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70篇 |
免费 | 920篇 |
国内免费 | 10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2篇 |
大气科学 | 652篇 |
地球物理 | 972篇 |
地质学 | 3230篇 |
海洋学 | 688篇 |
天文学 | 95篇 |
综合类 | 472篇 |
自然地理 | 6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160篇 |
2022年 | 180篇 |
2021年 | 189篇 |
2020年 | 174篇 |
2019年 | 213篇 |
2018年 | 204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206篇 |
2014年 | 270篇 |
2013年 | 219篇 |
2012年 | 254篇 |
2011年 | 259篇 |
2010年 | 248篇 |
2009年 | 231篇 |
2008年 | 215篇 |
2007年 | 191篇 |
2006年 | 216篇 |
2005年 | 208篇 |
2004年 | 195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99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165篇 |
1998年 | 226篇 |
1997年 | 207篇 |
1996年 | 225篇 |
1995年 | 211篇 |
1994年 | 182篇 |
1993年 | 154篇 |
1992年 | 174篇 |
1991年 | 152篇 |
1990年 | 134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55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6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沿岸自然环境 ,双壳贝类经常达到很高的丰度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双壳贝类作为滤食性动物具有很强的滤水能力 ,如扇贝、贻贝、蛤和牡蛎的滤水率均可达到5L/(g·h) ;它们能够过滤大量细小的颗粒物质 ,包括浮游物、浮游藻类、微生物、贝类幼虫和中型浮游动物等 ,还包括来源于双壳贝类以及其它动物 (如鱼 )粪粒的碎屑 [1,2]。双壳贝类通过过滤大量的水体摄取浮游植物和有机颗粒 ,同化一部分有机质 ,其它则以粪的形式排出 ,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养殖生态系 ,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少 ,但已… 相似文献
132.
珠江口外海域滨海断裂带是南海北部陆缘重要的控震和发震构造,其研究关系到区域防震抗震、地壳稳定性评价及对南海构造演化的认识.为探明滨海断裂带沿构造走向上的变化特征,对2015年珠江口海陆联测数据进行了处理,使用射线追踪、走时模拟等方法,获得了珠江口西侧的地壳纵波速度结构模型和滨海断裂带在珠江口地区的发育位置和构造形态等信息.结果显示,珠江口西侧滨海断裂带总体倾向SE,向下可能延伸至莫霍面;沉积层在断裂带陆侧较薄,在滨海断裂带处突然增厚;断裂带内地壳速度为5.3~6.7 km/s,相对两侧地壳表现出低速特征;莫霍面的埋深由断裂带陆侧的28.5 km抬升至其海侧的24.5 km;海陆两侧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非均一性.对比前人在珠江口东侧的研究成果,珠江口外滨海断裂带总体形态特征相似,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自东向西,断裂带内部的结构形态从简单变得复杂,逐渐发育明显的阶梯状断层;北界断裂从断距很大的陡崖式正断层逐渐转变为断距较小的低角度正断层,且北界断裂的位置向北错动了一段距离,断裂带内的低速异常则逐渐变弱.本研究不但可以加深对滨海断裂带浅、深部结构的认识,而且还能为研究南海北部陆缘的发震构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白沙口潮汐电站的淤沙问题在1972年就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山东省水文总站合作进行了研究,并于1974年提出了研究结果和淤沙防治措施的建议。但由于某些原因有关建议未能得以实施。近几年来淤沙又有发展,严重威胁着潮汐电站(图1)的寿命。1983年9月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与山东省科委决定对白沙口电站的淤沙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解决洄淤问题,不仅是白沙口潮汐电站的迫切任务,而且对开发我国潮汐资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此项研究的成果撰写,主要阐明电站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4.
135.
海底表层沉积物声学参数是决定海洋声场环境的关键因素,是求解海水中声波传播问题,调查海底地学特性,及建立典型区域适用地声学模型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测量与海底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利用Hamilton地声学模型的环境参数和基于物理学的声学模型融合的地声学模型方法,开展了海底沉积环境对海底表层沉积物声学参数测量影响研究,主要利用4种声学模型计算沉积物的压缩波和剪切波的声速与声衰减系数,通过纹理特征的分形方法分析不同地质环境下海底空间沉积特征,预测了不同掠射角下的单砂层、薄层状结构体等海底反射损失。此外,本文对池底层状介质进行了声反射损失测量实验,实验室测量结果与基于物理学的声学模型预测结果基本相符。研究结果将为海底声学理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支持,还可为海底表层沉积物快速原位准确测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6.
137.
1999年4月对南沙群岛海域珊湖礁生态系进行调查,采集了永暑礁和渚碧礁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样品,测定了它们的稳定同位素 13C的丰度δ13C,结果表明,永暑礁中的δ13C 沿着食物链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渚碧礁则不明显.渚碧礁生态系中δ13C 的平均值为 -17.7‰,明显高于永暑礁( -19.5‰),这主要与生物种群的差异,纬度变化及环境因子有关。底栖性鱼类比游泳性鱼类的δ13C 相对高。对于肉食性的珊瑚礁鱼类来说,小型鱼类肌肉中的丰度要高于中型和大型鱼类,这可能是由于代谢反应差异引起的。作为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对13C有更高的富集度。温度、生物合成以及初级消费者的食物是以C3 还是C4 植物为主对生物体内的δ13C 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8.
介绍了一种制备海洋浮游生物PCR模板DNA的方法——碱煮法。取少量海水样品(40μL).直接经0.25mol/L艺机NaOH和99℃温育处理裂解细胞,从而得到环境样品总DNA。实验证明,该方法制备的模板DNA可用于细菌核糖体RNA、浮游植物叶绿体rbcL和浮游动物线粒体COI等基因的PCR扩增。但是,在使用通用引物扩增细菌基因时,假阳性很难避免。该法制备的模板DNA适用于扩增非细菌基因或者特异引物界定的细菌基因。该方法较传统制备方法快速、简便,样品需要量减少,适用于浮游生物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9.
基于PCA法的春、夏季东山湾海域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5月和8月东山湾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结果,选择10个与富营养化有关的参数,包括溶解无机氮(DIN)、溶解硅酸盐(DSi)、活性磷酸盐(SRP)、总氮(T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有机碳(DOC)、总有机碳(TOC)、叶绿素a(Chl-a)和浮游植物丰富度(d)等,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特征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PC1)表征了有机污染、浮游植物和总磷状况;主成分2(PC2)反映了硅和氮营养水平,主成分3(PC3)体现了SRP的特点。春、夏季PC1、PC2、PC3和综合主成分(CPC)的空间分布表明漳江口和八尺门养殖区邻近海域富营养化风险较高;各主成分与盐度的相关分析表明东山湾内富营养化压力主要来自漳江,夏季有所增强;有机污染物和浮游植物可能是控制东山湾海域春、夏季富营养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0.
由于多次的电子——光学投影,在电子显微镜中构成了影像。如果在投影时能保持正象立体条件的话,那么从几何观点将用投影方法获得电子——显微镜影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