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宁区位优越,接杭临沪,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块,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四大经济圈的交汇点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越来越成为倒逼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保护耕地、保障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国土文化成为我们国土资源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2.
天津港气象水文综合预报系统是针对天津港安全生产特点和需求,集气象、水文要素监测实况和预报于一体、信息量大、获取及时、使用方便的一个具有行业特色的实用专业平台。该系统采用WRF大气模式和ECOM、ADI两种海洋模式以及计算浪高的半经验半理论的公式对海上大风、能见度、风暴潮、风浪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依据自动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从而实现了港口大雾、大风、风浪和风暴潮这四个方面的预报模拟,并提供了相关的可视化产品。  相似文献   
33.
福建省夏季高温成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邹燕  周信禹  林毅  朱艳萍  高珊 《气象》2001,27(9):26-30
通过对1961-1999年7-9月各高温过程环境背景的统计分析,探讨造成福建省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形势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高温过程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空性和时间性;(2)西太平副热带高压是影响福建省高温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3)热带系统外围西北风场控制下的显著增温现象是影响高温过程的重要天气系统;(4)地形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气温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4.
9608台风外围对流云团造成闽南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毅  刘爱鸣 《气象》1997,23(10):35-38
分析表明:当9608叶风在福建登陆并行西北行之后,台风东侧东南风和西南风中强并在闽南地区形成暖湿切变,台风西侧的下沉偏北气流加强了闽南地区的湿斜压锋区,提供了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台风低压西北方干舌卷入并向南扩展、地面中小尺度国界事系统、地面中尺度能量锋区以及闽南特殊的地形作用均加强了对流云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5.
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干旱区典型人工绿洲-北屯绿洲1989和2005年两期遥感影像进行了处理,分析了绿洲16年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及"时-空替代法"等方法,对人工绿洲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和植被对LUCC的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屯绿洲耕地和盐碱沼泽地面积不断增加,垦荒和撂荒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的两个主要过程.(2)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和pH值的影响显著.(3)耕地的土壤盐分含量低于弃耕地和荒地.(4)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群落组成发生较大变化,优势种更替明显.  相似文献   
36.
低空急流对0212号台风"北冕"后部暴雨影响的分析和数值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首先用实测资料分析了0212号台风"北冕"造成福建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特征,指出低空偏南风急流的北抬和加强为远离风暴中心的福建东南沿海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然后用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分析了低空偏南风急流强度变化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强度变化对福建东南部的暴雨落区及强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7.
推导了地震海啸波传播的理论方程,并时局地地震海啸情况下的理论方程进行了求解.基于Boussinesq方程出发,建立了二维局地海啸渡传播数学模型;对局地海啸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差分格式采用交替方向隐格式,即ADI方法.利用该模型对发生在台湾海峡的一次地震海啸进行了模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理论方程的计算结果以及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较好.为局地海啸波传播提供了一种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38.
福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定量化评估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福建省为例,探讨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识别方法和综合强度评估模型。采用福建省6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首先在给定区域性暴雨过程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筛选出941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次选取区域最大日降水量、区域最大过程降水量、区域暴雨范围和区域暴雨持续时间4项暴雨过程指标,采用百分位数方法分别确定4项指标的等级划分标准;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福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并给出福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等级划分标准。业务服务和历史事件验证表明:采用该方法的评估结果较为合理,且与历史重大暴雨事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9.
北部湾大道位于灰岩分布区,灰岩为石炭系天子岭组,岩溶发育,表层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岩土稳定性较差。通过分析工程沿线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AHP-FUZZY)对岩溶地面塌陷进行综合评判,并依据评判结果进行岩溶地面塌陷发育强弱分区,进而对未来岩溶塌陷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40.
基于潮州市100m×100m的高程数据和包含周边10个气象站点的日照百分率数据,应用GIS技术和回归统计模型对潮州市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创建的各月和年日照时数空间分布模型显著性水平大多为0.01,研究区内的2个气象站的日照时数模拟值和实际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误差百分率在6%以下,模拟结果有实用价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潮州市的日照时数除了受太阳高度角影响外,还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最低和最高月日照时数分别出现在2月和7月;海拔、坡度等地形因子对日照时数有明显影响,最小日照时数出现在约1100~1200m海拔高度或坡度70°~75°上,低海拔地势平缓地区日照时数明显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