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33篇 |
免费 | 953篇 |
国内免费 | 10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3篇 |
大气科学 | 673篇 |
地球物理 | 982篇 |
地质学 | 3370篇 |
海洋学 | 678篇 |
天文学 | 102篇 |
综合类 | 499篇 |
自然地理 | 6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185篇 |
2021年 | 194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219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280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259篇 |
2011年 | 262篇 |
2010年 | 244篇 |
2009年 | 237篇 |
2008年 | 212篇 |
2007年 | 200篇 |
2006年 | 217篇 |
2005年 | 210篇 |
2004年 | 206篇 |
2003年 | 216篇 |
2002年 | 183篇 |
2001年 | 205篇 |
2000年 | 182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228篇 |
1997年 | 206篇 |
1996年 | 238篇 |
1995年 | 223篇 |
1994年 | 189篇 |
1993年 | 163篇 |
1992年 | 176篇 |
1991年 | 156篇 |
1990年 | 138篇 |
1989年 | 104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46篇 |
1984年 | 44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6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近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冰芯记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通过对古里雅冰芯中δ^18O,冰川积累量和Ca等指标的研究,恢复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作为温度指标的δ^18O反映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在冷暖波动中逐渐变暖的趋势。作为降水指标的冰川量反映出降水变化具有和温度变化相似的牲即降水在增减波动显示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
44.
45.
黄土是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土,季节性的降雨和蒸发作用必将引起其力学性质和结构改变,从而造成其强度降低和变形增大的问题。通过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黄土抗压强度与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借助SEM图像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其强度变化的微观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单轴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减小表现为非线性的增大;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经历多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含水率增大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不仅仅会使得粗颗粒的接触方式改变与胶体物质和腐殖质数量减少,还会使得土体孔隙直径增大,大、中孔隙所占百分比之和明显增多,进而从微观结构阐述了土体宏观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6.
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是正确认识帕米尔北缘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非常关键的地区,本文利用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和地震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钻井资料,对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的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帕米尔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的盆山结构表现为帕米尔造山带向北冲断和南天山向南冲断所形成的对冲结构; 帕米尔山前为基底卷入式构造,古生界—中生界沿高角度的逆冲断层推覆到新近系和第四系之上,形成山前的古生界—中生界逆冲推覆带; 北侧由受乌泊尔断裂控制的深部隐伏冲断体系和浅部的第四纪背驮盆地所构成。研究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开始于上新世晚期,并持续变形至今,形成了下更新统西域组(Q1x)与下伏上新统、Q2与Q1和Q3 4与Q2之间的不整合。研究区最小构造缩短量为486 km,缩短率为481%。 相似文献
47.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束。最新研究显示,2.20~2.15 Ga的岩浆作用形成了2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在青城子铅锌矿集区北部采集的兰花岭、白砬子花岗闪长岩和黄泊辉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77±19 Ma、2129±36 Ma、1876±29 Ma。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属于弱过铝质、低钾钙碱性—碱性岩石,Zr、Hf、Nb、Rb含量较低,K2O/Na2O值、稀土元素总量极低,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类。根据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εHf (t)值为−5.1~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089~2817 Ma,岩浆源区为约2.5 Ga的太古宙地壳物质和少量软流圈地幔物质。兰花岭地区花岗闪长岩具备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亲缘属性,可能形成于弧岩浆俯冲挤压环境;结合形成于伸展环境的A型条痕状花岗岩特征,认为约2.2 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活动带呈现总体伸展、局部挤压的构造环境,为洋壳板块向龙岗地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或碰撞后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48.
49.
50.
浅谈计算机机房网络系统设备的防雷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电防护包括针对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以及针对建筑物内设备、人员的雷电波侵入防护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简称为“弱电防护”)两大部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机房网络设备对防雷过电压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较好地维护机房网络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最大限度地抑制雷害对机房设备的伤害,减少雷击对机房的危害,根据现有的比较成熟的防护技术,针对所在机房雷害的来源,进行防雷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