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自然灾害的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关联度是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性的量度。本文基于计算自然灾害损失评价指标的参考序列U0和其比较序列Ui之间的关联度这一思路,建立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并以新疆“96.7”洪水灾害灾情评估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得出了新疆“96.7”洪水灾害中部分地州市灾害等级的归属及其等级序列。结果表明:应用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进行自然灾害灾度等级划分,既避免了人为的主观任意性,又能够很好地与实际相吻和。因而,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是一种科学、实用的灾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2.
由于金矿物的形态可以指示金矿床的许多成因信息,因此,笔者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金矿物的形态与形成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金矿物的形态随其形成温度、压力的升高及成矿溶液中金浓度的增大而从复杂的聚形、树技状等晶体向简单的聚形或单形,如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及八面体方向变化;金矿物晶面阶梯高度亦随之而增大。这种规律与实际矿床中金矿物的形态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53.
金的成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金的成色的概念,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是Fisher(1945)的定义,即金矿物中金的总量与金、银总量之比乘以1000,用于分数表示:金  相似文献   
54.
扇蟹科Xanthidae在西沙群岛蟹类区系组成中占绝对优势,约占总种数的50%以上,其中以中、小型的个体居多。它们生活于潮间带的珊瑚礁中,多数具有美丽的颜色。其中有的种含有毒素,不能食用,如花纹爱洁蟹Atergatis floridius (Linnaeus)、铜铸熟若蟹Zosimus aeneus (Linnaeus)及颗粒扁足蟹Platypodia granulosa (Ruppell)等;经研究证实,所含蟹毒是一种麻痹毒素paralytic toxin,食后会引起四肢麻木,昏迷,严重者导致死亡(Hashimato et al.1967; Inque et al.1968)。本篇记述扇蟹科蟹类40种,隶于24属,其中31种为我国新记录(文中种名后具有*号者);有两种系采自中沙群岛,在此一并报道。  相似文献   
55.
在西沙群岛蟹类的种类组成中,栖息于潮间带的种类与栖息于浅海区的种类有很大的不同。梭子蟹科(Portunidae)是潮下带浅海区最为常见的类群之一。它们大都生活在礁盘的浅水中,常潜伏于珊瑚礁缝隙中或礁块下。梭子蟹科中的大部份种类,特别是Portunus,Thalamita与Charybdis三个属的所有种类,均可食。但迄今在西沙群岛所采到的标本,多系Portunus与Thalamita两属中的中、小型种类,真正具有经济价值的大型食用种类尚未发现。本篇包括梭子蟹科15种,其中包括1新种,有5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56.
中国湿地分级体系建设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一些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湿地保护与管理已经成为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问题。为了促进中国湿地分级体系的进一步规范,通过对湿地分级体系、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湿地名录等资料整理和比较,分析了中国湿地分级管理的必要性和现状,探讨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及其名录进展等。结果表明,首先,在有限资源和条件下,中国建立湿地分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其次,通过10余年的湿地分级管理探索,中国提出了建立包括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湿地分级体系;有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法规、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其湿地分级体系,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经公布了其重要湿地名录,同时,多个省级行政区分别从湿地生态系统、物种、湿地文化等方面制定了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建立湿地分级体系是对中国现有湿地保护管理的有益补充;指出了目前中国湿地分级体系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认为中国的湿地分级体系总体上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应该进一步明确其细化分级等级,协调地方湿地分级管理与国家要求的关系,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应该尽快制定地方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及其名录,正确处理湿地分级体系与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人地系统耦合框架下的生态系统服务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生态系统服务是连接自然环境与人类福祉的桥梁,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在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地系统耦合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与需求等研究前沿,提出了未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研究结论认为:①国际生态系统服务模型发展迅速,SAORES模型是中国生态系统服务模型优化与参数本地化的突出代表;②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具有相对复杂的时空尺度,权衡分析的前提是辨析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服务的作用机制;③自然因素是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布的基础,土地利用能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社会经济因素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差异;④为明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耦合关系,需进一步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流的运移路径;⑤未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需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和机制分析、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与需求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评价集成与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与人地系统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与大数据集成等。  相似文献   
58.
基于Kriging插值的黑河分水后中游地下水资源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临的共同难题.20世纪黑河下游地区河水注入量的持续减少,使得依赖河水补给的地下水相应减少,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恢复黑河下游生态环境,从2000年开始了黑河生态应急输水工程,实施水量的统一调度.中游地表水利用量的减少无疑会对地下水资源产生影响.根据黑河中游地下水观测数据,运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分水前的20世纪90年代和分水后的2004-2005年间的地下水位和储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游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地下水位不同程度上都在下降,其范围在1.3~2.68 m,地下水可开采储量也随之减少,估算减少总量约为8.23×108m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分水使得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数量减少,占总减少量的60.8%;另一方面,河水供给的减少促使中游地区转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中游地区地下水资源量日益短缺.  相似文献   
59.
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易损性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是灾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易损性问题的讨论,把铁路系统功能失效作为综合性要素,选取灾害密度、灾害频数、断道时间、断道次数以及断道强度作为评估指标,对亲亚欧大陆新疆段沿线的6个工务段的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分区计算,并根据各指标贡献率赋予权重值和进行灰色分级,然后构造模型,将初始化后各指标值代入分别求算各工务段我段的易损度。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工务段辖属区段为极强易损区段,石河子工务  相似文献   
60.
杨思宇  易丽  王双杰 《地震》2018,38(3):115-122
大量震例表明地震前后可以观测到地下水成分的变化。 本文通过差应力下花岗岩与水反应实验模拟研究花岗岩含水层在应力积累至破裂过程中水化学组分的变化, 并探讨了地震水化异常的形成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差应力及其加载时间的增加, 溶液中不同离子浓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其中Na+、 K+和Cl-的浓度变化最明显。 随着差应力的增加, 三种离子浓度分别增加到3.3、 2.5和11.6倍。 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 三种离子浓度分别增加到3.2、 3.1和12.5倍。 这种变化可能主要与花岗岩中矿物的溶解有关, Na+、 K+和Cl-可作为花岗岩含水层地震水化前兆监测的灵敏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