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5篇 |
免费 | 218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2篇 |
大气科学 | 113篇 |
地球物理 | 113篇 |
地质学 | 504篇 |
海洋学 | 105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72篇 |
自然地理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优化算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已广泛的应用于系统控制、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工程领域。由于蚁群算法在搜索过程中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存在着加速收敛和早熟停滞现象的矛盾。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在基本蚁群算法的基础上,从参数的动态调整、信息量的更新规则、局部搜索策略进行相应的改进,引入信息素平滑机制,以求在加快收敛和防止早熟停滞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旅行商问题的仿真表明: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能够克服算法中早熟和停滞现象的过早出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阿尔泰山两河源保护区采金废弃矿区为研究区,从地形、土壤、水分和地表植被4个方面出发,结合矿区现有条件,设置11种恢复措施,选取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物量、植被盖度、物种数及土石比等7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恢复措施的主成分得分及生态效益排名。结果表明,单一恢复措施,如推平、羊群驻扎、泥浆等基本上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考虑生态恢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恢复效益排名比较靠后;多种措施相结合,不仅能改善土壤环境,也会引起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变化,生态恢复效益很好;同一种恢复措施,施行年限越长恢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滑坡灾害具有很强的空间变异性和随机性,应作非线性动态系统考虑。利用传递系数法,反演出极限蓄水位时大沟湾滑坡在不同安全系数下临界状态的剪切强度参数关系,对试验得到的剪切强度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由统计方法得到滑带土剪切强度参数的分布规律,并生成随机剪切参数。假设Mohr-Coulomb准则在滑坡体自重应力范围内服从线性分布,由试验参数在? -? 坐标内的分布曲线,结合天然状况下滑坡体正应力范围得到c-? 包络多边形,由此考虑剪切参数相关性,筛选出有效的随机剪切参数。通过Monte Carlo模拟,统计有效样本与反演得到的不同安全系数条件下极限平衡c-? 关系曲线的位置分布关系,得到不同安全系数滑坡的破坏概率。对极限蓄水位条件洞坪水库大沟湾滑坡稳定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滑坡届时处于极高风险状态,稳定性很差。结合蓄水过程中两次对滑坡体实地考察得到的滑坡体变形特征表明,研究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4.
15.
16.
湘东南新元古界大江边组和埃岐岭组的形成时代和物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LA-ICP-MS方法对湘东南泗洲山地区南华系大江边组上部泥质岩和震旦系(埃迪卡拉系)埃岐岭组底部变泥铁质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测年,分别获得了28组和92组U-Pb有效年龄.前者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分布于693 ~ 897 Ma(占67.9%),1810 ~1916Ma(占17.9%),1974~2177Ma(占14.2%)三个区间,最年轻的谐和错石年龄为734 ±4Ma(MSWD=1.07,n=4);后者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分布于570~699Ma(占9.8%),715~ 774Ma(占7.6%),882~1272Ma(占67.4%),1300~ 1681Ma(占7.6%),1899 ~2490Ma(占7.6%)五个区间,最年轻的谐和锆石年龄为634±7Ma(MSWD=1.09,n=4).研究认为,大江边组上部地层的形成时代<734±4Ma,与澄江组顶部、牛牯坪组、岩门寨组、拱洞组及隆里组等地层形成时代相近,揭示“板溪期”地层的顶界年龄及江口冰期开启年龄< 734±4Ma;埃岐岭组形成时代<634 ±7Ma,与陡山沱组及蓝田组等地层形成时代相近,支持南沱冰期结束于635Ma左右的认识.综合研究认为,大江边组和埃岐岭组的物源可能分别主要来源于武夷地块南东部和南岭—云开地块南部的一个Grenville期造山带.推测物源的转换可能与南岭—云开地块、武夷地块在两组沉积时期之间聚合或紧邻有关,其时限约为734~634Ma. 相似文献
17.
于2013-2014 年在三沙湾选择增殖放流区Ⅰ区和Ⅱ区, 开展了2 批次的缢蛏增殖放流, 计 放流缢蛏苗数量约3747 万粒。采用对缢蛏生长、生物量动态变化和滩涂底质主要因子跟踪监测的方 法, 开展对缢蛏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研究结果, 2 个增殖放流区的缢蛏密度和缢蛏生物量都比对照 区有极显著提高, 共收获65 吨缢蛏大规格苗, 增殖放流产出比为1: 8.0-9.0, 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 殖效果和经济效益。放流期间, 滩涂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硫化物和有机碳等浓度在增殖区Ⅰ区、 Ⅱ区和对照区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 但, 底泥中Ⅰ区、Ⅱ区的氧化还原电位平均值分别比对照 区提高了26%和18%, 硫化物浓度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区降低了45%和34%, 有机碳浓度平均值分别 比对照区下降了5.8%和6.8%, 表明, 缢蛏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改良底质环境效果。 相似文献
18.
如何从雷达干涉时间序列影像中获取更全面的相干目标集合,进行变形时间序列分析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相干目标法,可获取更为全面且可信度高的相干目标集合,进而提高地表形变监测的时空分辨率和精度。根据雷达影像中同类型地物散射分布相近的特点,采用非参数同分布检验算法提取后向散射特性相近的同质点开展空间非局部滤波,提高干涉图的质量。与此同时,利用多尺度的极大似然条纹频率估计算法分离差分干涉图中的系统性相位,并基于同质点进行自适应相干性估计,获取相干性的平稳估计量,从而获取更多的相干点目标。利用20景TerraSAR-X条带模式时间序列影像,分别利用传统的及改进后的相干目标法对香港填海区域地表形变信息进行时序分析。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在具有稀疏植被的填海区可有效增加相干目标点的提取,得到更为可信的沉降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所形成的档案文件、技术材料、地震简报和工作报告等资料,介绍了松潘、平武7.2级地震预测、预报和预防过程,预报的技术思路、方法和依据,并初步总结了这次地震预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川西攀枝花—西昌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由于同位素年龄依据不足和没有正确区分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与前震旦纪区域变质岩,攀西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依据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将原仁和群(Pt1R)修改为晚二叠世岩浆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五马箐(岩)组(Pt1w)和顶针杂岩(Pt1D)修改为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安宁村组(Ptlα)和纸房沟组(Pt1z)修改为震旦系地层,并依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结晶基底划分为变质侵入体、变质表壳岩和TTG套岩,论述了结晶基底的成因和演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