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2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集对分析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晶  王文圣  李跃清 《水文》2011,31(2):11-14
将集对分析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合,提出了集对分析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思路是将研究对象t-1时和t时的影响因子集构造为集对并计算联系度,由联系度的同一度、差异度、对立度及研究对象t-1时的值为输入,研究对象t时的值为输出,构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以年径流预测为例研究表明,模型结构清晰、步骤明确、预测精度较高,为集对分析应用于水文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2.
风廓线雷达原理及其在高原地区探测结果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风廓线雷达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情况、测量原理与硬件结构,并就青藏高原那曲地区的风廓线雷达资料与气球探空资料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有良好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低涡群发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1980~2004年青藏高原低涡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原低涡的群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低涡的产生具有明显群发和间歇性特点,且这种特征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高原低涡的群发和间歇时段.欧亚大气环流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环流背景通过影响高原地区的低层涡度、散度、中高层湿度、高层散度和垂直速度,进而影响高原低涡的群发与间歇。  相似文献   
54.
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英  李跃清  赵兴炳 《高原气象》2009,28(4):745-753
利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在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地区建立的大气综合观测站观测资料, 以2006年1月和7月涡旋相关资料分别代表冬季和夏季, 分析和比较了该地区近地层包括风速、 风向、 大气稳定度在内的平均场特征, 以及湍流强度、 无量纲化风脉动方差相似性和地表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月和7月稳定度基本集中在±0.5和±0.25之间; 湍流在<2 m·s-1的风速环境中发展最为旺盛, 随着风速的增大湍流强度减小迅速; 无量纲化三维风脉动方差符合Monin-Obukhov相似理论的“1/3”定律, 其最佳通用相似函数在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都可以拟合得到; 地表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1月以感热为主, 潜热很小; 7月以潜热为主, 感热较小。  相似文献   
55.
100hPa环流变化与川渝地区旱涝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VD技术,诊断分析了北半球100hPa高度场与川渝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度场与降水场具有密切的时空相关性,第一模态反映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南亚高压活动地区前期10 ̄12月、1 ̄4月高度场变化,通过影响未来夏季南亚高压强度、位置,导致川渝地区夏季旱涝异常。高度场与降水场的这种非同步联系,物理意义明确,时空相关显著,是一种有价值的预测川渝地区夏季旱涝异常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56.
陈永仁  李跃清 《气象》2013,39(7):848-860
利用FY2D卫星云图云顶亮温(TBB)资料、雷达回波产品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及NCEP 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四川暴雨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特征及其对短时强降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雨过程在21日00-06时和21日21时至22日03时有两个明显的6h短时强降雨阶段.第一阶段中,500 hPa高原涡与700 hPa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作用,引发盆地西部短时强降雨;第二阶段中,500 hPa高原涡与700 hPa西 南涡作用,引发盆地南部短时强降雨.(2)短时强降雨通常由MCS中的深对流特征造成,水平尺度多为β中尺度或更小的γ中尺度系统,具有云顶亮温低、雷达反射率因子大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高等特点.(3)探空资料分析表明,MCS增长初期,大气不稳定能量高,存在风垂直切变,在低层冷暖平流交汇明显且温度梯度大的区域,有利于激发MCS生成,另外高低层系统作用产生的深厚正涡度对其发生发展亦具有重要作用.在演变过程中MCS具有低层正涡度、负散度,高层负涡度、正散度的垂直结构,且上升速度明显,这种结构特征可能是MCS发展维持的重要因素,亦是产生强降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7.
2001年以来,在中国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的领导下,在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研究所综合理事会、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分理事会的指导下,经过近3年的努力,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原所)完成了结构调整、机制转变、人员分流、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任务,2004年10月14日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联合组织的专家评估验收,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从此,高原所正式跨入了国家级研究所的行列,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58.
作为亚洲季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东亚冬季风的变化对北半球甚至全球的天气气候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回顾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东亚冬季风变化特征, 主要包括其时间和空间演变及其与ENSO、AO之间相互作用等研究的主要进展。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东亚冬季风系统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大气对流层的深厚型环流系统, 其异常表现为东亚区域整层环流系统的异常;东亚冬季风具有2a, 5~7a的年际变化和10a以上的年代际变化, 有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及爆发与撤退日期的突变性;强弱冬季风年的异常环流形势在对流层各层以及高纬度、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都有所表现;在年际尺度上, ENSO、AO与东亚冬季风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在年代际上, 东亚冬季风同两者之间有着更显著的联系, 通过大气动力和热力过程,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我国、东亚甚至于全球天气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59.
利用FY2D卫星、雷达、高空观测及NCEP 1°×1°数据对2014年6月2日20时~4日20时泸州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雨属于盆地内的非典型暴雨,体现在500hPa影响系统偏弱,副高位置异常偏南,低层风场辐合范围大,对确定暴雨落区有难度。(2)此次降水中出现的两个降水时段与一个中α-MCS的发展、减弱、再发展密切相关,第一阶段中,泸州与南充生成的两个中β尺度MCS合并为一个具有中α尺度的MCS,强烈发展并引起泸州强降水,随后逐渐南移至贵州西北部减弱;第二阶段中,贵州上空的中α尺度MCS再次发展,受其边缘影响,泸州再次出现暴雨天气。(3)从高低空影响系统配置差异看,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有较强的冷平流,第一阶段冷平流来源于北方气旋后部的西北气流中,并在泸州形成冷暖交汇;第二阶段,冷平流主要来源于中纬度东移低槽,此阶段中冷平流已控制泸州,冷暖交汇区位于贵州西北部,因此冷平流在本次降水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高原东侧川渝盆地降水与水资源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周长艳  李跃清  彭俊 《大气科学》2006,30(6):1217-1226
利用川渝盆地1951~2000年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资料, 讨论了该地区50年来的降水以及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50年来川渝盆地的降水和水资源总体呈减少趋势, 盆地西部和东部降水及水资源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盆地东(西)部总体呈增加(减少)趋势.川渝盆地水资源的减少与降水的减少有密切联系.夏季风水汽输送向北、向西扩展强度的减弱是川渝盆地西部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