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56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01.
针对汶川大地震中产生的在反倾巨厚层状岩体中滑坡的特征,以甘肃武都寨子崖滑坡为实例,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滑坡区的工程地质环境和面波测试成果,综合分析反倾巨厚层状岩质边坡中形成滑坡的条件,研究其特征和演化机制。不发育结构面、尤其不发育缓倾坡外结构面时此类边坡不具备产生重力滑坡的条件;此类斜坡在仅有水平地震力时同样不易形成滑坡,双向地震力共同作用时易产生地震滑坡。  相似文献   
102.
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物迁移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年冻土区泄漏石油污染物会引起严重的环境和工程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石油污染物迁移过程、迁移机理、迁移模型、影响因素等研究进行回顾,基于国内外冻土区石油污染的研究进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提出了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物可能引起的环境与工程问题,并对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展望,期望对以后研究工作有所指导并逐渐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舟山海域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台风浪特征,在高分辨数值模拟中采用了利用海图资料处理复杂岛屿地形分布的方法,利用WAVEWATCHⅢ和SWAN模式相嵌套模拟了影响该海域的西北行路径的典型台风浪过程.分析表明,舟山海域的东南部、东北部、西北部、内部海域受台风的影响各不相同,台风浪特征分布与海域的岛屿分布、水深分布等因素密...  相似文献   
104.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70年来,世界地理研究由于坚持了紧密为国家政治斗争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针,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国家与区域地理的综合研究、部门地理与专题研究、中外对比研究、世界地理知识普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超前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研究手段落后、资料来源单一、成果...  相似文献   
105.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查清了扎塘赤泥库向牟老泉和百花湖方向的岩溶渗漏通道,根据弥散试验和长期水质监测资料,建立了水动力弥散叠加模型,进行了渗漏污染预测评价。对岩溶渗漏通道采取了垂直帷幕注浆、库内封堵落水洞、赤泥铺盖等综合防渗措施,历时10年,实现了在岩溶发育地区对高浓度碱水进行防渗治理的预定目标,杜绝了扎塘赤泥库废水外排,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保护了岩溶水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06.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国内外地震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与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多极距观测在机理方面的优势,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随着地震预测,从经验预报向物理预报的发展,多极距观测系统的建立和反演技术的应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一个预测不同温度、压力、盐度和沉积物毛细管孔径条件下甲烷水合物 溶液 气体多相平衡模型。该模型以Van der Waals和 Platteeuw热力学模型、量子力学从头算粒子相互作用势能、DMW 92状态方程和Pitzer电解质理论为基础,能在很宽广温压范围内预测温度、压力、盐度和毛细管力对甲烷水合物形成和分解的影响。通过对比本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可知本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海水和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对于一定盐度下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温压条件的在线计算可浏览: www.geochem model.org/models.htm。  相似文献   
108.
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底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将放射性核素计年与沉积物粒度分析、粒度平面分形研究以及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初步探讨了洪泽湖湖底沉积物粒度特点及该区域近300年来的气候变化,为恢复百年尺度的气候干湿变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研究发现,湖区气候的干湿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进一步说明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变化不仅与自然环境改变有关,也与人类活动如黄河改道、湖泊周围建闸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9.
以构建高效信息传输网络为代表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生产过程及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形式。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类生产资料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土地资本。人类的社会生产过程以体能的发挥为主。在工业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反映生产力水平的设备资本。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资本的积累。人类的社会生产过程以技能的发挥为主。在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将成为人类生产资料的第一要素。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将以智能的发挥为主。届时人类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形式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河池市1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依托GIS技术对河池市近50a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率、年代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池南部及东南部的都安、宜州、巴马、大化县的年日照时数较多(大于1200h),北部及西北部的天峨、南丹、环江县的北部年日照时数较少(小于1000h);全市各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变化速率值在-82.66 h/10a~19.8 h/10a之间;河池各县的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特征各不相同,其中东兰、凤山和都安大部地区的年日照时数的四个年代都是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