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168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564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01—2018年印度尼西亚MODIS活跃火的发生特征与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梁一行  李鹏  肖池伟 《地理学报》2020,75(9):1907-1920
基于印度尼西亚2001—2018年FIRMS MODIS活跃火(Active Fire)位置数据,通过GIS渔网(1 km×1 km)定量分析了该国活跃火的发生概率、强度及其对厄尔尼诺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印度尼西亚18年间至少发生过一次活跃火的区域(即“有火区”)占22.79%,五大岛屿“有火区”以加里曼丹岛最多,巴布亚岛最少。活跃火发生以低概率为主,集中在8—10月,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分布最多;中概率分布较少,苏门答腊岛东部低地平原和加里曼丹岛南部及西南沿岸最为集中;高概率零星分布,大部分集中在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② 活跃火的发生强度以1级(1次/a)和2级(2~3次/a)为主,3级(4~7次/a)次之。1~5级(1~22次/a)活跃火主要集中在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6级(23~165次/a)活跃火集中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和苏拉威西岛,且强度从中心向四周递减。此外,不同概率组内活跃火的发生强度也不同,低、中、高概率活跃火分别以1次/a、1~3次/a、2~7次/a为主。③ 印度尼西亚8—10月活跃火对强、弱厄尔尼诺的敏感度不同,其响应表现在活跃火频次与影响面积显著增加,厄尔尼诺越强,活跃火响应程度越高。其中,苏门答腊岛响应程度最高,巴布亚岛最低。  相似文献   
992.
梁景天  吴健生  赵宇豪  陈弼锴  王怡 《地理研究》2020,39(11):2642-2652
深圳市于2018年6月建成了全国首个街道空气监测网络“一街一站”,并对全市74个街道进行月均PM2.5浓度排名,向公众通报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十位的街道,以落实基层治理大气污染的责任。本研究基于深圳市街道空气监测网络的数据,分析了深圳市PM2.5浓度的时空特征,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空气质量排名通报是否能发挥环保部门所期待的效果,进一步促使PM2.5浓度排名靠后的街道改善其空气质量。结果表明:① 基于街道空气监测的深圳市年均PM2.5浓度为22.4 μg/m3,月均浓度最低值出现在7月,最高值出现在1月,与国家站监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 深圳市街道的PM2.5浓度具有较高的空间集聚性,高值主要聚集在西北部,低值主要聚集在中南部,而国家监测站难以准确表征深圳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③ 考虑了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对深圳市月均PM2.5浓度较高、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街道进行通报,其随后1~2个月的PM2.5浓度仍受该月污染的持续性影响,而通报行为无显著性影响;到随后第3个月,该月污染的持续性影响下降到较小的程度,此时通报行为对PM2.5浓度呈显著降低作用,且影响程度大于污染的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极北海带幼苗在温度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作者开展极北海带幼苗(1~15 cm)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生长速率以及光系统II最大荧光产量(Fv/Fm)、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探讨其最大表观光合速率、饱和光强(Isat)和光补偿点(Ic)等参数。得出以下结论:(1)极北海带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9~15℃,温度上限为21℃;(2)极北海带幼苗在21℃胁迫24h以上,可导致其光合系统II产生不可逆损伤;(3)叶片长度对其幼苗的Fv/Fm有显著影响,较大的幼苗相对耐受高温;(4)在5~17℃范围内,极北海带幼苗Ic为4.6~15.4μmol/(m2·s), Isat为52.4~100.3μmol/(m2·s);(5)低温条件下,极北海带幼苗可适应更弱的光照,但相对不耐强光;较大的极北海带幼苗则相对耐强光,其适应更弱光照。本研究结果可为极北海带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以山东莱阳盆地莱阳群水南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水南组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发现水南组利于页岩气的形成。对水南组有机地化样品分析研究,有机碳含量介于0.62%~23.00%之间、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62%~2.14%之间、干酪根类型以Ⅰ,Ⅱ型为主;认为水南组具备页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地质条件。利用水南组泥页岩的试验测试数据,探讨了水南组泥页岩的游离气含量、吸附气含量和溶解气含量特征及变化规律,获得水南组泥页岩总含气量为1.538m~3/t,以游离气含量(占57%)为主,吸附气含量次之,揭示了莱阳盆地水南组页岩气具有一定勘查潜力。  相似文献   
995.
Hinode望远镜于2014年3月4日在Ca II H(396.85nm)线下观测到了一组连续的黑子演化图像.应用Jurkevich(JK)方法计算出本影中样本点的振荡周期为149.75 s.在选定光强轮廓线的一个合适的平均值作为稳恒背景辐射后,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本影振荡极值的分布.结果显示:谷值成正态分布,而峰值成偏正态分布,这种极值的分布特征表明本影3 min振荡可能是由一种周期约为5 min的行波在本影里面传播时引起的,由行波引起的光强变化可能与行波的位移平方成正比关系,从而导致光强的变化周期为行波周期的一半,结果在光强变化上出现一种3 min的周期.  相似文献   
996.
为巩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成果,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的长效机制,提出科技管矿,将远程监控技术应用于矿政管理,介绍了苍山县矿产资源开发远程监控系统的结构和系统组成,该系统运用了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车辆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相结合的技术来实现对矿山采矿活动的有效监控。并对系统建设前后的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监管的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河南省促进节能减排的意义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能源供需、人与自然矛盾日益尖锐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将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8.
针对油气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数据量大、共享困难等问题,对基于统一共享平台的各种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共享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基于GIS的油气勘探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9.
以精度较高的现场测量Hamilton的原位测量所得数据为标准,对比研究了钱正明的直立同轴衰减测量法、刘强的垂直轴差距衰减测量法和我们课题组的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等3种研究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的实验室测量方法。通过3种实验测量方法所得数据跟Hamilton原位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以上实验室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声衰减与样品长度和测量频率的关系。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与直立同轴衰减测量法相比,前者在消除测量仪器和耦合衰减误差方面,以及在实验样品长度方面更合理。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与垂直轴差距测量法相比,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在原理上保证了声波传播能量接收的同轴性和同指向性,其实验数据比利用相同实验仪器的垂直轴差距测量法的数据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00.
精密工程放样中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希福 《测绘工程》2009,18(4):74-77,80
放样的技术方法及点位调整是精密工程放样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在精密工程放样中的几种测量新技术及点位调整方法,并在分析影响放样精度因素的基础上,指出提高放样精度、确保放样质量的技术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