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568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41.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主要城镇环境工程地质勘查及历次地质调查数据为基础, 分析了地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 选定了坡度、岩性、地震、河流、降水等评价因子,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组合赋权的方式确定评价因子的综合权重, 最后利用GIS的叠加、以及重分类功能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结果表明: 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人口相对密集的城镇(河谷)一带, 地质灾害分布相对密集, 危险性较大. 而以农牧业为主的中、高山区地质灾害分布相对稀疏, 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942.
基于参数劣化的软硬相间顺层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德明  李长冬  雍睿  王姣  胡斌 《岩土力学》2014,35(Z1):195-202
三峡库区侏罗系地层具有独特的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和结构特征,侏罗系砂泥岩软硬相间地层是该地区典型的易滑地层,是滑坡集中发育的地层之一,也是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区域。为深入研究软硬相间层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通过对理论概化模型的分析,构建了软硬相间顺层岩质边坡的参数劣化计算模型。考虑风化作用对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劣化的影响,引入空间变异函数,提出软硬相间层状岩质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劣化模型,导出软硬相间层状岩质边坡沿层面方向抗剪强度参数劣化的函数表达式,表征了分析点的风化影响厚度与其强度参数的一一对应关系,有利于边坡稳定性的定量分析。利用该函数表达式对沿层面方向岩体的强度参数进行劣化,利用劣化后的强度参数进行稳定性评价,得到分析点至坡面距离与该点稳定系数的对应关系曲线,并结合三峡库区边坡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指出软硬相间层状岩质边坡岩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劣化对其稳定性评价具有较大影响,单平面滑动的稳定分析中抗剪强度参数沿层面恒定分布的假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不考虑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的劣化,可能导致稳定性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943.
分析针灸处方数据库,从治疗某一种疾病的所有腧穴中寻找主要腧穴,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数据以名老中医针灸处方为基础,将治疗疾病的腧穴字段分解成标准腧穴并建立网络关系。将网络分析方法k-core改进,寻找腧穴网络关系中的主要腧穴。对数据库中存在的67种疾病逐一验证,主要腧穴个数的范围为3~9个,符合针灸腧穴配伍规律。结论:k-core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寻找出治疗疾病所用到主要腧穴。  相似文献   
944.
以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文化专题数据为基础,并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基于富媒体技术建设宁波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主要从关键技术、数据集成及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作详细介绍。宁波市数字文化地图服务平台是展示宁波独特文化资源最好的媒介,是宁波市的一张“名片”,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45.
福建地区环境噪声瑞利波群速度层析成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福建、广东、江西和浙江等4省数字地震监测台网中69个宽频带台站2010年4月13日~10月13日的速度型噪声记录和互相关技术,提取两两台站间的瑞利面波格林函数,并利用层析成像技术最终反演获得了福建地区(115.7~120.5°E、23.6~28.35°N)瑞利面波群速度的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福建地区周期为3~5s的瑞利面波群速度在2.73~3.17km/s之间,平均速度为2.96km/s。瑞利波群速度横向变化与福建地区地表构造特征和地热异常区分布情况是基本吻合的;该群速度分布图在漳州盆地和福州盆地区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低速异常,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盆地沉积层和高地热的影响;杉岭地块属于山地地形,但由于受到高地热的影响,因此表现为低速异常;永安-玳瑁山地块为山地区,而受到中地热的影响,速度异常表现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946.
为实现大范围、高精度基准重力梯度数据库的构建,考虑到重力梯度场对地形质量的敏感效应,一般利用恒密度数字高程模型来求取重力梯度值,从而忽略了地形密度变化以及水准面以下密度异常对重力梯度的影响。根据重力位理论中求解边值问题的数值应用方法,直接利用重力异常数据求取重力梯度场,弥补了密度变化和密度异常在重力梯度上的反映。根据模型算例和实测重力异常数据求取了剖面重力梯度值,结果表明,限于重力数据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可恢复中长波段重力梯度场。该方法与地形数据求取重力梯度和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等方法技术相结合,对重力梯度数据库的建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7.
根据储层中沥青的产状、元素组成、固体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芳烃色谱-质谱等,对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其总体上具有低H/C原子比值、高反射率的特征,是古油藏原油经裂解形成的残留物。储层沥青的正构烷烃分布较为完整,碳数在C16-C31范围,没有受到明显的生物降解作用。其可能的烃源岩发育于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为海相泥页岩。固体沥青碳同位素值介于-33.1‰~-35.4‰之间,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同时,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也与下寒武统烃源岩相似,表明其烃源来自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相似文献   
948.
德日乌兰哈达中心式破火山机构是晚侏罗世时火山活动产物,围斜内倾,环状、放射状断裂发育,环状断裂以各种岩脉充填.火山通道为粗面岩所占据,测其同位素年龄140.8±2.0 Ma.  相似文献   
94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石油的需求激增,石油运输业和开采业规模不断扩大,航运活动日趋频繁,油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对海岸带生态系统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针对溢油风险,辨识和评价海岸带生态环境敏感性,了解溢油敏感因素空间分布状况,为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保护敏感环境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立足于海域资源的生态视角与社会经济视角从海岸资源、生物资源及人类利用资源,探讨建立溢油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环境敏感指数的核算方法,并以辽东湾进行实证分析,揭示辽东湾海岸带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规律,为溢油应急反应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保护敏感环境资源。结果表明,辽东湾溢油敏感程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差异化,敏感性指数在0.06~1.58之间,运用Arc GIS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其中,盘山县、绥中县、凌海市、兴城市和瓦房店市敏感性指数在0.98~1.58之间,呈现较高水平,但敏感性来源不尽相同,因此,各县(市、区)溢油应急响应上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950.
伴随气候变暖与人类开发活动日益加剧,滨海湿地面临的海岸挤压威胁受到多学科广泛关注。蓝碳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蓝碳功能对海岸挤压的响应过程及其关键区域的认识尚不清晰。本研究在提出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影响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以辽东湾北部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Landsat影像、数字高程数据与碳储量调查数据,分时段对海岸挤压与蓝碳功能进行测度,进而以分段线性回归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二者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1995—2020年间,研究区海岸挤压较强风险区与蓝碳功能较弱区均呈先降后升态势,但在辽河两岸差异显著;研究期内,辽东湾北部区蓝碳功能与海岸挤压呈倒U型关系,当海岸挤压指数超过0.214时,滨海湿地碳汇能力显著下降,超过0.311时,碳汇能力下降趋势有所缓解;由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失调,海岸挤压与蓝碳的矛盾在滨海工业园区表现尤为突出。加强此类区域的保护与修复,能够提高沿海地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湿地“减压增汇”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