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杜培军  王军 《四川测绘》1998,21(4):167-170
测绘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在土地科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把土地管理与土地科学中应用的测绘技术和理论作为一个子系统进行研究,从测绘子系统的目的、环境、结构、优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42.
郭达志教授,1938年生于福建省龙岩市。1960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并留校任教,1960年至1962年参加研究生班学习。1983~1985年被选派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主修光电测量技术和数字制图。1988年以来先后多次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展合作科研与学术交流。郭教授曾任中国矿业大学测量与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所长、测量物理系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1989年至2005年连续四届担  相似文献   
43.
王欣  晋锐  杜培军  梁昊 《遥感学报》2018,22(3):508-520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所以研究其地表冻融循环和植被返青期的时空动态对于回顾和预测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利用双指标地表冻融状态识别算法和被动微波亮温数据(SMMR、SSMI和SSMIS)来获取青藏高原长时间序列(1982年—2013年)逐日地表冻融状态,通过对GIMMS全球植被指数数据产品进行NDVI的滤波重建和返青期提取来获取青藏高原植被长时间序列(年份)的返青期;并且分析了地表冻融循环和植被返青期的变化趋势、相互关系及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总体来看,在空间上,青藏高原的地表冻结集中发生在10月30日至次年4月2日,平均地表融化首日集中在5月12—27日,平均植被返青期集中在5月19—29日。植被返青期平均发生在地表融化首日后的3.94±5.58日,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51,P=0.003)。青藏高原的地表融化首日和植被返青期在1982年—2013年间经历了推迟、提前再推迟的3个过程,融化时间和返青期在1982年—1987年分别以1.93±1.81 d/a和0.28±1.01 d/a的速度推迟;在1987年—2006年分别以0.67±0.20 d/a和0.13±0.16 d/a的速度提前;在2006年—2013年分别以0.97±0.84 d/a和1.04±0.52 d/a的速度推迟。中国气象局布设在青藏高原的CMA气象站的温度数据表明,高原的春季地表0 cm土壤温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植被返青期和地表融化首日并未持续提前,这可能是由几十年来高原不同地区降水等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差异造成。同时在气温持续升高期间,植被返青期的返青温度阈值也不断具有上升的趋势(R=0.72,P0.001),这可能与植被适应气候变化的自身调节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4.
机载LiDAR数据处理与地物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机载LiDAR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了TerraSolid软件应用于LiDAR点云的地物提取方法,对复杂城区激光点云进行了地物提取试验研究,实现了植被、建筑物、水渠、地面点等地物的提取,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  相似文献   
45.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992—2009年江苏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层次分析法及Delphi法,评价了湿地生态安全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2—2009年间,研究区自然景观总面积显著减少,人工景观面积持续增加,大量湿地自然景观转为人工景观;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强,景观平均分维数呈递减趋势,受人类干扰程度不断加剧;Shannon多样性指数逐步增加,表明随着自然景观向人工景观转移,湿地景观类型丰富度在增加。湿地生态系统在3个时相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病态和不安全等级的总比例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46.
以Landsat TM/ETM+图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了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基于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综合分析了1992—2009年间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2—2009年的17 a间,江苏省滨海湿地最主要的LUCC类型是人类主导型,且以自然类型向人工类型转化最为显著;互花米草、碱蓬和芦苇等自然景观总面积减少了385.52 km2,养殖场、盐田及建筑用地等人工景观总面积增加了376.97 km2;人为干扰是湿地LUCC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在LUCC的影响下,湿地地表温度也有显著波动,多数湿地类型都有不同层次的升温。  相似文献   
47.
精选示例特征嵌入多示例学习(MILES)算法在对噪声较强的训练样本进行学习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其判断规则可能带来遥感影像分类结果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用Bagging和AdaBoost集成MILES的多示例集成学习算法,使用粗包细分、多样性密度和最大似然分类相结合抑制分类不确定性的方法,实现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中多示例学习与集成学习的组合。采用Quick Bird、IKONOS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多示例集成学习能有效控制遥感影像分类结果的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推进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数据在城市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针对其全色影像4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32m分辨率的特点,试验分析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在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效果和特点。通过对不同分类器的比较,选择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多光谱影像、全色影像、全色与多光谱融合影像三个数据集进行景观组分分类,结果表明,全色与多光谱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最高。利用多时相、多光谱遥感数据统计分析了城市景观组分与格局变化,表明32m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可以用于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分析。本文全面试验和分析评价了北京一号多分辨率数据在城市景观格局研究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同一年份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计算的景观格局指标的分析表明,全色数据能更有效地描述景观详细信息,多光谱数据可展现城市景观的整体格局,而融合后对景观格局分析能够获得优于单一数据的效果。试验和分析表明,北京一号小卫星4m全色高分辨率影像和32m多光谱数据的波段组合,能从不同尺度揭示城市景观格局和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9.
本文基于真正射纠正的原理,探讨了图像遮挡区域处理的方法。针对真正射纠正中重叠区域和建筑物遮挡区域等影像的检测与标识问题,基于Z-Buffer算法和阈值选择法,通过将图像一分为四进行真正射纠正对Z-Buffer算法进行改进。试验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算法能够实现快速真正射纠正,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0.
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与学科发展前沿,基于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特点的分析和对计算机教育的认识,提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置可以分为4个层次,在提出并构建这一体系结构的同时,对课程内容及教学形式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