题,目前致力于非理想下垫面(真实地形)的CO2、水热通量的计算。而国内应用涡动相关技术起步较晚,用此方法测定水热通量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测定CO2通量还处于资料收集阶段。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环境外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要求精确查明我国CO2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动力学机制,这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并提出了应用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指出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6种卫星降水产品在中国区域的精度特征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廖荣伟  张冬斌  沈艳 《气象》2015,41(8):970-979
采用2012—2013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419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格点化数据和TRMM(3B40RT、3B41RT、3B42RT)、CMORPH、GSMaP、HYDRO共6种0.25°×0.25°卫星反演降水数据,从中国区域、中国东部区域及中国西部区域3种空间尺度综合验证和比较了日尺度上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的精度。结果表明:春、夏、秋季卫星反演降水产品对降水描述的准确性高于冬季。相关性、均方根误差等指标随季节变化明显,且差异较大,夏季每种降水产品的评估指标均优于冬季。不同区域之间定量评估指标差异明显,具有月尺度变化特征。卫星反演降水产品对冬季小降水及固态降水的反演能力有限。对于中国区域的大范围降水事件,每种降水产品可以较好进行再现,但均以多传感器联合后的产品质量较高,单一微波、红外或可见光的效果较差。TRMM的3B42RT在夏季对降水反演的落区较好,但极值偏大,CMORPH的综合评价较好。卫星降水产品精度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小时降水量融合产品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全国自动站观测降水量和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反演降水资料,采用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和OI(optimal interpolation)两步融合方法生成了中国区域1h、0.1°×0.1°分辨率的降水量融合产品.本文分别从产品误差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降水量级和不同累积时间下的产品质量、三种站网密度下的融合效果以及对强降水过程监测能力等方面对比评估了融合降水产品质量.结果表明,融合降水产品有效利用了地面观测和卫星反演降水各自的优势,在降水量值和空间分布上均更为合理;融合产品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减小,随时间的变化幅度不大且区域性分布特征减弱;融合产品与融合前的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相比在中雨(1.0~2.5 mm/h)、中到大雨(1.0~8.0 mm/h)、暴雨及以上(≥8.0 mm/h)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675%、小于15.0%、30.0%左右,且随着累积时间的增加,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该产品能准确抓住强降水过程,在定量监测强降水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概率密度匹配法对中国区域卫星降水资料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概率密度匹配法 (PDF方法) 对中国区域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系统误差订正的适用性,基于逐日和逐时我国地面观测降水量资料,引入PDF方法,分别对逐日0.25°×0.25°水平分辨率和逐时0.1°×0.1°水平分辨率的CMORPH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Technique) 卫星降水产品的系统误差进行订正。在分析CMORPH卫星降水产品误差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资料不同的时空分辨率和误差特点,调整概率密度匹配时选取样本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设计相应的订正方案。评估结果表明: PDF方法订正后, 两种分辨率卫星降水资料在中国区域系统误差均显著减小,达到了理想的订正效果。在我国站点稀疏的西部地区,订正后的CMORPH卫星降水产品仍保持卫星观测的降水空间分布,降水量也明显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量。可见,PDF方法是中国区域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系统误差订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最优插值法在对中国自动站降水量空间分析中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利用最优插值对中国3万多个自动站小时降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时核心参数(数据信噪比、相关随距离的变化关系等)的优化和确定方法,其中优化的数据信噪比约为0.3,相关随距离增加呈e指数递减关系。研究表明:当站网密度差异较大时,通过确定影响台站数来进行空间插值,一方面可以提高站点稠密区的插值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站点相对稀疏区的插值精度。另外,探讨了最优插值中初估场对插值结果地影响,认为采用气候标准值生成的初估场能显著降低插值结果的随机误差,其结果比采用同时刻的降水分析场作为初估场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5年全年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和气象观测资料,定量分析了地表温度年内变化规律与气候因子之间的时滞响应关系。首先,通过谐波分析方法(Harmon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HANTS)消除地表温度数据中云的影响,提取地表温度时间序列谐波(即周期变化规律),重建地表温度无云时间序列;然后,利用DEM和纬度数据计算了研究区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并将其与地表温度的年内变化进行时滞相关分析。0.991 6的相关系数表明:太阳辐射是地表温度年周期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表温度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对于太阳辐射时间而言滞后20 d左右;时滞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温度和气温之间的年内变化规律呈极显著相关,气温的变化相对于地表温度存在约5 d左右的滞后响应。  相似文献   
17.
1900-2009 年中国均一化逐月降水数据集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庆祥  彭嘉栋  沈艳 《地理学报》2012,67(3):301-311
收集、整理全国1900-2009 年110 年逐月站点历史降水量资料,采取标准正态检验(SNHT) 方法,对台站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并对部分明显不连续的站点序列进行了均一化调整和订正。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近百年降水距平序列和1971-2000 年气候标准值进行了网格化,形成了逐月网格化气候数据集(5°×5°,2°×2°),并采用经验正交展开(EOF) 技术方案进行了统计插补实验,形成了完整的5°×5°经纬度网格点数据集。基于不同分辨率网格数据集,建立了110 年中国降水变化序列,计算了110 年中年及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近110 年来年降水量变化略呈下降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各个季节的情况略有差别。统计插补后对1900年以后几年的降水量略有下降,使得近百年线性趋势略上升。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0.5°×0.5°daily temperature dataset for the period of 1961- 2005 over mainland China for the purpose of climate model validation. The dataset is based on the in- terpolation from 751 observing stations in China and comprises 3 variables: daily mean,minimum,and maximum temperature.The"anomaly approach"is applied in the interpolation.The gridded climatology of 1971-2000 is first calculated and then a gridded daily anomaly for 1961-2005 is added to the climatologY to o...  相似文献   
19.
2009年2—3月我国南方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旸  李建  廖捷  沈艳  徐宾  张洪政 《气象》2010,36(3):39-46
利用JRA-2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2—3月我国南方一次连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以及该时期西太平洋副高和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异常活动,并计算了降水区域内的水汽收支。结果表明:(1)这次过程中,欧亚大陆上空阻塞形势稳定,我国北方地区长期由槽后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而在中低纬地区,西太平洋副高稳定在菲律宾海上空,加强了南方地区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风。这种环流形势使得北方干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长江流域长时间对峙,形成了稳定的准静止锋,是影响这次连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2)对流层高层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偏北,急流轴入口处南侧的辐散环流与低层西南气流北侧的气旋性辐合环流相配合,在长江流域上空形成利于降水发展和维持的动力结构。(3)偏北的西太平洋副高伴随着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其西边缘的偏南风造成了来自西太平洋及南海低纬地区至我国南方的偏南风水汽输送支异常,它主导的经向水汽输送是造成主降水区水汽通量辐合的重要原因,对降水发展和维持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潘旸  沈艳  宇婧婧  赵平 《气象学报》2012,70(6):1381-1389
为了发展一套适用于中国区域的高分辨率(0.1°×0.1°)逐时降水产品,以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为背景场,以基于3万个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逐时降水量分析的中国降水格点分析产品(Chinese Precipitation Analyses,CPA)作为地面观测场,采用最优插值方法对二者进行了融合试验.用2009年6-8月的样本统计分析了卫星反演与地面观测降水的误差及其协相关形式,按照误差结构来分配权重.融合试验的个例检验表明,该方案在有站点的地区能较好地引入地面观测信息,在没有站点观测的地区则保留CMORPH的原始信息,最终形成一套覆盖中国区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场.2009年6-8月独立样本检验的统计结果也表明,该融合产品的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分别为-0.004 mm/h、1.271 mm/h和15.964%,平均空间相关系数达到0.778,与融合前CMORPH的各统计值相比,改进幅度基本都超过了50%,且与风云系列卫星的同类型产品相比精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