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关于短期气候预测的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的热异常时空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前后浅层地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及降水异常的水平结构。分析表明,震前数月浅层地温稳定维持正异常,发震前一个月激剧增温,发震当月达最大,震后降低;震前震中区为负地温距平区,随发震时刻临近,负距平区迅速演变为正距平区,而且强度和面积都不断增大,至发震时达最大,震后不断减小;热异常是从深层传向地表的;震中区震前为旱区,震后为涝区。本文还讨论了震源处热信息传到地表的条件和可能机制,认为在水热活动异常的断裂带上,至少对于浅源地震,对流传热是一种较为可能的传热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美国地温分布与后一季降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1967—1981年美国100多个站的月平均地温资料,给出了各季(3个月)40吋深度的平均地温距平分布图。将它们分别与后一季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相比较,发现两者分布形势基本一致,特别是两种图上的高值轴线或低值轴线都基本相合,轴线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2°纬距者占总数的83.7%。 土壤对不同尺度的气候扰动是一个滤波器,只有低频扰动才能穿透到深层土壤之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τ为扰动周期,K_s为土壤热传导率,z_m称为“最大信息深度”。  相似文献   
15.
43年来云南地震活动对水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郭维栋  汤懋苍 《高原气象》1995,14(3):373-378
本文利用1951-1993年降水、地震资料,分析了云南省及其邻域的地震与汛期降水的相互关系。发现不同地质构造区域的地震对降水的影响明显不同,得到板内地震多为“湿震”,板缘地震多为“干震”的结论,并通过分析特定时段和区域的资料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最后还讨论了板内、板缘地震与水旱相联系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地气耦合法”10(1985—1994)汛期降水预报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地温异常与三个月后降水异常的联系,论述了利用前一年冬季地温预测第二年汛期降雨量的机理、方法和试验效果。通过作者十三年的研究实践,证明了这是提高汛期降雨预报准确率的一个颇为有效的方法,地温与降水以及地气相互关系的研究不失为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高山禧院士,因病于2001年3月3日在兰州逝世,终年82岁。 高由禧院士 1920年 2月生于福建省福清市, 1944年夏季毕业于当时的重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理系,1945年起先后在原南京中央气象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74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由禧院士还是《大气科学》的顾问编委。 高由禧先生 194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东亚自由大…  相似文献   
19.
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Ⅰ):太阳黑子周长与中国气候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SCL)资料 ,将过去 2 5 0 0年分为“好天时代”(SCL <11年 )和“坏天时代”(SCL >11年 ) ,发现在“坏天时代”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好天时代”。“好 (坏 )天世纪”与气候暖(冷 )期有好的对应 ;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  相似文献   
20.
高由禧 ,男 ,汉族 ,中共党员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院士。 192 0年 2月生于福建省福清市。 194 4年夏季毕业于当时的重庆中央大学 (现南京大学 )地理系 ,194 5年起先后在原南京中央气象研究所 ,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74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6年后还兼广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  高由禧先生 194 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东亚自由大气之运行》 ,首先提出中国有冬季风的新概念。他先后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