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708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龙门山古冰川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中央区域龙门山主山九顶山海拔4 984 m,山脊北坡有三处成排分布不少规模较小的冰斗-冰川谷地形,恢复当时雪线高度在4 100 m高度。根据其形态保存程度、古今雪线高度差等情况判断,应当是2阶段冰川作用遗存。据气温和降水资料,现在九顶山雪线高度在5 000 m,刚好超出九顶山顶部。故而九顶山3 800 m以上目前处于冰缘环境,石冰川、石环、融冻泥流等冰缘现象比较突出。九顶山不存在更老的冰川作用及其地貌遗存,是青藏高原以东5 000 m上下的高山只是在末次冰期时抬升跨越冰期雪线而发育冰川这一新观点的又一证据,也是青藏高原第四纪晚期剧烈抬升的又一证据。  相似文献   
232.
正2005年我入职期刊编辑室,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工作,自那就从未离开。十二年,我与期刊共同成长。期刊由薄到厚,由轻到重,我的编辑技能也由青涩转为成熟,我自己也从青春步入了中年。任何正规出版物都需经过编辑之手才能付梓印刷。编辑技能除了传帮带,还需专业培训。入职四个月后,我就报名参加当年的编辑职业技能考试。三个月内系统学习了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实用的编校技能,并通过技能考试,获得编辑中级职业资格。自此,  相似文献   
233.
1980-2009 年国内外旅游研究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Journal ofTravel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6 种国内外权威核心刊物,从载文作者、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区域4 个方面,对1980-2009 年国内外旅游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从1980-1989 年、1990-1999 年和2000-2009 年3 个阶段,比较国内外旅游研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领域演变存在差异性,即国外研究领域演变特征主要表现为“四降四升”,国内则表现为“三降四升”的特征;而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的演变特征存在相似性:国内外旅游研究区域均表现为“沙漏型”演变规律,即从全球性的研究缩减到对单个区域的案例研究再扩展到跨区域性/全球性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采用描述性的定性研究方法呈下降趋势,而采用数理统计和构造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呈上升趋势。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挑战4 个方面展望国内旅游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34.
极干旱地区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建立在莫高窟窟顶的密闭拱棚,通过监测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对极干旱地区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热动力作用下存在地下水分向大气输送的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在温度作用下土壤结合水分的分解蒸发与土壤盐分的吸湿吸附的交替作用。这也是形成所谓"土壤凝结水分"与"土壤水分呼吸"的根源。当温度升高时,土壤结合水分分解蒸发"呼出"水分,当温度降低时土壤盐分吸湿吸附,"吸入"大气水分,形成土壤与大气不对称水分交流。称质量实验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变化完全对应;有深层水分支持的土壤吸收大气水分的能力相对较差。极干旱地区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能为莫高窟珍贵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5.
新疆查岗诺尔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期次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和静县查岗诺尔铁矿床位于伊犁微板块北缘博罗科努岛弧带.矿区广泛出露石炭纪火山岩.该矿床由6个矿体组成,其中FeⅠ矿体为该铁矿床的主要矿体.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的化学成分组成中,Fe2O3含量与SiO2含量大致呈此消彼长关系.矿区的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磁铁矿+石榴石+阳起石(绿帘石)组合.矿床大致可以分为2个成矿时期和5个成矿阶段,即隐爆-矿浆成矿时期的矿浆成矿阶段和热液成矿阶段;隐爆-热液成矿期的磁铁矿-石榴石阶段、阳起石-绿帘石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矿床成因属于受到热液作用叠加改造的火山岩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236.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Bory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alga that is primarily used for agar production. Although tetraspores are ideal seed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G. lemaneiformis, the most popular culture method is currently based on vegetative fragments, which is labor-intensive and time-consuming. In this study, we optimized the conditions for tetraspore release and evaluated the photosynthetic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colonies formed from the branches of G. lemaneiformis using a PAM (pulse-amplitude-modulated) measur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etraspore yield. However, variations in the photon flux density (from 15 μmol m−2 s−1 to 480 μmol m−2 s−1) had no apparent effect on tetraspore yield. Moreover, the PAM-parameters Y(I), Y(II), ETR(I), ETR(II) and F v/F m of colonies formed from different branches showed the same trend: parameter values of first generation branches>second generation branches>third generation branch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hotosynthetic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colonies of branches changed with the same trend. Furthermore, photosynthesis in G. lemaneiformis was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and tetraspore formation. Finally, the first generation branches grew slowly, but accumulated organic compounds to form large numbers of tetraspores.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generation branches are ideal materials for the release of tetraspores.  相似文献   
237.
湘南黄沙坪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构造带中段北缘,属于矽卡岩型矿床。根据矽卡岩产出状态、矿物共生组合及岩相学特征,从早期到晚期可划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早期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硫化物阶段。矽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石、辉石、符山石等;金属矿物主要为白钨矿、辉钼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石为钙铝-钙铁榴石系列,从早期到晚期,石榴石具有由钙铝榴石逐渐向钙铁榴石演化的规律。且钙铁榴石普遍发育震荡环带,而环带结构可持续记录钙铁榴石物理化学条件演化的过程。同时两种石榴石中均含Sn的成分,但钙铁榴石中Sn的含量明显高于钙铝榴石。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而且由内接触带向外接触带,辉石中Fe和Mn的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矿物成分的变化表明,成矿流体至少经历了两次氧化还原性质的转变。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对W(Sn) Mo Bi等多金属的矿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38.
利用福建省古田人工增雨试验基地2014年1月—2023年1月小时自然降水数据,结合线性拟合、多项式回归和样条回归等多种数学统计方法,开展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3种机器学习方法在估测目标区自然降水中的应用研究。目标区和对比区自然雨量关系模型对比结果表明:以区域平均面雨量为统计变量时,CNN和四项式回归效果相对较好,其中CNN的确定系数为0.516,均方根误差为1.097 mm;对平均面雨量进行六次方根变换后,各模型的精准度大幅提升,CNN表现最优,确定系数为0.658,其次为SVM;为克服目标区和对比区雨量时间序列效应及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以面雨量空间格点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NN 3种优化器(自适应矩估计、均方根传递和梯度随机下降)算法进行对比,发现基于自适应矩估计优化器建立目标区和对比区雨量关系模型最优,其降水估测值与实测值更接近,均方根误差最小,为0.61 mm。因此,利用CNN方法能够进一步优化目标区和对比区雨量关系模型,可为定量评估人工增雨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9.
没有流体作用几乎不可能形成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矿床,流体是岩石圈质量和能量传输最为活跃的因素(刘建明等,1997),在成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成矿物质得以活化、迁移、富集的主要介质,同时流体的运移还能扩展有利的成矿空间(徐光平等,1999).  相似文献   
240.
富CO_2流体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成矿与富CO_2流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较多文献证实含金石英脉与非含金石英脉的包裹体在CO_2含量上有显著差别,前者往往富CO_2流体.富含CO_2,低-中等盐度,不混溶的流体包裹体在造山带型金矿成矿系统中属独特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