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1.
乌梁素海冰封期湖泊冰盖组构特征对污染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季节性冰盖污染物分布规律,于2013-2014年冰封期,钻取乌梁素海湖泊冰盖冰芯试样,观测冰厚并对冰芯晶体结构、气泡含量、污染物浓度(总氮、总磷和COD_(C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盖可分为4层,中间2层冰晶体粒径较大且气泡含量较少,为冰盖热力生长区.冰盖以柱状晶体居多,粒径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气泡含量随冰盖密度增加而减少.冰盖结构特征与污染物分布具有相关关系,冰芯密度及气泡分布与总氮、总磷和COD_(Cr)相关关系分别为0.8965、0.8718、0.8184,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揭示冰封期湖泊水质特征,为季节性湖泊冰盖研究及冰封期湖泊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2.
新疆阿希地区金矿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伊宁县阿希地区发现的大中型金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系统,赋存于晚古生代拉张环境下形成的吐拉苏火山盆地内,三级火山构造分别控制矿带、矿田和矿床.矿床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酸性-酸性(偏碱性)陆相火山岩系,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可分成冰长石-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在成矿时代、构造环境上有别于以前确认的浅成低温热液系统,对于扩大找矿领域,推进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均具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以地理教育领域的权威刊物《高教地理学杂志》(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1999-2018年刊登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ENDNOTE、EXCEL、VOSVIEWER等软件梳理了国际高等地理教育领域研究者的国家与地区分布、研究机构、核心作者和研究热点等方面的数据。结果表明:在国际高等地理教育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英国、美国,以发达国家为主;较高产的机构为切斯特大学、普利茅茨大学;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来自英国;主要的研究热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高校地理课程设置、野外实践和地理教育中的性别因素等。  相似文献   
11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台风强度和强台风数量不断增加, 加剧了磨刀门水道咸潮灾害的变化形势。本文采用SCHISM(semi-implicit cross-scale hydroscience integrated system model)模型建立磨刀门水道三维水流盐度数值模型, 分析台风路径对磨刀门水道盐水入侵的影响。选取以“纳沙”为代表的西径型台风和以“天兔”为代表的东径型台风, 发现二者对盐度输运和层化过程的动力响应具有差异性。东径型台风导致外海减水, 平流通量向海增大; 而西径型台风引起外海增水, 逆转了原本向口外输出盐度的平流通量, 会引起严重的盐水入侵。台风不仅引起外海的增减水效应, 还带来强劲的局地风作用, 对水道流速和盐度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在西径型台风下, 顺河口向上游的风会减弱盐淡水分层, 并加强平流项的向海输出; 而在东径型台风下, 一定强度顺河口向下游的风加强盐淡水分层, 但当风速过强时, 则会削弱盐淡水分层。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对克鲁伦河流域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主要离子水化学与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利用Durov图、空间插值、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水与地下水水化学与氢氧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a-HCO3型,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Na-Cl和Ca-Na-HCO型。克鲁伦河水主要离子浓度与氢氧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显著较地下水稳定、空间差异小。流域内地下水与地表水主要来自降水补给,地下水也是克鲁伦河的主要补给源。氘盈余变化揭示出克鲁伦河水的蒸发分馏程度强于地下水,除流域内水体蒸发主要受地质地貌影响外,人类活动对河水的影响显著于周边地下水。G3点所在的西庙为一个完整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其表现出的水化学与氢氧同位素特征均异于其他地下水。流域内部分地下水F-含量超标,虽然一定程度是受人类活动影响,但更多的是基于综合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的自然现象,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应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避免氟中毒事件重现。  相似文献   
116.
2021年珠江东江流域遭遇1956年以来最严重干旱,上游控制断面博罗站年均径流较多年平均减少了64.5%。在此极端干旱条件下,2021-2022年枯水期珠江口东江三角洲遭遇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强咸潮上溯,严重威胁到区域供水安全。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东江三角洲各水厂含氯度数据,利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识别了咸潮上溯与径流、潮汐、外海含氯度及海平面波动等影响因素间的相位关系与共变周期,揭示了极端干旱条件下东江三角洲咸潮上溯的主控因素及含氯度峰值交替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2021-2022年枯水期东江三角洲咸潮上溯主要影响因素为潮汐与伶仃洋湾内含氯度,其次为外海海平面波动,三种因素对东江三角洲咸潮上溯影响的时间尺度相互交织。5~9 d的周期变化主要受外海海平面波动影响;14.8 d的变化周期主要由大小潮及伶仃洋湾内含氯度控制;28~32 d的周期变化主要影响因素为伶仃洋湾内含氯度。东江三角洲含氯度峰值交替变化的原因主要为伶仃洋湾内含氯度与潮汐间存在相位差 (相关系数r=0.73,显著性水平P<0.01),并叠加外海海平面波动上升的影响(r=0.31,P<0.01)。本文可为东江三角洲咸潮预报及流域调度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7.
“城中村”,指的是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原来处于城市边缘,周边土地因用于城市建设而逐步被城市包围,但其剩余土地性质、建筑格局、社会管理和居民生活方式等仍保留传统农村特征的村落。城中村,既是当今社会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产物,又是城市化进程必须解决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8.
硒剂量对钝顶螺旋藻的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进行不同剂量水平的硒处理,以单位生物量S.platensis的加硒量为硒剂量(xSe=CSe/W(S.platensis)),通过每天向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硒,维持螺旋藻生长期的硒剂量为恒定水平(即每天的xSe相同),研究不同硒剂量对S.platensis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除了APX之外基本上随xSe的增大而增大;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S.platens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藻体MDA含量小于或接近于对照组;当xSe不小于0.2时,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下降,其中,xSe为0.4的实验组的生物量则比对照组下降了21%;藻体MDA含量随xSe的增大而上升.实验结果提示,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螺旋藻产生营养作用,而当xSe不小于0.2时硒对螺旋藻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9.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论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并从时间和区域维度做了拓展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直接促进居民消费;(2)数字经济促进消费的间接作用表现为在供给侧提升产品多样性,在需求侧提高居民收入,在市场侧促进市场一体化;(3)数字经济不仅驱动了本地消费,还对经济水平相近省份的消费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4)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驱动消费的作用随经济水平提高而增强,具有时间可持续性,同时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呈现更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益贫式特征。研究结果拓展了数字经济驱动居民消费的研究视角,并为依托数字经济提振消费需求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0.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呈现增加趋势.通过构建表征复合高温干旱重现期变化的全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复合高温干旱变化的归因方法,并利用1921~2020年月气温和月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中国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量化降水变化、气温变化和降水-气温相关关系变化这三种驱动因子在中国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变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气温变化、降水变化、降水-气温相关关系变化对干旱高温复合事件变化的贡献依次递减.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外的区域均导致复合事件增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之一;降水变化是中国西部特别是新疆北部、青海和甘肃地区复合事件减少的重要原因;降水-气温关系则与其他驱动因子一起导致了在华南地区复合事件重现期的缩短和华东、西北部分地区复合事件重现期的增加.与此同时,降水和气温的均值趋势与离散程度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复合高温干旱事件重现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