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中国外商直接外资的区域分异及其变化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贺灿飞  梁进社 《地理学报》1999,54(2):97-105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于沿地带省区和沿长江流域省区的“T”型轴线上,90年代以来呈现由南向北以及沿长江向中西部地带转移的趋势。从传统因素、集聚因素、风险因素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形成以及演变的原因,并得到一系列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42.
神经网络在石油测井解释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测井解释往往通过"四性关系"研究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将测井信息转化成地质参数开展储层评价,但对于复杂岩性储层、低渗低阻等储层而言,将测井信息转化为储层参数及利用测井曲线开展储层评价往往存在多解性.作为一种非线性数学方法,神经网络具有多信息融合、综合预测的功能,在解决一些复杂、非线性问题领域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将神经网络引入石油测井解释中,综合利用多种测井信息开展岩性、物性及含油性分析,可有效提高石油测井解释的精度和效率;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开展流体性质识别和储层裂缝研究可有效破解此类世界性难题.为此,本文对神经网络技术在石油测井解释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最后进行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43.
论我国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和总结了我国区域开发的若干模式的原形.涉及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的成本效益分析、各类厂址选择模式(生产接近原料地和消费区线性模式;企业原、燃、材料和产品运输最近便非线性模式,以及第三产业的服务半径或吸引区模式)、区域和区际投入产出模式,以及区域增长模式(新古典区域增长和非均衡增长模式).作者认为,将这些模式付诸于我国的实践时,应视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44.
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土的基本方程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两相饱和多孔介质的基本方程组和计算参数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是混乱的.本文利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结合空间平均化方法,根据应力-应变关系、运动学关系、连续性方程及广义Darcy定律,建立了横观各向同性液体饱和多孔介质的基本方程组;通过将该基本方程组与Biot理论的基本方程组进行比较,确定了Biot方程组中的弹性常数Bi与弹性常数cij的关系,并得到了确定Biot参数mi和ri的计算公式——Biot参数与渗透率、孔隙率及黏性系数的关系;最后对几种特殊情形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简化方程组.  相似文献   
45.
U型井作为煤层气地面抽采水平井的一种,能够较大面积的揭露储层,增加产气量。以西山煤田东于煤矿地面煤层气抽采U型井MJDH01-H试验为例,研究了松软突出煤层U型井的井身结构设计、钻进工艺参数、钻孔轨迹控制、钻井液、煤层生产套管的加工及下入等施工的关键技术,为松软突出煤层地面U型井套管完井施工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6.
中国城市舒适性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喻忠磊  唐于渝  张华  梁进社 《地理研究》2016,35(9):1783-1798
舒适性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基于城市舒适性内涵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决策法测算中国286个地级城市的舒适性水平,并探讨其地域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舒适性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级差化特征明显;城市舒适性水平呈现明显的东中西地带性梯度,东部高,中西部低;集群化分布特征突出,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为高值集聚区,低和较低等级舒适性城市趋于中西部山区、省际边缘区集中分布,形成四个连片低值集聚区。地理区位通过自然环境的地带性分异和东中西经济梯度主导着中国城市舒适性水平的整体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舒适性水平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旅游业接待量分别通过供给和需求作用于舒适性;公共部门就业人数对中国舒适性水平的影响为负,与预期方向不符,表明大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仍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47.
福建省工业用地效率分析与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有规范的人均指标,招标拍卖已成为获取经营性用地的主要方式,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受政府和区域重大政策影响,而工业用地既缺乏相应的用地标准,土地获取的市场透明度又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业用地效率是土地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有的研究多采用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但缺少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具体的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的局限性较大.结合中国福建省案例,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方法来分析和度量之,既能测算土地集约度,也能说明要素的利用效率,具有简单可操作的优势.文中不知劳动所得比重值情况下的用地效率和集约评价方法也是有效可行的,虽不能排列出要素利用效率的顺序,但可同时给出资本与劳动的投入结构以及对它们利用的效率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情况.案例研究还表明,福建其他地区随着与厦门和福州距离的增加,其投入和产出总的趋势在下降.福州与厦门可与杜能孤立国中的城市类比,而其他地区类似于孤立国中的郊区.因此要考虑土地区位对集约度的影响,但找出其参考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48.
防漏堵漏是贵州煤层气井优快钻井和节约成本的关键措施。针对贵州岩溶地层漏失和中部地层恶性漏失问题,结合煤层气钻井现场防漏堵漏实践及经验,首先,在井位布置时避开漏失;其次,采用潜孔锤空气钻进和表层套管暂封溶洞技术有效解决表层漏失问题。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地层承压堵漏方法有效解决了中部恶性漏失问题。该防漏堵漏技术提高了钻进效率,实现优快钻井的目的,为贵州煤层气井上中部地层防漏堵漏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基于Lowry模型的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owry模型为理论支撑,以北京市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从模型构建、参数设置和情景模拟三个方面探索Lowry 模型框架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① 基于杜能区位论,构建以区域地租总额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北京市经济发展现状、现有土地资源供给为约束条件的线性规划模型。② 以北京市2010 年投入产出表、2011 年北京市统计年鉴、2010 年北京市企业调查数据等数据来源为支撑,完成模型相关参数的设置。③ 以北京市市域为研究对象,以乡镇街道办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对北京市基本行业分布格局分析,构建模型的情景约束条件。④ 模拟分析了在北京市基本行业空间格局框架确定情况下的城市产业、居住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了模型的结构启示及模型的模拟启示。本文不仅丰富了模型框架的内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检验了模型的技术流程和分析能力,为基于Lowry模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框架形成奠定基础,拓展了国内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0.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建设空间的依据,包括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两个方面。本文首先探讨二者的概念与内涵,然后从评价目标与视角、评价尺度与单元等多个角度梳理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案例研究现状;进而总结归纳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发现: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指标体系早期以工程地质条件为主,但目前涉及要素日益多元化,涵盖地质地貌、生态、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已形成多要素叠置综合评价、空间作用及其趋势模拟、基于生态位的适宜性评价及参与式综合评价四种适宜性评价方法。今后应借鉴地理学、社会学、空间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指标体系规范与统一,完善评估框架与技术方法,研发开放式评价系统;构建可与空间管制政策对接的适宜性分类体系,扩展适宜性评价的案例研究和应用范围;同时应促进宏观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微观建设适宜性的统一和整合,响应“多规融合”的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