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21.
冰流速是反映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南极冰盖变化及其稳定性最直接和最基本的指标之一,也是精确估算南极冰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贡献的关键数据之一。光学遥感影像因其空间覆盖广、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是南极冰流速大规模提取的重要数据源。本文首先对现有利用光学遥感影像进行南极冰流速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相关的软件和工具。然后,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于光学遥感影像生成的南极冰流速产品,并对南极典型区域的冰流速产品在物质平衡估算、冰架长时序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光学遥感影像用于南极冰流速提取的优势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
1 Introduction TheAntarcticcontinentissurroundedbyPacificOcean,theAtlanticOceanandthe IndianOcean,itistheisolatedcontinentfarthestfromthemankind.ItsSpecialgeography andclimateenvironmentmakethemankindverydifficulttobeclosetoit,whichlimits mankind'sinvestigationofitandstudytoagreatextent.Restrictioncausedofthegeograph icalenvironmentandtheclimatecanbebrokentoagreatextentwiththeaidofthemodern remotesensingtechnology,itdemonstratesincomparablesuperioritythatremotesensing technologyisusedin…  相似文献   
23.
鄂西南巴东组红层边坡夹层成因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鄂西南地区三叠系巴东组红层边坡中存在的软弱夹层,从地质沉积历史入手,通过区域构造力学分析,并结合矿物分析和粒度分析,对夹层的成因及其形成过程中矿物成分和粒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结合相关室内试验对夹层的膨胀性和强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该地区巴东组红层边坡夹层从成因到特性有了系统的认识,可为同类型地区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高速公路高边坡发生失稳后,由于受失稳环境和工期影响,无法进行地质详勘,致使失稳边坡设计资料不足。本文以京珠高速粤境段某失稳高边坡为例,利用监测等手段获得设计信息,进行动态设计,及时有效地治理了失稳边坡,既保证了施工工期,又保障了边坡安全。  相似文献   
25.
为了更好地保证从中山站到DomeA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该考察路线沿线的地形信息是必需的.虽然Radarsat南极制图计划fRAMP)能提供迄今为止最高精度的全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其最高水平分辨率为200m,但其真正的水平分辨率根据源数据的比例尺和区域覆盖密度不同而不同.对于冰架和内陆冰盖地区,水平精度约为5km.在东南极内陆冰盖地区和远离山脉地区该DEM的垂直精度估计为±50m,因此更高精度的地形数据还不存在.为了满足将来对地形信息更高精度的要求,由于ASTER光学影像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05m),而ICESat/GLAS测高数据有较高的高程精度(13.8cm),因此本文融合ASTER立体数据和ICESat/GLAS测高数据提取了该考察路线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首先选择一些测高数据点作为ASTER提取DEM过程中的高程控制,以减少匹配错误.由于从75°~81°S范围没有合格的ASTER立体数据覆盖,并且在该范围内ICESat轨道覆盖度大,观测数据比较密集,因此在该区域仅使用ICESat测高数据提取DEM,最后生成覆盖整条路线的DEM.分析结果表明DEM精度得到很大的提高,DEM的绝对垂直精度某些地区优于15m,除了影像009—001外,其余所有结果精度都在30m以内.其内部精度优于15m,某些情况下优于7m.生成的结果达到1:50000制图标准.结果表明在南极地区,综合利用各种遥感数据提取南极地区冰面地形信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6.
对比青藏高原及天山地区所有湖泊内CryoSat-2基线C版本二级产品(SIR_SIN_L2I)和ICESat测高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多达几十米的系统性偏差,这种偏差限制了多源测高数据的联合研究,必须加以消除。从一级数据出发,利用经典的重跟踪方法重新获得湖面高程,能很好地消除这个偏差。研究发现,当前的二级产品在生成过程中使用了错误的窗口延迟参数,从而导致该系统性偏差。因此,CryoSat-2的SARIn模式二级产品不能直接用于多源数据的联合分析,需要对一级数据重跟踪或直接在二级数据上加一个偏差改正。
  相似文献   
27.
鄂栋臣  沈强  孟泱 《极地研究》2007,19(4):266-274
本文讨论了IKONOS立体像对提取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的DEM及其精度情况。由于IKONOS不提供基于共线模型所需的卫星星历参数,而提供基于有理函数(RPC)的近似模型,因此点位精度和高程精度主要由RPC模型精度来决定。直接使用RPC模型对参考级(Reference)产品进行DEM提取,其点位精度和高程精度为25m(CE90)、22m(LE90),这种精度不能满足高精度制图的要求。为了提高精度,利用中国第23次南极考察队(2006/2007)采集的控制点对RPC模型进行修正。通过对比分析表明DEM精度明显提高,影像和DEM分别能满足1∶5000比例尺遥感平面图制图要求和1∶10000比例尺地形图制图要求。  相似文献   
28.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南极中山站影像大气校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了大气对遥感影像产生的各种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式(6S), 对ASTER L1A的可见光波段的影像进行大气校正.通过定性、定量分析,验证平面-平行大气模型应用于南极高纬度地区的可行性及其大气校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9.
岩石硬度是反映岩层软硬、可钻性和爆破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解译冲击钻进钻具响应信息可为原位、快速、定量评价岩石硬度提供新思路。采用高精度数字型位移、液压和转速传感器监测冲击钻机的关键传动部位,搭建了冲击钻机数字钻进过程监测系统。平行开展岩石硬度测定和冲击钻进正交试验,建立了各类岩石的钻进响应信息标准数据库,深入剖析推进压、冲击压、旋转速度与冲击耗能之间函数关系,并提出利用冲击耗能指数定量评价岩石硬度的方法。研究发现,推进压和冲击耗能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冲击压和钻进耗能拟合曲线为开口向上抛物线,各种岩石对应曲率半径不尽相同,但对称轴基本一致;钎杆转速对钻进耗能的影响可忽略。通过对单位体积钻进耗能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滤除了冲击钻进机械参数的影响,定义了可用于表征岩石硬度的新指标:冲击耗能指数η,其离散性小且与岩石硬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数字传感技术获取和解译常规钻孔的钻进过程响应信息,可在不额外增加勘测或试验工作量情况下测定岩石硬度,为工程现场直接评价岩体参数提出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0.
中国玉树 Mw6.9地震InSAR地表形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ALOS PALSAR和ENVISAT ASAR雷达遥感干涉像对,获取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 M w6.9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对形变结果的分析表明:至少有3次地表破裂;沿断层走向的形变分布范围远大于垂直断层分布范围,且对断层两侧的影响范围在10 km左右;最大的视线向形变量达54 cm,最大水平位移达180 cm;形变分布特征与左旋走滑断层特征吻合.对比ALOS PALSAR和ENVISAT ASAR的形变测量结果,发现两种模式获取的结果非常一致.另外基于InSAR获取的宏观震中与野外考察结果也非常一致,表明InSAR是宏观震中快速定位的简单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