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8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宋宏儒  于在平 《岩石学报》1995,11(2):193-202
陕西商丹黑山的沉积岩系是一套浅变质沉积岩系,其原岩沉积建造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沉积环境的岩石组合,包括Ⅰ岩组的泥岩及碳酸盐岩、Ⅱ岩组的杂砂岩和火山碎屑岩和Ⅲ岩组的石英质砾岩、砂岩及粉砂岩。由下向上,其沉积相从深海相经浊积岩盆地相变化到斜坡滨岸相。特征碎屑矿物组成从火山碎屑经燧石岩屑变化到变质岩岩屑,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2、Eu/Eu*和(La/Yb)N依次增加,Fe2O3+MgO和ΣREE依次减小.以上特征表明黑山沉积岩系并非单一的沉积组合,而是与秦岭区域造山作用过程的俯冲-初始接触碰撞阶段协调一致的同造山沉积。  相似文献   
182.
20 0 1年 8月 1 0日上午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俗称“金钉子”标志碑的揭幕仪式在浙江长兴县举行 .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1 3个国家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早已聚集在标志碑前的长兴县人民参加了这一盛大的揭幕仪式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校长殷鸿福院士主持了揭幕仪式 ,国际地层委员会副主席RichardLane、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宋瑞祥、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等人为纪念碑揭幕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邵立勤副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柴育成副主任、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王松林厅长、…  相似文献   
183.
184.
185.
黄克龙  孙在宏 《测绘通报》1992,(6):20-22,39
本文从机助导线测量系统软硬件构成、导线测量的基本流程及各流程的软件实现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技术方法,并结合导线测量的作业特点,介绍了系统的野外工作模式和室内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6.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智能型气象预报专家系统业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体现了该系统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和能使预报实现客观化、自动化的特点,并且对减轻繁杂的手工劳动和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7.
本文介绍PC-1500型电子外业手簿EFB-S的基本软硬件系统;阐述了它在计算机辅助测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8.
从势位函数角度研究了二维粘弹介质中地震波在水平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行为以及在自由界面上地震波的反射现象,并研究了界面上产生折射波的条件,获得了二维粘弹性介质中界面上地震纵、横波的反射与透射系数,并进行了一定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89.
近几年来,在辽南地区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深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力、航磁、大地热流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对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进行不同物性的正、反演计算与研究,获得了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的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密度结构和温度结构,揭示了该区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及其重要特征.发现在海城地震区一带,存在壳内低速、高导、低密度、高热流等一系列重大地球物理异常,在空间上与震源区存在相当好的一致关系,对分析大震的震源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90.
汪言在  刘大伟 《地理科学》2017,37(12):1942-1952
采用全要素生产率F?re-Primont指数,分析了纳入气候要素和非纳入气候要素2种情景的重庆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非纳入气候要素情景,纳入气候要素的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值尽管偏低,但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且能较好的反映农业技术进步与极端干旱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技术进步;而增长阻碍主要来自剩余混合效率,因此应加强农业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投入产出结构。受农业发展基础和生产结构的影响,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西部区县;而增长偏低地区集中在主城区。 2006年重庆极端干旱事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2006年明显偏低;各区县受极端干旱事件的影响不同,应根据各区县农业资源条件,有针对性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