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81.
综合整治塔里木河干流加强保护博斯腾湖环境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的为指导,从软科学研究视角:(1)介绍了塔里木河干流和博斯腾湖简况。(2)指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塔河上游来水量锐减,下游320km河道断流20多年;塔河下游被誉为“绿色走廊”的胡杨林带濒于毁灭;植被衰退,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塔河下游灌区生产和生活受到威胁,被迫搬迁已构成具有现实意义的危险;博湖已从淡水湖变成微咸湖,有机物污染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382.
基于搜集到的2000—2018年滇西北地区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运用线性叠加反演法进行应力场反演,分析了滇西北地区现今的构造应力状态,进一步探讨了应力张量方差的时空分布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1)滇西北地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类型复杂,主要以走滑型(46%)为主,正断型(27%)次之;(2)研究区的构造应力场具有整体的一致性和局部的非均匀性,呈现为NNW向挤压和ENE向拉张的走滑型应力结构,说明研究区受到来自NNW向的水平挤压作用,对该地区上地壳运动和断裂活动起主导作用;(3)滇西北地区的应力张量方差大都小于0.2,除北部一些地区外,应力场基本处于均匀状态。根据应力张量方差随时间的变化和后续地震可知,中强地震大都发生在应力张量方差值低于0.2的情形,且主要发生在应力张量方差减小即震源机制解趋于一致的过程中。空间上这些地震基本都发生在应力张量方差的低值分布区及其边缘,这一结果有助于判定发震地点和了解区域应力集中增强过程。  相似文献   
383.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推进及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地震采集工作无法避免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复杂地表条件和采集环境,如城区、油区等障碍物繁多的地区及环境高敏感区域。大量障碍物既影响地震采集质量和资料品质,也给施工安全造成威胁。在过渡带地震勘探中,由于激发方式多样化,安全距离的确定较为复杂,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和造成资料缺失。本文基于振动效应的原理对混源激发中的安全距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际测试,其结果对于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施工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4.
车尔臣河下游自1989年改道以来,河道北边形成若干小湖,使台特玛湖-康拉克地区的水域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干涸30多年的台特玛湖,随着自2000年起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开始形成大片水域,且水域面积呈扩大趋势.2002年车尔臣河改道结束后康拉克地区的湖泊格局基本形成,而台特玛湖地区的水域则继续大幅变化.本文在1972-2012年102期遥感影像及其相关辅助数据基础上进行各项定量分析,详细描述台特玛湖-康拉克地区的水域变化过程,总结变化趋势,试图找出变化主导因素.笔者认为台特玛湖-康拉克地区的湖泊水域景观格局变化自1970s-2000年主要受车尔臣河径流量年际变化的控制,而21世纪以来则主要受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工程措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5.
承德南部燕山山地的特色林果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兴隆—喜峰口断裂为界, “京东板栗”集中于断裂以南片麻岩区,“兴隆山楂”集中于北部白云岩区,厘定主要控制因素对林果资源的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地质建造和生态地球化学的视角,分析片麻岩和白云岩建造的元素含量及相关性、研究元素迁聚特征和生物富集性,讨论影响作物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片麻岩建造以斜长石、石英和云母类矿物成分为主,Al2O3、Fe2O3、K2O、TiO2、P2O5、Mn、Cu、Zn、Ni、Co元素含量明显高;相应白云岩建造以白云石矿物为主,MgO、CaO元素含量高;基岩-土壤质量迁移系数(τ)值显示片麻岩建造中Se、B、V、S、Mn和Mo元素相对Ti元素富集;白云岩建造中Na2O、P、Ni元素相对Ti元素富集。板栗生物富集系数为Cu > Zn > Mo > Ni > Mn > Ge > Fe,山楂生物富集系数为Cu > Zn > Ni > Mn > Ge > Fe > Mo。基于板栗、山楂的品质控制生态地质模型,优选山楂的最适宜区面积为497.2 km2,板栗的最适宜区面积为499.01 km2。本研究成果可为地方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86.
东周到汉代(770 BC~220A. D.)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经历了由列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研究这一时期的食谱变迁对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重要意义。龙湖国棉一厂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北距郑韩故城30多千米。本研究对龙湖国棉一厂遗址55例样本(包括51例人骨和4例动物骨骼)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从东周(δ13C=-12.7‰±1.6‰,δ15N=7.9‰±0.8‰; n=33)到两汉时期(δ13C=-15.2‰±1.3‰,δ15N=8.8‰±0.9‰; n=17),龙湖国棉一厂遗址居民食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食谱中C3食物和肉食资源的比例显著升高,这可能与两汉时期小麦的推广及经济发展有关。此外,本研究对东周时期生活在郑韩故城城内和城外地区居民食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时生活在城内的居民食物质量普遍较高;相较之下,生活在防守城邑附近(龙湖国棉一厂遗址)的居民食物质量较差。龙湖国棉一厂人群的稳定同位素数据为了解东周—两汉...  相似文献   
387.
数字压力式水位仪误差来源于压力测量误差、水密度取值误差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其中后两者引起的误差与水柱高度有关。对我国地震井水位观测网的水密度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进行分析,大部分观测井水密度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引起的水位观测误差基本上可以忽略。为了减少仪器的观测误差,水位传感器投放深度不宜过深,水位观测井筒水温不宜过高。对于个别矿化度大、富气泡的观测井和水温较高的非自流井,密度影响不容忽视。最后,对近几年来招标采购的水位仪器的测试情况进行总结,认为采用压力输入法与模拟井孔法相结合来测试压力式水位仪器的观测误差更为科学和准确。  相似文献   
388.
【目的】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ZJ0603的PspF基因进行克隆与原核表达分析,优化表达条件。【方法】克隆哈维氏弧菌菌株ZJ0603的FspF基因,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分析,构建表达载体pET28a-PspF,经BamHI和Xho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入表达菌株大肠杆菌BL21,对表达重组菌株进行表达条件优化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与结论】PspF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 179 bp,编码33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8.04 ku,理论等电点5.27,不稳定系数41.97,总平均亲水性-0.382,PspF蛋白整体表现为亲水性蛋白。成功构建含pET28a-PspF的表达菌株,其最佳诱导条件为37℃下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0.2 mmol/L诱导6 h,其表达蛋白为38 ku。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spF重组蛋白成功获得,蛋白同源性高,具有作为抗弧菌病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389.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罗非鱼(Oreochromis spp)罗湖病毒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罗湖病毒节段8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罗湖病毒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标准曲线在2.5×10~8~2.5×10~0拷贝数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检测限为2.5×10~0个拷贝。试验内及试验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43%与0.54%~1.13%,重复性强;对水生动物其他病毒和细菌均无扩增反应,有很好的特异性。【结论】新建立的罗湖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强,可用于TiLV的早期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  相似文献   
390.
【目的】对Galectin-3蛋白进行纯化,优化诱导相关表达条件,为大量获取罗非鱼Galectin-3蛋白提供方案。【方法】根据NCBI上已公布的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bicus)Galectin-3基因序列,设计多对带Eco RI和Xhol酶切位点的引物,筛选出良性扩增引物,对罗非鱼cDNA经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限制性快切酶双酶切、T4连接酶连接等步骤,构建罗非鱼Galectin-3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Galectin-3,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Galectin-3重组蛋白的表达。并比较不同的诱导温度、诱导时间、IPTG浓度条件下的表达效果,对Galectin-3蛋白表达最优条件进行筛选。【结果】构建了罗非鱼Galectin-3原核表达质粒,进行Galectin-3重组蛋白后发现37℃下,0.4 mmol/L浓度的IPTG诱导5 h即可诱导Galectin-3重组蛋白高效表达。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经蛋白纯化柱纯化后的pGEX-4T-Galectin-3重组蛋白可与GST-Ta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进而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是罗非鱼的Galectin-3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罗非鱼Galectin-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确定了Galectin-3融合蛋白最适的表达条件:37℃下,0.4 mmol/L浓度的IPTG诱导5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