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9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2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2篇 |
大气科学 | 169篇 |
地球物理 | 112篇 |
地质学 | 595篇 |
海洋学 | 119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77篇 |
自然地理 | 1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新疆东准噶尔斑岩铜矿主要构造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准噶尔地区分布有索尔库都克、哈腊苏-卡拉先格尔、乌伦布拉克-溴水泉、塔黑尔巴斯套与琼河坝5条斑岩铜矿带,分为构造叠加改造型斑岩铜矿、断裂构造背景下的斑岩铜矿与和尔赛型斑岩铜矿3种构造类型.构造叠加改造型斑岩铜矿受后期韧性变形构造改造、硫化物沿片理带富集,黄铜矿细脉主要分布于片理带中相对较弱的破劈理中,铜矿体总体产状与片理带产状一致.断裂构造背景下的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体呈岩枝状产出,矿化脉体及伴生蚀变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和尔赛型斑岩铜矿,具典型斑岩铜矿与岩浆融离型矿床的双重特征,是一个较特殊的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962.
煤矿坑道钻探装备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不利条件的限制,导致新技术发展滞后,随着我国煤矿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给煤矿坑道钻探装备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了国外坑道钻探装备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坑道钻探装备技术的三个阶段发展,包括初级阶段的分体式钻机与稳定组合钻具轨迹控制方法,蓬勃发展阶段的履带式钻机、定向钻进装备技术及松软煤层钻进技术,新发展阶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技术,提出了今后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阶段钻探装备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推进钻探装备技术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63.
海底沉积物声衰减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与其他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精度较高的现场测量Hamilton的原位测量所得数据为标准,对比研究了钱正明的直立同轴衰减测量法、刘强的垂直轴差距衰减测量法和我们课题组的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等3种研究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的实验室测量方法。通过3种实验测量方法所得数据跟Hamilton原位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以上实验室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声衰减与样品长度和测量频率的关系。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与直立同轴衰减测量法相比,前者在消除测量仪器和耦合衰减误差方面,以及在实验样品长度方面更合理。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与垂直轴差距测量法相比,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在原理上保证了声波传播能量接收的同轴性和同指向性,其实验数据比利用相同实验仪器的垂直轴差距测量法的数据更准确。 相似文献
964.
965.
冰雹云和雷雨云单体VIL演变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兰州站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简称:VIL)的理论模式计算单体VIL、用MAX函数逐次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计和分段函数处理技术,对2004—2005年5~8月青藏高原东北侧的32个强对流云单体VILmax的演变特征及其在冰雹云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强对流云单体VILmax在演变过程中均是先增加,后减少,在时间序列曲线中表现为单峰型特征,其中冰雹云单体VILmax存在"爆发式增长及突然降低"现象,这是区别雷雨云单体的一个重要特征;(2)冰雹云单体首次降雹前4个资料时间间隔内VILmax将出现两次"爆发式增长"现象,第一次爆发式增长时不会降雹,维持1~2个资料时间间隔后第二次出现时开始降雹;同一单体再次降雹前没有第一次"爆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突然降低"现象时降雹均停止;(3)VILmax变化率(简称:GVIL-max)的"正(负)峰"现象与冰雹云单体VILmax的"爆发式增长及突然降低"现象对应的时间完全吻合,利用GVILmax建立的冰雹云识别流程在实际业务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6.
城市地表典型遥感参数与热岛效应时空分析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桂林市1991年和2013年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别提取两个时期的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3个地表典型参数,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3个地表典型参数与利用Landsat卫星(热红外波段)反演的地表温度(LST)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中、高、极高温区3个温度类别的变化趋势与桂林市城市扩张趋势基本一致;NDBI与LST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NDVI、MNDWI则与LST成负相关关系,且各参数对地表温度响应的程度各有差异。该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桂林市热岛效应现状、缓解热岛效应及推进桂林市生态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67.
正一、"知识共同要素"提出的现实意义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将迁移定义为:迁移是学习者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所发生的影响[1]。迁移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技能或已形成的方法或态度等对新旧课题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迁移的实质是一种揭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的过程,即要实现新旧课 相似文献
968.
利用1962~1993年南极16站地面至30hPa10个标准层上月平均温度、南极臭氧总量以及2800MHz太阳通量资料,采用最大熵功率谱方法,研究了各季中月南极诸高度气候的线性趋势变化、熵谱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结果显示:南极平流层气温(臭氧总量)在各月均呈变冷(减少)趋势,10月100hPa气温(臭氧总量)10年的变率最大达-1.8℃(-14.8%).南极对流层气温(2800MHz太阳通量)在各月均呈显著增暖(增强)趋势,1月500hPa气温(太阳通量)10年的变率高达0.4℃(22.1个单位).各月太阳通量均呈显著的3年及9~10年甚低频-年代际周期变化。而对流层850~500hPa气温变化熵谱仅在7月具有相应的特征,南极对流层顶气温在各季中月均无显著的趋势变化及周期性变化。提出南极春季臭氧的显著减少及夏季太阳通量的增强是平流层显著变冷及对流层变暖的重要原因;南极夏季对流层显著增暖导致南极大陆边缘部分冰雪消融,可能是近年来全球海平面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9.
通过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背景的分析,成藏有利区层序样式基本特征的研究和油气成藏有利区的预测,笔者认为在具备盖层条件的前提下,有利区应该具备烃源条件和储集条件配置关系良好,一方面H型二级层序样式格架中海侵体系域烃源岩具备较多的T型三级层序或较少的H型三级层序;另一方面,H型二级层序样式格架中高位体系域储集岩具备较多的H型三级层序或较少的T型三级层序。中扬子区的下古生界总体上保存条件优越,有利区主要位于湘鄂西、宜昌斜坡和江汉平原南部;上古生界总体上保存条件差异性明显,有利区主要位于渝东-鄂西区和江汉平原区。 相似文献
970.
福建福安白云山河床侵蚀微地貌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安白云山蟾溪、龙亭溪、长洋溪为花岗岩峡谷溪流,河谷中发育有数量众多、规模巨大、形态各异的石穴、凹槽,成为遐迩闻名的“地学奇观”。调查表明,白云山河床基岩及岸壁上所发育的石穴、凹槽,是更新世以来河床受不同水动力条件影响及大气降水长期侵蚀形成的各类壶穴、垂直冲蚀弧形凹槽等,是发育在晶洞碱长花岗岩中的河床侵蚀微地貌。流水及漩涡流侵蚀,砂、卵石随漩涡流磨蚀是形成壶穴的主要外动力。河床岸壁上垂直冲蚀弧形凹槽主要由大气降水侵蚀而成。白云山地区河床壶穴数量众多、类型齐全,系统地展示了不同水动力条件流水侵蚀作用、壶穴发展及基岩河床演化过程,是宝贵的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