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87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870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fluorescence (SR-XRF)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analyzing of Chinstrap penguin (Pygoscelis Antarctica) cortical bone. The method enabled the in situ determination of Ca and P concentrations and the Ca/P ratio in cortical bone.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the bone site-related difference for Ca and P concentrations. The mean values for the investigated parameters (on a dry-weight basis) are: 30.7% (Ca) and 14.9% (P) for the femoral cortical bone, 21.4% (Ca) and 11.5% (P) for wing cortical bone. (2) The variation for the Ca/P ratio in cortical bone is lower than those for Ca and P separately. This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previous report that the specificity of the Ca/P ratio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a and P concentrations and is more reliable for the diagnosis of bone disorder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further studies be conducted to establish normal values of Ca, P and Ca/P ratio for polar animal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bone disorders.  相似文献   
962.
汪洋 《中国地质》2006,33(4):920-927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和中国大陆实测热流数据,给出中国大陆地壳生热率上限值为1.3μWm-3。根据热流值和地下流体氦同位素组成资料,估算出中国大陆地壳生热率为0.58~1.12μWm-3,中位数为0.85μWm-3,相应的铀、钍、钾丰度范围分别是0.83~1.76μg/g、3.16~6.69μg/g和1.0%~2.12%。中国陆壳铀、钍、钾元素整体丰度值明显高于太古宇地壳,反映中国陆壳成分演化程度较高。同时,中国大陆地壳成分具有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特征:东部地壳相对西北部富集铀、钍、钾等强不相容元素,褶皱带相对克拉通地区富集铀、钍、钾元素。基于大陆地壳SiO2含量与地壳生热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推断,中国东部地壳较西部富长英质组分,褶皱带地壳成分较克拉通富长英质组分。此区域性变化特征与基于地震波速资料推断的结果相符。基于中国大陆地壳生热率变化范围以及地震波速低于全球平均值的特征,推断Rudnick和Fountain(1995)、Rudnick和Gao(2003)、Weaver和Tarney(1984)、Shaw等(1986)以及Wedepohl(1995)的全球陆壳成分模型均高估了铀、钍、钾等强不相容元素丰度。  相似文献   
963.
浙江湘湖地区全新世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钱塘江南岸跨湖桥全新世地层剖面的孢粉分析,结合14C测年以及沉积物岩性岩相特征,将浙江湘湖地区全新世早、中期(10~2.9kaB.P.)划分为3个古气候发展阶段。概述了孢粉组合、植被类型以及气候冷暖、干湿的交替、演化规律,并指出第Ⅱ气候阶段(7.7~5.0kaB.P.)相当于与全球变化相一致的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跨湖桥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中孕育和发展的。本区全新世早期的气候变化与中国南方的深圳湾地区有很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64.
新疆西准包古图地区斑岩铜矿找矿的重大突破及意义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西准托里成矿带过去是以金矿、铬铁矿为主的找矿区,2001-2004年包古图地区铜矿找矿获重大突破。包古图铜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金属矿物成分简单,矿石构造为细粒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品位低、矿化均匀,矿床蚀变组合和分带特征明显,属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包古图斑岩型铜矿的发现,在西准是首次,并且证明了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斑岩铜矿带东延至中国境内。对西准地区今后的找矿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65.
远程位移监测系统及其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远程位移监测系统的原理、组成及试验情况,对试验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分析了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966.
低水合氯化镁吸水过程中水蒸气分压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低水合氯化镁的吸水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低水合氯化镁吸水过程中与水蒸气的平衡分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967.
基于辐射平衡的原理,提出"高地降温效应"假说,阐明高原隆升与全球气候变冷的机制。地球如同被玻璃(大气层)包裹的、接受太阳辐射的球体,这层玻璃易于太阳短波的透入,不易于地面长波的散出,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玻璃越厚,保温效果越好,地球表面的热能量水平越高,地面温度也越高;反之,地面温度越低。估算了青藏高原和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逆辐射量差值,用以表征高原隆升的逆辐射量减少值,进而又估算了全球高原隆升的逆辐射量减少值及占地球接受太阳辐射总量的比例。"高地降温效应"假说可以较好的解释寒武纪以来三次重大的构造运动-地貌演化-气候变化过程。构造运动形成高大山系和高原,引起全球降温,气候变冷;随着隆升的山系和高地逐渐被侵蚀为低地,地球表面变得平坦,全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复又升温,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形成,如同地球开了一个散热的"天窗",对新生代以来全球的持续降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68.
变截面桩的力学性能及工程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变截面桩的荷载传递性质及变形特性详细分析,指出其具有受力合理,沉降小等优点,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69.
黄陵岩基A型花岗岩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陵岩基A型花岗岩为钾长-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富SiO2、高碱、低CaO和MgO、高FeO*/MgO;明显亏损Ba、Sr、P、Ti、Eu,富Nb、Th、Zr、Y等高场强元素,Ga/Al比值高。这些特征与该区I型花岗岩有明显的区别,是一种典型的A2型花岗岩。黄陵岩基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为800~770Ma,表明扬子地块北缘在新元古代处于拉张阶段,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970.
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显示地图符号在GIS和制图系统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探讨了图形设备接口GDI(Graphics Device Interface)在土壤地质制图中的应用,结合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生产实践,利用GDI提供的API函数解决了以下标为特点的土壤地质单位符号显示问题,说明以与输出设备无关为特点的GDI技术在农业地质制图系统开发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