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应用气温、日照资料,分析了川东地区春季气候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川东地区春季气候2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处于正常偏暖期,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为偏冷期,低温冷害严重;气候偏冷期将维持到本世纪末,21世纪初气候趋于正常偏暖.并且指出,当欧亚大陆500hPa高度场盛行北高南低(乌山为高脊,印缅为低槽)环流形势时,川东春季气候偏冷,否则,川东春季气候偏暖,春季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李跃清 《气象》1984,10(12):23-24
一、湿有效位能A_(mk)与暴雨的关系 从大气能量学的观点看,暴雨的孕育、产生和结束也就是能量的积累、爆发和转换的过程。通过对1983年汛期暴雨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1)暴雨发生前12—24小时,已有大量不稳定能量和充沛的水汽在暴雨区聚集,这就是暴雨前期出现的增能效应。(2)在不同的影响系统和流场条件下,暴雨前期能量及其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尤其在垂直方向更加明显。(3)降水的性质、时间和强度与能量场的配置有关。由此,我们又进一步分析了湿有效位能Amk与暴雨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1.A_(mk)能量场:经普查分析看出,在暴雨前12—24小时,发生暴雨的地区受自南向北伸出的A_(mk)高能舌(带)控制。高能舌一般来自云贵高原和西藏高原西南部,并随高度增加逐渐向北倾斜。  相似文献   
83.
利用攀枝花市长年代、高质量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攀枝花的气候特点,把分析结果与一些著名旅游城市比较,发现攀枝花市"冬暖"得天独厚,它是本地区旅游业开发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然而,为了使旅游业成为近期本市经济的一个快速增长点,必须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从长远的观点看,为了使全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那么未来攀枝花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将进入良性循环,从而找到具有攀枝花市特点的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4.
在预报因子场与预报对象场物理联系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SVD诊断分析的气象信号提取技术和预测方法.并应用于高原东侧地区降水场预测,通过前期高原地面加热场、高原上空100hPa高度场的SVD分析,成功提取了高原东侧地区降水场的前期预测信号.  相似文献   
85.
水文随机模拟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近20年来水文随机模拟的新进展,包括三方面:①随机水文模型改进和创新;②水文随机模拟应用研究新进展;③水文随机模拟认识新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①对水文过程的重要物理特性和统计特性作深入的分析;②加强非参数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研究;③加强流域系统随机模型的研究;④加强建立模型时如何综合利用多种信息的研究;⑤加强模型的各种检验和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86.
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CMWF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9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也存在由阿拉伯海北部经印度半岛北部再经青藏高原东南部进入长江上游的水汽路径;不同暴雨过程其水汽来源差别较大;长江上游的复杂地形和水汽输送形式的共同作用是决定长江上游暴雨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西、偏强,印度季风低压偏弱时,有利于长江上游暴雨的水汽输送;长江上游水汽输送的特征决定了其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7.
四川"9.3"大暴雨中的水汽输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四川“9.3”大暴雨中水汽来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异常水汽输送在这次暴雨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暴雨日及前3天的异常水汽输送表明,造成此次川东暴雨的异常水汽来源于西太平洋经南海、东海、黄海的向北水汽输送和暴雨区北方的向南水汽输送,以及青藏高原的异常偏西风输送,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对异常强降水并没有明显的作用。大暴雨发生的前期,副高突然异常加强西伸。  相似文献   
88.
李跃清 《四川气象》2000,20(4):40-42
应用SVD技术,诊断分析了北半球100hPa高度场与川渝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度场与降水场具有密切的时空相关性。第一模态反映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再亚高压活动地区前期10-12月、1-4月高度场变化,通过影响未来夏季南亚高压强度、位置,导致川渝地区夏季旱涝异常。高度场与降水场的这种非同步联系,物理意义明确,时空相关显著,是一种有价值的预测川渝地区夏季旱涝异常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89.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川渝地区盛夏雨量与海温的联系,在关键海区海温与川渝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时次每温EOF迭代方法,进行了川渝地区盛夏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实际应用表明:以前期多时次海温为预报因子,通过历史独立预报试验建立的多时次EOF迭代伏旱预测模型,预见期长,准确率高,并可实现动预测,具有明显的预报技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盆东21世纪初伏旱气候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佃地东部盛夏旱涝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与太阳活动影响有关,它们都具有以11年和33年为基调的变化周期,盆东盛夏旱涝气候变化以33年为主要周期。根据NI功率谱和方差分析,预防:1990年至2022年盛夏气候变化将进入一个新周期,其中,21世纪初(前十年)为伏旱年代;21世纪10年代为轻无伏旱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