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与冰川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中更新世以来,唐古拉山地区发生过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即昆仑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末次错冰期)和2次全新世晚期冰进(即新冰期和小冰期冰进).昆仑冰期(最大冰期)发生在中更新世早期(0.80~0.60MaBP),不仅是本区最早的一次冰期,而且也是冰川规模最大的一次冰期,当时的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16~18倍;倒数第二次冰期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0.30~0.135MaBP),比现代冰川大13~15倍;末次冰期发生在晚更新世晚期,应分为末次冰期早冰阶(75.0~58.0kaBP)和晚冰阶(32.0~15.0kaBP,23.0kaBP时达到极盛),但在唐古拉山地区截止目前还未找到早冰阶的冰川遗迹,因此,只对末次冰期的晚冰阶(LMG)进行了探讨.LMG时,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10倍;新冰期发生在全新世高温期后,冰碛物的14C测年为(3540±160)aBP,冰川规模略大于现代冰川;小冰期发生在15~1世纪,冰川规模已接近于现代冰川.由于青藏高原的上升,对高原腹部地区引起的干旱化过程和水分严重不足,使唐古拉山地区的冰川自昆仑冰期以来,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明显的减小.  相似文献   
72.
气候变化对黄河上游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年来在气候变暖对黄河上游水资源情势变化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这些研究表明,由于黄河上游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使其形成具有独特的水文水资源系统。这个系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且表现为对降水的敏感性远大于气温。黄河上游的天然地表径流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随着温度持续上升,黄河上游21世纪水循环的演变趋势呈现为蒸发量增加,径流量进一步减少。一般来讲,随着气温升高,海洋和陆地蒸发量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全球降水量总体上增加,黄河上游降水增加的概率加大;但由于增加的幅度有限,加之随气温上升而增加的蒸发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降水的可能增加,还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量的减少。未来黄河上游水资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必须通过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各种途径来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的水资源问题,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3.
通过野外调查和同位素测年, 讨论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断裂的形成与\"八一泉运动\"有关, 纠正了前人所说的八一泉雅丹下部褶皱断裂地层属上新世地层的传统概念, 实际上是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于中更新世晚期因发生八一泉构造运动形成的褶皱断裂的变形地层带. 所称的上新世地层实际是中更新世晚期的变形地层, 这也是227 ka BP左右的\"八一泉运动\"的证据, 讨论了它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的特殊阶段, 及其对青藏高原以北地区气候环境的影响, 重新建立了青藏高原隆升与冰期、 间冰期气候变化的序列, 并首次探讨了与中国东部冰缘期的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74.
全球冰川消融加剧使人类环境面临威胁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永平  梁红 《冰川冻土》2001,23(2):208-211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覆盖的冰川及其它各类冰体消融越来越多,近几十年来冰消融呈加速趋势,冰川的消融会影响到全球气候,使海面上升,引发区域淹没、冰雪灾害、冰川洪水自然灾害等,这些都威胁着人类居住的环境安全,并可能改变着许多的动植物种群的习性和生境,不断加剧的冰冻圈变化已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75.
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全球 55个工业化国家决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然而美国却与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和摩纳哥一起拒绝签署协定。  相似文献   
76.
青藏高原季节冻土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青藏高原季节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特征是研究寒区陆面过程的重要方面.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35个地面站1961-1998年最大冻土深度的观测资料及5 cm土壤温度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土壤季节最大冻结深度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土壤季节最大冻结深度度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土壤季节最大冻结深度相对处于一个增大期, 80年代中期至今土壤季节最大冻结深度在减小. 冻结期间5 cm土壤累积负温距平指标能够较好的描述土壤季节最大冻结深度变化特征, 土壤季节最大冻结深度也是高原地区地面热源强度一个较好的表征参数.  相似文献   
77.
卫星遥感首次监测到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冬季融雪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新疆北部出现了多次寒潮和60a一遇的连续暴雪天气.在此期间,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裕民县及其邻近地区2010年1月6日出现了融雪型洪水.2010年1月裕民降雪量高达95mm,较历年同期偏多5.8倍,突破历史极值;2010年1月1—20日裕民日平均气温均方差达6.5℃,气温升降剧烈,变化幅度大.通过EOS/MODIS卫星遥感监测发现,2010年1月5日裕民县及其邻近地区地表有明显成片的液态水痕迹,而在其前后时段该地区为积雪覆盖.2010年1月,裕民县出现极端降雪事件的同时,极端暖事件与极端冷事件交替出现,隆冬时节的异常升温造成阶段气温异常偏高,引发冬季融雪型洪水.气候变暖背景下,需加强对新疆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分析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加强区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8.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中国新疆阿尔泰山南坡,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随着中俄\"冰上丝绸之路\"提出,额尔齐斯河通航具有重要意义,监测其河冰物候变化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基于2001—2018年MOD09GQ第2波段数据,分析了额尔齐斯河布尔津至斋桑泊段每年河冰物候信息,包括开始封河时间、结束开河时间、冰/雪最大覆盖时间、冰期...  相似文献   
79.
沈永平  焦克勤 《冰川冻土》1989,11(3):269-278
中更新世大间冰期的湿热阶段,聂拉木冰碛平台发育了红壤土。随着喜马拉雅山的强烈抬升,晚更新世间冰期冰碛平台为黄棕壤,全新世及现代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壤。聂拉木地区自中更新世间冰期以后至今抬升量在2000m以上。  相似文献   
80.
施雅风先生(1919—2011年),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冻土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先驱、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施雅风先生1919年3月出生于江苏海门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受出身于秀才家庭的母亲的良好教导和父亲刻苦勤劳持家的影响,他自幼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在中学时期就定下了学好地理知识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