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针对因地热水位动态资料不足而导致的水量计算结果偏离实际的状况,以天津地热田雾迷山组热储层为例,建立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资料进行地热水量计算的有限混合网络模型,并利用1998—2001年的水位、水量及^14C资料进行了模型的识别,得到了有效孔隙度和弹性释水率等水文地质参数,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了地热水的储存量及补给量。研究表明,地热水的开采主要是消耗弹性储量。  相似文献   
142.
西藏北姆朗矿区斑岩体具备斑岩型铜矿成矿有利地质条件,结合作者主持本地区野外矿产勘查工作的新认识和新发现,展开该地区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等问题研究。本文对北姆朗矿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斑岩体主要由中新世形成的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组成。 地球化学组成上, 这套岩石具高硅(均值依次为68. 60%→66. 62%→70. 30%)、高钾(均值依次为4. 08%→3. 83%→4. 22%)、富碱(均值依次为8. 16%→7. 73%→8. 32%)、贫MgO(均值依次为1. 00%→1. 62%→0. 82%)、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地化特征;δEu缺乏显著负异常(均值依次为0. 85→0. 80→0. 80);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Sr、Hf)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的特征,仅二长花岗斑岩相对亏损Sr;同时,具有高Sr、低Yb、低Y、高Sr/Y比,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的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岩石形成于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岩浆源区可能为镁铁质的新生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与深俯冲而进入拉萨地块之下的印度古老地壳组分经混合作用的产物。同时,北姆朗矿区找矿勘查的重要目标地质体是二长花岗斑岩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一认识对北姆朗矿区及外围找矿提供了重要勘查启示。  相似文献   
143.
郎山组地层是西藏冈底斯带中最具代表性的白垩纪地层,其时代与形成环境对于认识藏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近在西藏改则县洞错地区郎山组中新发现的火山岩夹层,对该火山岩(英安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值为(88.7±1.1)Ma,指示该区的郎山组地层应属于上白垩统,而非之前认为的下白垩统.进一步通过岩石化学分析发现,该火山岩具有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LREE富集且有轻微的负Eu异常特征,表明冈底斯带北部地区在晚白垩世早期因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作用曾发生显著的岩浆活动,导致增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郎山组地层中的火山岩夹层.对郎山组地层时代的重新认定结果以及其中火山岩夹层所反映的深部构造特征,为研究该区晚白垩世岩浆作用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也表明需要重新认识藏南地区郎山组地层的区域地质与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44.
次玛班硕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西段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距朱诺超大型斑岩铜矿床西南约10 km,周围分布着北姆朗、落布岗木、懂师布等矿床,为朱诺铜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明确次玛班硕找矿潜力及勘查方向,本次对该矿床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精细的岩芯蚀变-矿化编录以及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研究发现次玛班硕铜矿主成矿期中新世岩体为一套复式杂岩体,分别由细粒二长花岗斑岩(F斑岩:16±0.30 Ma)、粗粒二长花岗斑岩(C斑岩:15.89±0.06 Ma)、含角闪石二长花岗斑岩(H斑岩:15.81±0.06 Ma)、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岩(15.51±0.07 Ma)组成,且不同期次岩浆沉淀Cu金属量差异较大.锆石Ce4+/Ce3+(平均值190)和10 000×(Eu/Eu*)/Y(平均值13)比值指示次玛班硕中新世各岩体,氧逸度和含水性均高于朱诺矿床.次玛班硕热液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和14种脉体,根据次玛班硕矿床蚀变-矿化对应关系,铜主要沉淀于钾硅酸盐化阶段,特别是与黑云母化密切相关,青磐岩化阶段亦沉淀部分的铜,绢英岩化阶段沉淀最少.与经典的斑岩铜矿蚀变-矿化分带模式不同,次玛班硕铜矿表现出深部钾硅酸盐化被青磐岩化强烈叠加和部分高温脉体穿插低温蚀变的反常特征,证明存在多期次岩浆-热液过程,为成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热动力、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形成了各种蚀变相互叠加的复杂热液系统.分布于次玛班硕矿区北部的F斑岩为主要致矿岩体.矿区北部蚀变-矿化作用强而南部较弱,且深部发育强烈的青磐岩化蚀变.综合分析认为,次玛班硕矿床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下一步勘查方向应以矿区深部和北部为主,重点关注F斑岩和C斑岩且发育钾硅酸盐化的部位.   相似文献   
145.
西藏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频发,亟需建立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预测林芝市泥石流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减少泥石流灾害导致的损失。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径流汇流的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从栅格像元尺度上模拟流域各位置上的水深,以提高泥石流预警的空间针对性。该模型将泥石流致灾因子分为背景因子和激发因子。通过林芝市裸岩率、河床纵比降等因子的逻辑回归,获取林芝市泥石流灾害概率,作为泥石流预警模型的背景因子;引入栅格径流汇流模型,以站点降水和雪水当量为模型的水量输入,模拟预警时段内的流域各位置上的模型水深,作为泥石流预警模型的激发因子。利用二元逻辑回归的方法计算背景因子和激发因子的权重,建立泥石流预警模型。利用2011—2020年18次历史灾害对模型进行验证,落入预警区内的灾害点占比64.4%,预警精度较高,对于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6.
融雪水是东北地区春季径流的重要来源,融雪径流过程的可靠模拟及预报可为科学管理和调度春汛期水资源提供参考。东北寒区年度内存在融雪径流和降雨径流两种产流模式,流域物理空间属性差异对融雪径流产流模式影响显著,为了解决东北寒区融雪径流空间异质性问题、提高SWAT模型模拟及预报精度,提出对SWAT模型采用单站点和多站点联合参数率定的策略。首先,利用白山水库入库流量进行单站初步参数率定,进而,采用多站点对融雪径流参数进行率定,并将该参数移植到单站初步率定参数集。结果表明:单站初步参数率定后模拟得到年度(1—12月)、夏季汛期(6—9月)、春季融雪期(3—5月)验证期月尺度确定系数(R2)分别为0.76、0.74和0.58,日尺度R2分别为0.71、0.75和0.51;单站和多站点联合参数率定后模拟得到年度、夏季汛期、春季融雪期验证期月尺度R2分别为0.80、0.74和0.79,日尺度R2分别为0.74、0.78和0.61。在月尺度和日尺度上,单站和多站点联合参数率定较单站参数率定后春季融雪期的模拟精度分别提高了...  相似文献   
147.
拉萨岩体位于冈底斯铜、铁、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是一个典型的复式岩体。通过对拉萨岩体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观察,结合锆石LA-ICP-MS 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认为拉萨岩体中代表性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O2(含量为69.94%~76.62%,平均为72.18%)、高碱(Na2O+K2O=6.95%~8.44%,平均为7.44%)、较高CaO(含量为0.68%~2.53%,平均2.00%)的特点,相对富集Ba、Rb、Th,亏损Nb、Ta、P、Ti,LREE富集、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Eu负异常明显,是典型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3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57±0.5Ma、58±1Ma、59±1Ma,表明其为古新世岩浆活动产物。综合研究认为,拉萨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阶段(65~45Ma),为底侵作用产生的大量壳源熔体与少量幔源熔体混合并发生一定程度分离结晶后的产物。陆内碰撞环境下的岩浆活动及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为冈底斯成矿带内铜、金等矿产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48.
一个中尺度模式中高分辨边界层的参数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个高分辨大气边界层模式。然后,把该模式与一个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进行耦合并把模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式能够模拟出大气边界层的流场、温度场和气压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9.
在天津中南部地区,奥陶系地热井成功率较低( 66. 67%) 。通过岩石、岩溶、构造等条件,对奥陶系热储层控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岩溶条件不足,能够形成经济热储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压释水岩溶作用和热水岩溶作用,且两种作用均与地质构造相关,具有不同的岩溶特征: 风化壳“击穿”、褐铁矿被蚀变成硫铁矿、晶体大小不等是上覆地层压释水对下伏奥陶系进行岩溶作用的重要特征; 节状构造、嵌晶结构、硫铁矿不发育及风化壳保存完好是发生热水岩溶作用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及与构造相关性可成为寻找热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0.
大气有机氮沉降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机氮是大气中含氮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中有机氮化合物的种类繁多,按其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氧化型、还原型以及生物/颗粒型有机氮,这些有机氮可来自自然源和人为源的直接释放,也可来自于无机氮与碳氢化合物间的大气化学反应。大气有机氮对海洋的输入不仅可以促进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增长、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还可能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了海洋大气有机氮沉降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气溶胶中的有机氮在总氮中所占的比例为39.6%±14.7%;陆地雨水中以有机形式存在的溶解氮为30.2%±15.0%,而海洋上,溶解有机氮可达到雨水中总氮的62.8%±3.3%。可见,目前仅包括无机氮沉降的入海通量可能低估了1/3。因此,开展大气有机氮沉降的研究,有助于评价有机氮在全球氮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