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565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的活动特点, 将其划分为前震、 余震密集、 余震平静、 余震衰减4个时段, 利用收集整理的1999年6月至2000年9月间该序列中161次2.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Gephart的应力反演方法, 研究了震源区各时段内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和时序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序列的主压应力方向与华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基本一致, 而且最大主压应力的空间取向经历了主震前相对稳定—主震后分散—最大余震前相对稳定—最大余震后分散的全过程。 该结果对主震和最大余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黄茅湾河口沿程异常潮差:Ⅰ- 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水文年鉴资料,研究分析发现,黄茅海河口沿程潮差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这与珠江口其他喇叭型口门有很大差别.调和分析表明,该区域主要受M2分潮的影响,M2分潮振幅的变化规律与潮差变化一致.因此,分别利用3个解析模型,讨论了河宽、摩擦和水深对沿程潮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茅海沿程异常潮差的变化主要是由其截面面积和摩擦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43.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古生代地壳演化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从寒武纪初期在前震旦纪统一古陆壳的基础上发生裂解,到石炭纪末洋盆最终闭合形成新的统一大陆,先后经历了两期板块构造体制和两次主要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其中,第一期板块构造体制出现在早古生代(O2—S3),沿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一带裂解形成洋盆,晚奥陶世—志留纪发生由南向北俯冲,志留纪末大洋封闭;第二期板块构造体制出现在晚古生代中期(C),随着早石炭世初期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有限大洋的发育,分割了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石炭纪末结束了板块构造格局,形成了新的统一大陆,自此以后北山地区进入陆内演化。石炭—二叠纪北山地区南部还出现了陆内裂谷、裂陷槽及断陷盆地等一系列扩张机制。  相似文献   
44.
烟、威鲐鱼渔埸及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烟台-威海海区为黄海重要渔场之一。每年4—5月间,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开始前来产卵。为了开发这个海区的水产资源,并深入了解鲐鱼的生态习性和数量变动,自1953年起,开展了烟、威鲐鱼渔场的生态调查,浮游生物生态郎列为调查项目之一。每年调查仅在鲐鱼渔汛期间(4—7月)进行。自1957年3月至1958年2  相似文献   
45.
本文对2018年6月10−14日在泉州湾海域发生的一次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赤潮的消亡过程进行研究。在现场跟踪监测,共设置4个站位,进行6个航次海洋环境及浮游植物的调查。结合本文对泉州湾海域甲藻包囊的调查研究,探索休眠包囊与赤潮生消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赤潮发生时海况良好,水温和盐度分别介于27.1~28.2℃和29.7~31.4之间,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浓度分别介于未检出至0.045 4 mg/L和0.050~0.281 mg/L之间,赤潮生物密度与营养盐浓度没有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大风大浪是导致赤潮消亡的重要原因;赤潮消亡过程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48属100种,硅藻门种类最多;赤潮消亡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前期链状裸甲藻占绝对优势,最高密度达(7.02±0.11)×106 cells/L,后期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代替链状裸甲藻成为优势种,且浮游植物种类数明显增加;同时在泉州湾海域共鉴定甲藻包囊5大类37种和1种未定种,平均丰度为574 cysts/g,以异养型甲藻包囊为主;休眠包囊在赤潮生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赤潮消亡时形成休眠包囊,包囊数量会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但仍有萌发的可能,具有重新暴发赤潮的潜在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6.
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均为我国主权领域内的不动产权.海域使用论证是海域使用权审批的重要依据.海域使用论证与土地利用审批依据的主要相同点是两者均实行用途管制,以规划(区划)为评估依据;均需要勘测定界.但两者在工程描述、工程引发的环境变化及防治对策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等主要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海域和土地在本质上既有一定的共性(两者均为实现其他开发方式的载体、位置固定性、数量的不增性、利用方向及附属生态逆变的困难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海域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47.
将面向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应用到汛情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中,以数字驻马店地理空间框架提供的地理信息服务数据为基础,以水利汛情信息为管理对象,借助Flex技术并结合ArcGIS Server平台,实现了汛情信息的共享与集成展示、降雨形势分析等功能,为水利部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支持的Web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48.
大巴山晚中生代陆内造山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中上扬子板块北缘的大巴山造山带, 平面上表现为大尺度向南西显著突出的弧形带, 无论在变形样式和形成时间上都明显与秦岭造山带不同。在大巴山构造格架划分和野外构造变形观测基础上, 通过构造解析, 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 重建了大巴山晚中生代独特的构造应力场, 指出大巴山属陆内造山, 形成于J2末, 并持续到K2初期。其构造应力场特征, 以城口-房县断裂为界,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与其前陆冲断褶皱带的特征显著不同。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主要表现为NE-SW向构造挤压, 而在大巴山弧形前陆带从西向东, 由近E-W向挤压, 转变为NE-SW向挤压, 最后转变为近S-N向挤压, 构成一向其外缘扩散的放射状构造应力场。总之, 大巴山造山带由推覆体向前陆, 构造挤压作用由北东向南西方向扩散。这期构造挤压作用控制了大巴山造山带陆内变形活动, 导致大巴山由北东向南西的显著缩短, 同时受到其东西两侧基底隆起——神农架-黄陵地块与汉南地块的强烈阻挡, 造就了现今的大巴山前陆弧型构造。其动力学背景可归因于晚中生代东亚板块多向汇聚。大巴山晚中生代陆内造山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对探讨秦岭造山带动力学特征具有科学意义, 为研究川东北油气运聚规律提供了构造地质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黑龙江争光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氢、氧、铅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结合争光金矿床的地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争光金矿为岩浆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液.δD值为-63‰~-85‰,δ18O水值为-0.2‰~-7.0‰,主成矿阶段温度为133~276℃.  相似文献   
50.
利用1989~2002年间3次大同地震序列中共计700多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应用Gephart(1990)的应力张量反演方法研究了这3次地震序列的构造应力张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和时序变化特征,研究发现3次主震发生前震源及附近地区的构造应力作用较强,主震发生前后,应力方向存在细节差异,但是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华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只有1999年震前阶段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226°(SW向),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与大同地区局部构造应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