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松原市扶余北断裂的发现及活动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永魁  沈军  刘峡  尉洋  于晓辉  王雷  邵博 《中国地震》2016,32(3):477-484
通过对3D及大量2D石油勘探资料的精细解释,发现并确认了位于松原市主城区北侧、距主城区仅10km处的扶余北断裂。该断裂是扶余隆起的北部边界,走向近EW,全长26km,西起孙家围子,向东延伸至大洼镇附近;断层倾向南,视倾角较陡,约60°~80°,早白垩纪为正断层,新构造运动以来表现为逆冲作用。利用浅层人工地震勘探、钻探、释光测年等多重组合方式对扶余北断裂的活动性作了鉴定,结果表明,扶余北断裂最新活动距今(23.9±0.6)ka~(28.9±0.6)ka,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断裂活动造成第四系底界位错2.5m,中晚更新世地层存在明显扰动。  相似文献   
102.
松原市扶余北隐伏活动断裂地震潜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扶余肇东断裂带是松辽盆地中一条重要的隐伏发震断裂带,2006年和2014年在此断裂带上发生了多次近6级地震,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断裂的东北段和查干花段。在2012—2014年的松原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中,探明扶余肇东断裂带东北段经过松原市区,该段呈近EW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和独立性,将其命名为扶余北断裂。通过三维物探资料和浅层人工探测,确定了扶余北断裂的空间展布和剖面特征,并利用联排钻孔探测和光释光测年技术,确定该断裂存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利用石油物探资料获得的基岩面破裂规模,对扶余北断裂的地震潜势进行了估计,并进行了概率性地震危险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3.
乌鲁木齐市活断层强地面运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军  宋和平  赵伯明 《内陆地震》2009,23(2):196-205
介绍了基于乌鲁木齐活断层发震构造模型的强地面运动的预测结果.该项工作是在乌鲁木齐城区开展的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设定了两个发震构造,分别为北天山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和博格达弧西翼逆冲推覆构造,前者可能最大地震震级为7.5级,后者为7.0级,据此建立了分析计算模型.根据地脉动观测分析结果,结合浅层地震勘探、地质图、地形图和钻孔资料,建立了地下三维速度模型,采用统计学的格林函数法、三维有限差分法和混合计算方法,对目标区的地震动进行了预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断层的结构、破裂方式和三维速度模型对地震动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沿断层前缘、盆地边缘、覆盖层较厚的地区,以及断层破裂的前方地震动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4.
向志勇  沈军  李军  吴传勇 《内陆地震》2009,23(2):215-225
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断裂是博格达弧形构造第二排断裂的西翼尾段部分.断裂从乌鲁木齐市中部通过,基本由两条断层构成,断裂构造地貌明显,断裂带的宽度可达百余米.通过该断裂错动第四纪地层和变动地貌面的反复勘察,大量断层地质剖面的观察,与断层活动相关的第四纪堆积物的年代测定,经分析认为雅玛里克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具有"西老东新"空间变化特点.断裂活动时代大体分为3段:葛家沟以西至雅玛里克山西北麓,为中更新世晚期活动;葛家沟以东到铁厂沟,为晚更新世活动;铁厂沟以东为全新世活动.  相似文献   
105.
?????????????ZTD?????????????????????????????????仯????????????????е???t?????????塣??????????λ??????PPP???????????????????????????PPP-ZTD??????????????????????????????С??30 s?????????PPP-ZTD(RMS<4 mm)??5 min??????RMS<6 mm????????????5 s??30 s??????????????????????ZTD????????  相似文献   
106.
南天山地区巴楚-伽师地震(MS6.8)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期间强烈而持久的再生造山作用,在天山地区形成了大量近EW向逆断裂-褶皱带,引起地壳强烈缩短,穿插有NW向“类转换断层”,显示出天山地区近NS向不均匀的构造挤压作用;区域上地震构造主要为近EW向逆断裂-褶皱带或盲逆断层,其次为NW向“类转换断层”。巴楚-伽师地震区位于南天山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系以南,NE向跨越极震区、长约50km的深地震反射探测表明,1997年伽师强震群的发震构造推测为NW向隐伏“类转换断层”,2003年巴楚-伽师地震(MS6·8)的发震构造为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系南缘尚未出露地表的近EW向盲逆断层系  相似文献   
107.
新疆鄯善碱泉子—巴里坤洛包泉活动断裂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碱泉子—洛包泉活动断裂带中碱泉子、红山口及洛包泉3 条活断层断坎微地貌的实测,尤其是对洛包泉活断层地衣直径及醉汉林胸径的实测,认为碱泉子活断层中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99±0.02 m m /a~1.85±0.03 m m /a;红山口左旋正断层构成顺坡向断层陡坎,坎高1.6~7.0 m ,中全新世以来垂直活动速率为0.26±0.02 m m /a~0.95±0.06 m m /a,按其形成的水系左错1.6~2.8 m 计算,其水平活动速率为0.22±0.01 m m /a~0.38±0.03 m m /a,红山口活断层滑动速率为0.35~1.02 m m /a;洛包泉活断层地表破裂带长13 km ,断坎高3.6~14.8 m ,是由1914 年8 月5 日发生的7 12 级地震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8.
尹功明  赵华  卢演俦  陈杰  沈军 《地震地质》1999,21(2):73-170
从天山北麓采集了晚第四纪风成、冰水相和河流相的粉砂样品,对它们进行了热释光、绿光释光和红外释光的古剂量测定。结果表明,对于经充分光晒退的风积物样品,三者的测量结果没有差别,而对于曝光不足的冰水相样品,热释光获得的古剂量值明显大于绿光释光和红外释光的古剂量值  相似文献   
109.
第二松花江断裂新活动性讨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二松花江西南岸西王家—哈达山一段,存在两种地层变动现象。规模较小的变动为第四系中的小断层和地裂缝,规模较大的变动为沿江岸边的滑坡。研究表明,第二松花江岸第四系中的断层、地裂缝等地层变动现象大部分与滑坡有关,属于非构造成因。根据第二松花江沿岸的地质特征,利用平原覆盖区的钻孔、地震反射等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探测结果,从地层、地貌、构造等方面分析第二松花江断裂的新活动性,认为研究区内第二松花江断裂第三纪以来是不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0.
首先,通过区域与近场地震活动性分析讨论了水库大坝所在场地的地震活动趋势,通过区域与近场地震活动构造的专题研究,评价了地震构造对场地的影响。然后,针对克孜尔水库大坝的抗震安全,评价了大坝的抗震性能;以系统可靠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水库大坝的风险分析模型,采用故障树法识别各种潜在危险因素,揭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采用事件树法追踪初始事件的所有后果或风险。最后,估计了直下型地震、准直下型地震的危险性分布,提出以抗震安全为主的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