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篇 |
大气科学 | 15篇 |
地球物理 | 22篇 |
地质学 | 146篇 |
海洋学 | 11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52.
底部滑脱层流变性和厚度变化对褶皱冲断带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脱层是影响褶皱冲断带的第一因素。为了探讨底部滑脱层流变性和厚度变化对褶皱冲断带的影响,本文通过二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常见的泥岩滑脱层具摩擦性质,此类冲断带采用弹塑性模型;而盐岩滑脱层具蠕变性质,此类冲断带则采用黏弹塑性模型。结果表明,底部滑脱层流变性以及厚度对冲断带的变形影响很大。当滑脱层为泥岩时,发育典型的叠瓦状构造样式,变形序列为背驮式向前扩展的有序序列。而当滑脱层为盐岩时,发育背、向斜相间排列的侏罗山式构造样式,并以无序序列演化。底部滑脱层厚度的变化,对泥岩滑脱层的冲断带而言,主要改变其表面坡角,对构造样式和演化序列影响不大;但对盐岩滑脱层的冲断带影响很大,不管滑脱层最厚的地方分布在后陆还是前陆,变形都会最强烈,地表凸起最高。从后陆向前陆加厚的盐岩滑脱层结合由后陆向前陆略为减薄的上覆地层可产生罕见的后冲、后展式演化序列。这些变形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盐岩比泥岩具有小得多的剪切强度所致。 相似文献
53.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异常压力分布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松辽盆地徐有围子地区深层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与流体压力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异常高压是由烃的生成、差异压实以及粘土矿物的转化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异常低压则主要归因于地层接线员升剥蚀和流体的运移。 相似文献
54.
55.
陶枣煤田晚古生代煤中硫及伴生有害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山东陶枣煤田晚古生代洪进行了形态硫分析、煤中黄铁矿伴生无奈的探针测试及煤中微量元素中子活化分析,结果表明,高硫煤中有害物质主要来自煤中黄铁矿,黄铁矿硫占总硫的75%以上,同时黄铁矿中伴生有大量有害元素,其质量分数与种类又与其成因类型有关。黄铁矿中伴生有害元素质量分数约在0.5%至2.5%之间。太原组高硫煤中的有害元素以Cu,As,U,Ph,Mo和Co等为特征,其成因与硫的聚集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As与Fe存在相关关系,As主要赋存在Fe和Cu的硫化物中。U的富集与海水的影响有关,同时也受岩浆活动的影响。侵入体附近的低灰天然焦含U最高,达10×10-6。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推测对于高硫煤采用重液洗选除硫除灰时,也可同时去除大部分有害元素,应予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6.
57.
泥漿失水量滤紙測定法,又称馬克西莫維奇測定法,是利用泥漿中含有的水分(主要是游离水)在濾紙上的滲透距离來測定泥漿的失水量。当泥漿中往濾紙滲透的水量愈多则濾紙上的水湿距离愈大,泥漿的失水量也愈大;反之,所得泥漿的失水量愈小。这是苏联野外勘探隊簡便测定泥漿失水量的方法,尤其是在缺乏电源和仪器(測定失水量)的勘探隊使用更为 相似文献
58.
59.
纳赤台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出露的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纳赤台群碎屑岩段的地层时代及物质来源进行限定,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提供依据。前人多认为纳赤台群的地层时代为奥陶纪或奥陶纪—志留纪,但是志留纪、二叠纪甚至新生代的观点也同时存在。通过对纳赤台群碎屑岩段进行碎屑锆石年龄研究,得到最年轻的锆石年龄538±10Ma,结合侵入其中的英云闪长岩体的年龄为427.7Ma,将纳赤台群碎屑岩的沉积时代限定于538~427Ma之间,另外由于纳赤台群特殊的演化意义,结合沙松乌拉组和赛什腾组的地层时代,将纳赤台群碎屑岩的地层时代确定为奥陶纪,并认为有可能延伸至早志留世。得到的碎屑锆石年龄谱显示约2450Ma、约1100Ma、约980Ma、约810Ma、约650Ma五个明显峰值,结合纳赤台群碎屑岩近源堆积的特征,将得到的锆石年龄与东昆仑及邻区出露的老地层和岩体时代进行比对,推测白沙河岩组、小庙群、万宝沟群及新元古代早期在东昆仑地区形成的中酸性岩体为其可能物源。将得到的锆石年龄与各期重大构造-岩浆事件在昆仑造山带留下的地质记录进行对比,推测认为,纳赤台群碎屑岩的源区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并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中元古代晚期构造-岩浆事件(格林威尔运动)和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60.
焦炭结构构造对焦炭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显微图象分析与宏观图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北京焦化厂17 个矿点原料煤的小焦炉焦炭和生产焦炭的结构构造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强度作了测试。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 气孔壁厚度和气孔壁的光性结构组成是影响焦炭强度的主要因素, 而气孔的大小及其分布状况却对焦炭强度的影响较小。最后建立了焦炭强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