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2篇 |
免费 | 425篇 |
国内免费 | 6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4篇 |
大气科学 | 514篇 |
地球物理 | 366篇 |
地质学 | 1517篇 |
海洋学 | 373篇 |
天文学 | 29篇 |
综合类 | 184篇 |
自然地理 | 2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88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0篇 |
1978年 | 5篇 |
1966年 | 6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白令海盆pCO2分布特征及其对北极碳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所观测到的白令海及楚克奇海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的变化及其异常, 研究了白令海盆pCO2的分布特征及与周围水文环流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与具有高生产力的白令海陆架区不同, 在白令海盆观测区内, 叶绿素整体水平较低, 生物作用不是pCO2空间分布的主要调控因子, 而水文环流要素呈现出重要影响, 是典型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海区. 研究表明, 白令陆坡流(Bering Slope Current; 后变性为阿纳德尔流, Anadyr Current)对白令海盆pCO2空间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HNLC的白令海盆流过来的白令海亚北极水, 将补充西北冰洋夏季几乎耗尽的表层营养盐, 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增强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 形成有机碳汇; 另一方面, 注入白令海的淡水来源的无机碳在白令海没有向深海输出, 多数会通过阿拉斯加沿岸流注入北冰洋, 形成一个重要的无机碳汇, 这两大碳汇都在北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22.
123.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遗址之一的船帆洞中曾生活过两期古人类(40~37 kaBP和30~29 kaBP)。在第一期古人类的文化层中发现的人工石铺地面在我国旧石器考古中属重要发现,对研究末次冰期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对船帆洞沉积物的植硅体分析显示,尖型植硅体和棒型植硅体数量比较占优势,扇型和块状植硅体含量其次,短细胞植硅体形态中鞍型的含量较多。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剖面至下而上划分为5个气候带,气候环境依次为凉干-冷干-冷偏干-凉偏干-温凉偏干。第一期古人类生活于带I底部,为凉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第二期古人类生活于带Ⅳ上部,为凉偏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植硅体的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H4和H3事件,分别对应两期文化层。两次Heinrich事件改变了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推测是两期古人类离开船帆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4.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冲绳海槽西坡)北部的断块隆脊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冲绳海槽西坡)北部的断块隆脊,是呈长条形的脊状台式隆起,位于29°30′N-31°10′N;128°00′E-128°20′E之间。其由NNE向链状排列的断块山地组成,且与NNE向的断裂构造相一致,其顶部水深约300m~400m左右。从实测单道地震剖面看,隆脊的东西两侧均有断层出现。隆脊西坡倾向陆架一侧,坡度大,有的地方坡度超过10°;而东侧坡度较缓,仅1°左右,缓倾至海槽西坡坡底,并以沟坎式与冲绳海槽槽底相连。冲绳海槽地区的构造运动,使隆脊地区受到断裂构造的作用。NNE向的大断裂使该隆脊位置的东西两侧断裂下降而中间抬起,加之下部岩浆上侵,显现出链式排列的断块山地,表现为一条长形的断块隆脊构造地貌体。推测该地貌体形成的时期较晚,它是与断层的发生同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5.
东海陆坡北部隆脊地形趋势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4年以斑的调查,都发现在东海陆坡北部300-500m等深线之间,出现一条NNE走向的隆脊地全,西两侧下降近百米以上;用趋势面方法对该隆脊进行地形趋势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6.
真空预压法加固吹填土的孔隙水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真空预压法处理吹填土时,孔隙水压力变化常常反映土体固结程度的好坏。通过6个模型箱试验,监测不同排水系统下孔隙水压力变化,确定有效排水体间距。研究发现0.4m间距的土内孔压下降效果比0.8m间距的土内孔压下降效果好;排水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与排水体类型有关,且距离排水体10 cm处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仅为排水体内孔隙水压力的1/2弱;滤膜排水系统中的吹填土孔隙水压力下降幅度最快,B型排水板系统次之,而砂井系统最慢。另外,对于吹填土而言,排水体有效间距介于0.4m与0.8m之间,其中滤膜的有效间距最大,B型排水板次之,砂井远小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127.
128.
129.
130.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大亚湾核电站海洋生态零点调查,于6月28—30日在厦门召开第一年大亚湾海洋生态零点调查成果鉴定会。该所受国家海洋局委托、邀请广东省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等21个单位的38位专家进行了鉴定,认为其成果“已经达到当前国际同类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