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人工冻融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杨平  张婷 《冰川冻土》2002,24(5):665-667
研究了原状土与人工冻融土的密度、干密度、含水量、饱和度、孔隙比、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渗透系数等物理指标, 以及抗剪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模量等力学指标的差异性. 土冻融后, 密度、干密度及塑性指数略有降低, 孔隙比、液性指数略有增大, 而其它物理指标基本一致. 粘土冻融后, 渗透性大大增加, 为原状土的~10倍, 而砂土仅略有增大. 粘土冻融后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原状土的1/~1/2, 灵敏度降低, 其结果对冻结法向市政岩土工程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杨平 《湖泊科学》2014,26(5):807-812
湖泊的环境、生态问题与流域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和解决湖泊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环境社会学一种理论如何付诸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尚处于探索过程之中.通过了解日本环境社会学以及生活环境主义的起源和思想,总结日本琵琶湖将生活环境主义思想应用于湖泊治理中的各种方法和实例,分析环境社会学在湖泊治理中发挥的作用.通过环境社会学在琵琶湖的治理中的经验,探讨生活环境主义在湖泊治理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认为在下一阶段的湖泊治理中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会成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3.
综合钻井、大量实测剖面、样品测试分析和区域地质资料,对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烃源岩生烃强度、镜质体反射率、砂岩储层物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评价。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主要油气储层类型为中-粗砂岩,有利层段主要发育在白果湾组一段、三段和四段,砂岩具有中孔低渗、区域分布广、厚度大等特征,ZD-1井揭示砂岩含油气性好。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烃源岩在盆地中心厚度大,盆地中心的生烃强度达(56.74~97.70)×108 m3/km2。烃源岩成熟度(RO)在1.08%~3.98%范围,具有东低西高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西昌盆地油气形成的关键指标,优选了夹铁-四开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有利区和4个甜点区,该区生烃强度(10~80)×108m3/km2,RO为1.08%~3.0%,中-粗砂岩厚度为10~50m,天然气资源量为6756×108m3,可形成"改造再重建"致密砂岩油气藏。  相似文献   
64.
根据多门类化石古生态和岩相、沉积构造等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纪的古气候和沉积环境。介形类、轮藻、叶肢介、双壳类和植物等化石在地层中的产出特征反映了当时以湖沼及滨浅湖为主的沉积环境,广泛分布的植物及孢粉化石组合面貌的变化揭示出盆地北缘早、中侏罗世为热带-亚热带温湿气候,早侏罗世晚期和中侏罗世晚期古气候两度明显干热化。陆生植物与湖沼相动物化石的交替出现,反映了盆地北缘侏罗纪湖泊、沼泽与低山相间分布的古地理面貌。早侏罗世湖泊多期发育但规模较小,中侏罗世中晚期湖泊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65.
迄今,尼泊尔及其南侧邻区元古宙以来的构造-沉积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为了促进区域地质认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新的研究发现,对尼泊尔低喜马拉雅带及以南的构造-沉积演化首次进行系统性总结与讨论.结果表明:尼泊尔低喜马拉雅带及以南与印度地盾北缘在地质历史中的构造-沉积演化息息相关,且自元古宙以来,发育了被动大陆边缘→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等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沉积响应;尼泊尔西部的Dailekh群属于~1.8 Ga以前或前哥伦比亚超大陆之前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Vindhyan超群为下断上坳的陆内裂谷沉积,尼泊尔境内的Lakharpata群相当于下Vindhyan群;Gondwana超大陆裂解导致由北往南形成一系列初始发育时间越来越晚的裂谷盆地;Surkhet群至Siwalik群为被动大陆边缘至前陆盆地沉积,其中,Surkhet群Swat/Subathu组是喜马拉雅南侧地质历史上最后一套海相沉积地层,也是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转换期的沉积响应;Siwalik群大规模的磨拉石建造标志着喜马拉雅快速和大幅度隆升,该群沉积成岩后,印度-欧亚板块进一步的挤压作用导致了地质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MFT与Siwalik褶皱带,并奠定了喜马拉雅带现今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66.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介形类爆发与绝灭事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富含微体化石,节肢动物介形类分布尤其广泛,其中Cetacella、Cypridea、Austrocypris、Hemicyprinotus、Cyprideis 和Ilyocypris inermis是晚侏罗世以来各相关层位的标准化石。这些水生生物的绝灭或发生均很迅速,在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均可对比,具有生物事件地层学意义:Cetacella属的绝灭可能是侏罗、白垩纪之交全球性的古气候降温和气候带变化在柴达木盆地的反映;早白垩世之后Cypridea的迅速衰退是地外因素灾变的结果;中始新世晚期的Austrocypris的绝灭、渐新世Hemicyprinotus的绝灭都与当时地质条件的改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中中新世Cyprideis的爆发推断是青藏高原隆升,导致气候干燥、湖水咸化的结果;而晚更新世晚期I. inermis等介形类动物群的急剧衰减则与全球气候骤然变冷的末次冰期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67.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SCB)是华南裂谷盆地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的重要转折期,也是华南古生代最重要的烃源岩发育时期.铜仁坝黄SCB附近的沉积序列和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时期沉积具有热液活动和缺氧沉积的双重特征,并伴有火山活动,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作者提出了地壳伸展-差异升降-热液上升(伴随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68.
本文利用睛空大气辐射传输分光参数化模式,讨论了到达太湖水面太阳总辐射中光合有效成分所占比例的日变化状况。辐射传输计算所涉及的气象参数采用无锡地区气象站资料;水体反射仅考虑有风浪状况下的水平Fresnel反射。两次湖面实测太阳总辐射日变化曲线与计算值对比分析表明,计算结果基本上能反映晴空条件下太湖水面辐射状况。本文结果对利用总辐射值估算水体生态研究中感兴趣的光合有效成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穹窿构造在北羌塘盆地普遍发育,成为该地区一种重要褶皱样式,其形成机制主要是燕山Ⅲ幕近南北向背斜与前期近东西向背斜的复合叠加。作者进一步指出,穹窿构造是北羌塘盆地最重要的圈闭构造,在油气有利地带近东西向大中型背斜中寻找穹窿构造是确定油气勘探靶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0.
低海拔地区冬季由于凝冻常常会使风向风速传感器冻结,造成风要素资料失真或监测数据缺测,影响数据可用性,造成气象数据历史延续空白,导致无法弥补的历史数据损失。该文利用三穗县国家基准气候站2008—2020年冬季逐日、逐时、逐分钟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以及降水等地面气象监测资料,详细分析冬季冰冻期间风向风速缺测时段的气温、相对湿度、降水等相关信息,找出风向风速冻结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大小的对应关系,从而判定风向、风速易冻结的气象要素阈值,采用USB碳纤维发热片,科学搭建低压加热方式,确保风向、风速传感器设备加热时不被灼伤受损,ZQZ-TF风向、风速监测资料连续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